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7、第一次内阁会 ...
-
自从出台了内阁新政,满朝文武都很是雀跃。内阁不再是绝对的专权组织,给了更多人机会,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声音。
只是也正是因为不限制内阁官员带什么人一起参加,这会在短期内产生另一种现象。内阁官员们一下子都成了香饽饽,谁都想跟着去见识一下内阁会议。可内阁的官员们也不是别人拍个马屁就会飘飘然的,毕竟带去的人也将代表了自己的眼光和责任,万一带了个愚蠢却狂妄自大,那这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祁凌玥作为谁的跟班出席内阁会议,也成为了祁家的重要议题。
祁政业认为,自己作为父亲,举贤不避亲,带着自己的女儿也没什么问题,只要祁凌玥展露头角,相信没人敢不服。
可老太师却觉得户部本来就有不少优秀年轻官员,如果祁政业带了女儿,也就意味着让户部其他的青年才俊失去了机会。倒不如跟着自己这个挂着虚职的老头子,也不会挡了别人的路。
然后祁凌玥又不同意了,祖父年事已高,本来除了重要事务,几乎已经不参与内阁会议了,若是要带着自己,就必须得出席,这样太过操劳了。
于是,这个话题就陷入了僵局。
也不知道是秦帝未卜先知,还是他本就有这个意愿,在祁家举棋不定的时候,他送来了一道救命符。秦帝传来了口谕,让祁凌玥作为秦帝的随行人员出席。最初让祁凌玥参与内阁议会就是秦帝的意思,如今这么决定倒也是解了燃眉之急。
因为祁家四个孩子都考上了举人,祁家办了一场隆重的筵席,邀请了京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皇亲贵胄和文武百官赴宴。虽说是给四个孩子一起庆祝,可大家的目光到底是更多的投在了祁凌玥的身上。
不光是她这次再次拿下头名,这头名还是秦帝钦点的,甚至有不少消息灵通的人已经猜到,最近的内阁新政就是秦帝为了祁凌玥所做的改革。
之前很多人总觉得秦帝喜欢这个小姑娘,一方面是因为祁老太师,另一方面是因为长公主,可经过了年前一事,再加上这次会试引发的一连串事件,不少人都已经对祁凌玥改观了。
若说这小姑娘没有点真本事,陛下怎么可能这般抬举她?只是到底大部分人也没见识到这真实水平,更多的还是呈观望状态。
在偷偷观察完祁凌玥之后,大家还是把目光投放到了三个小子身上。不仅是祁凌玥,这三个男孩儿也都是头一回会试就中举了,也都是很有前途的。
家里有适龄的姑娘的,都打起了主意来。祁淮瑜成婚不久,娶的又是沾亲带故的,所以即便是谁家想把庶女送来做小的也不敢动这心思,于是祁淮硕和祁淮柯一下子就成了香饽饽。
而相比祁淮柯是庶子身份,祁淮硕就更加抢手了。时不时的有各家夫人来打听,可把白氏高兴坏了,心里偷偷记下了那些家世更好的,准备后面再细细的挑选一番。白氏甚至难得谦虚恳切的找到姜氏,跟这平日不对付的大嫂了解那些人家的情况,毕竟姜氏作为尚书夫人,交际场子要比自己多多了。
二房有了事情做,也就没心思拈酸吃醋,嫉妒祁凌玥即将作为内阁旁听的事情了。
祁家筵席结束没多久,半月一次的内阁议会也终于召开,祁凌玥也在现场见到了不少老熟人。
顾倾风、秦洛和萧慕都是跟着各自官署衙门的最高长官来的。顾倾风和秦洛除了本身实力过硬,又是皇室血脉,自然是各自长官的不二人选。大理寺卿倒不是因为萧慕是六王爷的准女婿选的他,一方面萧慕是大秦史上最年轻的状元,另外萧慕进大理寺才没多少时间,就在学习历史卷宗的时候发现了两件陈年旧案的突破口,用实力征服了大理寺卿。
带来的一屋子随行人员里,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靠着关系进来的。秦帝作为一国之君,记不住所有的小官员们,可这群带来的后生们他却都有印象,这新政的效果可想而知!
