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未来的迷茫 ...
-
挑战杯的硝烟散尽,罗小林团队虽未摘得最高奖项,但也捧回了极具分量的银奖,为他们的项目赢得了宝贵的关注和资源。短暂的兴奋过后,大三下学期的现实压力如同北京的沙尘暴,不容分说地席卷而来。简历、实习、保研、求职……这些曾经遥远的名词,如今成了宿舍卧谈会和自习室角落低语的核心话题。
邱明月凭借在金融学院拔尖的成绩和在知名投行实习的优异表现,早已手握几个令人艳羡的Offer。他目标明确,行动力强,早已规划好本科毕业即进入金融行业的快车道,积累经验,快速成长。
而罗小林,则在实验室的显微镜和文献的海洋里,愈发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她的导师非常看好她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潜力,尤其是柔性电池项目展现出的创新性和扎实功底,明确表示支持她直博,并承诺提供最好的研究资源和平台。
一个寻常的周五傍晚,夕阳的金辉透过高大的梧桐树叶,在T大著名的“情人坡”草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罗小林和邱明月像往常一样并肩坐着,分享着食堂打包来的晚餐。
“明月,”罗小林咬了一口包子,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导师今天正式问我了,关于直博的事情。”
邱明月正埋头对付一份炒面,闻言动作一顿,抬起头,眼睛亮亮的:“这是好事啊!我就说嘛,我们罗小林天生就是搞科研的料!导师都这么看好你,必须读博啊!” 他的语气里满是理所当然的骄傲和支持。
罗小林看着他由衷高兴的样子,心里暖了一下,但随即又有些踌躇。她放下包子,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饮料瓶身。“那你呢?工作的事情,定了吗?”
“基本定了,”邱明月擦擦嘴,脸上是踌躇满志的笑容,“我倾向于去GS的那家,平台大,锻炼机会多,虽然起薪不是最高,但长远看发展最好。下周签三方协议。” 他兴致勃勃地分享着公司的培养计划、可能的轮岗方向,眼睛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罗小林安静地听着,等他告一段落,才轻声开口,声音在傍晚的微风里显得有些飘忽:“明月,如果我读博……至少还要四五年,甚至更久。而且,博士毕业后的去向,大概率也是继续在高校或者研究所做科研。这意味着……”
她顿了顿,目光看向远处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的图书馆尖顶,仿佛那里寄托着她清晰可见的未来图景。
“这意味着,我们未来的轨迹,可能会很不一样。” 她终于说出了盘旋在心底多日的话,声音不大,却清晰地敲在两人之间。
邱明月脸上的笑容慢慢凝固了。他像是第一次真正思考这个问题,眼神里闪过一丝茫然和错愕。“不……不一样?怎么会不一样?” 他下意识地反驳,“你读你的博士,我上我的班,都在北京啊!周末还是能见面,放假也能一起出去玩,跟现在不是一样吗?”
“不一样的,明月。” 罗小林转过头,认真地看着他,眼神清澈而带着一丝忧虑,“博士阶段的压力和工作强度,可能比本科大得多。我需要长时间泡在实验室,可能周末、假期都在赶进度、写论文。而你刚开始工作,也一定是忙得脚不沾地,加班、应酬、出差……我们的时间、精力、甚至生活的重心,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更低了些:“而且,更长远地看,如果我们都稳定下来,你的工作在金融中心,可能固定在某个繁华的CBD;而我,为了好的科研平台,可能会需要去不同的城市,甚至……出国做博后。我们各自的职业发展路径,决定了我们很难像现在这样,生活在同一个便捷的圈子里,共享大部分的生活节奏。”
晚风似乎也变得沉重起来,吹动树叶的沙沙声格外清晰。邱明月脸上的轻松和笃定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现实猛然击中的沉重感。他之前沉浸在各自拿到好“前程”的喜悦里,从未如此具象地思考过“前程”本身可能带来的物理和心理上的距离。
“所以……你的意思是,”邱明月的声音有些干涩,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没察觉的受伤,“因为你选择了读博,我们……就有可能走不下去?” 他无法想象没有罗小林在身边的日子。图书馆里没有她安静的身影,单车后座空落落,分享的喜悦无人回应……光是想想,心口就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罗小林急切地反驳,伸手抓住他的胳膊,“明月,我很珍惜我们的感情,比珍惜任何东西都珍惜!我只是……我只是觉得,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需要面对‘未来’这个庞然大物。它不再是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去图书馆那么简单了。它关乎我们各自的人生选择,而这些选择,可能会把我们引向不同的方向。”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平静、更理性:“我不想回避这个问题,也不想等到毕业季手忙脚乱时才仓促应对。我希望我们能坦诚地讨论它,看看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让两个人都能走下去,并且各自都满意的方案。”