内阁议会的主题一般都是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内容,今天讲的第一个提案就是与赵国交战后,被波及的城池的善后问题。
三个月的时间里,顾大将军已经帅军攻下两城,赵国也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顾大将军在军情折子里写道:若秦国不打算把赵国全部吞并,估计不出一年赵国必降。
作战顺利,可安民的问题不可马虎。第一城因为赵国自己落荒而逃,导致城中百姓对赵国失望透顶,对友善的秦军的到来毫无敌意,全都乖乖听从安排,基本上没花什么心力。但是后面就没这么容易了。
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虽然他们也没有能力再奋起反抗,可是秦军对他们而言就是让他们家破人亡的凶手。即便是秦军并没有伤害普通百姓,但那些赵国士兵里,难免有他们的家人。
当秦帝派去的官员们想要进行战争的善后工作时,百姓的不配合就是最大的阻力。
有人认为,应该要给赵地百姓们洗脑,让他们知道这战争是赵国挑起的,秦国不过是自保罢了。
立马有人反驳:百姓才不会跟你讲道理,他们只知道自己受到了委屈,才不管原因是什么。
又有人说要杀鸡儆猴,找几个刺头开刀,这样就能解决大部分的人了。
依然有人表示反对:用暴力解决,只会带去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一小部分人狗急跳墙。
年轻一辈们还没有人好意思先发言,秦帝看了一圈,又不好把想抬举祁凌玥做的太明显,便点了萧慕。“萧寺正,不如你来说说,战后工作该如何展开?”
“微臣认为,安抚才是第一位,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善后工作不必拘泥于规矩和流程,先要做出事情来才是最重要的。给当地百姓一些最直观的好处,自然就能堵住大多数人的嘴。比如减免赋税,甚至可以给那些家里有人入伍,在秦赵两国交战中不幸死亡的家庭一些适当的补贴。”萧慕丝毫不怯场,随即娓娓道来。
“可这上来就要花钱,都不扫清一下这百姓里头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就不怕养虎为患吗?”另一位随行官员提出了疑问。
“若是这样的安抚政策下,还是有人不买账,甚至鼓动人心,那这虎……不就自己跑出来了吗?就算是他按兵不动,那只要能让当地官员进展顺利,之后的排查也就轻松了,有问题的人一样藏不住。”
萧慕也没有被问倒,大理寺卿听得欢喜,直咧着大嘴笑。
秦帝也很满意,有人开了好头,他就方便点祁凌玥了。“祁丫头,你觉得还有什么能做的事?”
萧慕说的祁凌玥也刚才想到了,就补充了一些其他方面的。“臣女认为,战后重建也很紧要。虽说两军交战都避免影响到无辜百姓,可到底是会导致一些房屋农田被损毁的。我军攻占当地城池后,也会留下一批士兵协助维护当地治安,臣女觉得可以让这些士兵出点力,把巡逻转为协助当地的重建。这样不仅能加快修复进度,也能让百姓对我们的士兵不再害怕。”
“没错,这战后的城池,再好也好不到哪去,若是靠着百姓自己去恢复,着实非常辛苦。”这一点工部尚书很有感触,以前边境战乱不断,工部几乎是有专人驻守在当地。
工部尚书开了头,其他人也都继续讨论起来,丝毫没有对祁凌玥的发言产生什么不快的情绪。
而祁政业更是努力给自家姑娘撑场子,疯狂输出了一些专业内容。
一场内阁会议十分顺利,找出了不少可行的方法,准备后续有各相关衙门拟定具体方案,确认后就可以实行了。
秦帝对祁家当时提出的这个方案,本来还是有些犹豫的,毕竟一旦不设限,就很难保证带来的这群后生的水平。然而结果是让秦帝十分满意的,不单是萧慕这样的新秀被选了出来,其他人也都很像样。而且这些新鲜的血液也给内阁议会带来了不小的推动,年轻人脑子更快,胆子也大,不像老臣们总是犹犹豫豫,说一些老古板的法子来。
秦帝不只是表扬了发言优秀的新人们,也夸赞了所有老臣们有眼光,挑出了很优秀的苗子。
很快这次会议商定的计划都完成了细化,并且在下一次的会议中商议表决通过了。秦赵两国交战,对原先赵国属地及百姓的举措很快下发落实下去了。
这些举措自然不是自家偷偷的实行,而是要大张旗鼓的做下去,让整个赵国境内的百姓都知道,减少之后的一些沟通成本。甚至在交战区的百姓们也就不会那么恐慌,因为有了以前这些城池的前车之鉴,他们就知道,自己的国家就算打输了,他们这些平民百姓也不会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