邱明月沉默了。他低头看着草地上被踩倒的小草,眉头紧锁。他习惯了行动,习惯了解决问题,习惯了用阳光和热情去拥抱一切。但此刻,他面对的似乎是一个无法用简单行动去“解决”的困境。他热爱金融市场的瞬息万变和实战的成就感,他渴望尽快在经济上独立,甚至为未来构筑更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他认定的路。
而罗小林,她的热爱在那些微观的结构、在材料性能的突破、在探索未知的边界。她的眼睛里,当谈起科研时闪烁的光芒,和他在谈论一个成功的投资案例时如出一辙。他无法要求她放弃自己的热爱和天赋,就像他无法放弃自己的选择一样。
“那……你的方案是什么?”邱明月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期待。他希望她能说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罗小林迎着他的目光,眼神坦诚却也带着一丝无奈:“明月,我现在也没有完美的答案。我唯一能确定的是,我想继续读博,这是我的热爱和理想。我也希望……我们能在一起。”
她顿了顿,声音轻柔却坚定:“也许,我们可以尝试着去适应?比如,约定无论多忙,每周至少保证一次高质量的见面?或者,利用假期尽可能地一起旅行?再或者……等我博士毕业,如果那时有机会,我也愿意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职业选择上考虑地域因素?当然,这需要时间……”
邱明月听着,心里五味杂陈。罗小林的方案听起来很实际,充满了妥协和努力维系的态度,但这和他潜意识里希望的“毫无障碍地在一起”有着微妙的落差。他想要的是像现在这样自然而然的朝夕相处,而不是需要刻意“约定”和“克服困难”才能维持的关系。
“所以,本质上,我们是在赌?”邱明月的声音有些低沉,“赌时间和距离不会冲淡感情?赌我们各自在完全不同的赛道上奔跑时,还能保持步调一致?”
“人生不就是在不断的选择和承担风险吗?”罗小林轻声反问,眼神里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通透,“没有哪条路是绝对平坦、毫无岔路的。我们选择学业和事业,本身就是在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而维系感情,也需要同样的努力和智慧。我不认为这是‘赌’,更像是一种……共同成长和适应的承诺。”
夕阳彻底沉入了地平线,天边只剩下瑰丽的晚霞。情人坡上的路灯次第亮起,在两人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邱明月沉默了许久,久到罗小林的心一点点沉下去,以为他会说出什么让她心碎的话。
最终,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伸出手,紧紧握住了罗小林放在膝盖上的手。他的手心温热而有力,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力量。
“罗小林,”他看着她的眼睛,眼神复杂,有挣扎,有不甘,但最终沉淀下来的是一种认命般的坚定和更深沉的责任感,“你说得对,未来是很大。大到……让人有点害怕。”
他顿了顿,握紧她的手:“但是,和你分开,这个选项,比任何未知的未来都更让我害怕。我可能……还是不太甘心,觉得我们明明可以更好、更近。但既然这是你的选择,也是我的选择,那……”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我们就一起面对这个‘庞然大物’吧。你好好读你的博士,我去打我的工。我们就按你说的,约定好时间,努力适应,保持沟通。至于更远的以后……”
邱明月望向远处灯火通明的教学楼和图书馆,那里承载着他们无数共同的记忆。
“我相信,只要我们都足够努力,也足够珍惜,总能找到一条路,让我们的未来重新交汇。毕竟,”他转过头,对她露出一个带着点疲惫却无比真诚的笑容,“我的未来规划里,罗小林研究员,可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之一。”
悬着的心终于落回实处,一股暖流夹杂着酸涩涌上罗小林的心头。她反手用力回握住邱明月的手,眼眶微微发热,嘴角却扬起一个释然又充满希望的弧度。
“嗯,”她重重点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一起面对。邱明月经理,以后请多指教了。”
夜色温柔地笼罩下来,将他们依偎的身影包裹。梧桐树下,关于未来的第一次郑重对话,没有得出完美的解决方案,却清晰地划出了一条需要共同跋涉的道路。前路或许崎岖,但紧握的手心和那份“一起面对”的决心,成为了照亮彼此心中迷雾的第一盏灯。他们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