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8、科举改制 ...
-
战后安民政策实施的非常顺利,因为多角度的扶持内容,让赵地百姓打消了顾虑。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政策实施后,果然钓出了一批伪装在老百姓之中伺机而动的赵人。
有了这套安民政策,大军也没了后顾之忧,也再攻下一城。这对赵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不到半年的时间,秦军连下三城,赵国也彻底慌了连忙叫停战争,企图求和,可眼下秦军气势正盛,自然是不可能答应求和的要求的。即便是要停战,也绝不会是现在。
京城也很是忙碌,秦帝重新制定了内阁的规矩,目的就是为了之后更多新政的推行,有了年轻官员们的加入,有些新政推行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秋闱的日子也没多久了,秦帝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要把这一届的科举殿试做一个巨大的改革。殿试三年一次,要是错过了,就要再等三年。
秦帝很相信祁凌玥,三个月后的秋闱必定能夺得头筹,所以科举改革也势在必得。
短时间内想要完整的重构一个新的科举体系还是不可能的,所以秦帝计划暂时只调整一部分,比如部分科考的科目和殿试后的官员擢选制度。
祁凌玥在之前的策论中写到的有一点非常正确——官员们的专业性。以前每次殿试结束后,都是吏部根据各司衙门缺口情况,再根据考生们的成绩去进行初步安排,最后交由各司衙门和陛下进行确认。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当这些新晋进士们入了职,可能会完全不熟悉工作。
以前大家下意识认为,这些新人以前都没当过官,自然是没经验的生手。可实际上,这些岗位可以是由新晋的进士们竞争上岗,各司衙门出题面试,双向选择。
每个人都可以去更多的衙门面试,如果被多个衙门选中,就有权利反选,而那些没有获得心仪岗位的进士们,也可以到剩下的空余岗位进行试岗。这样一来,各司衙门的新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开始大家得知这个新政是祁凌玥会试的策论卷子里延伸出来的,多少都有些抵触,毕竟一个黄毛丫头再厉害,也不至于让秦国搞这么大的改革。可当这些内阁官员们听完了利弊分析,竟都恍然大悟,甚至建议以后官员的职位变更,也得结合这个所谓的“面试”方法。
距离秋闱还剩两个月,朝廷颁布殿试新规,所有考生考中之后仅有进士头衔,具体官职需要通过各司衙门面试考核,自行争取。而各司衙门的考题也是相关的内容,比如你想考刑部或大理寺,你就得会断案,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想去工部就得了解民生建设知识。
和新规一同公示出来的,还有所有官署衙门的待招岗位,想要进心仪的衙门,就得抓紧时间准备了。今年还是新政头一年,所以时间紧张,之后每年的待招官职,都会在春节过后,所有在职官员们的岗位异动完成后,全部一起公布。
这时候基本上赴考秋闱殿试的考生们都差不多到了京城备考了,大家看到这个新政之后,全部都懵了,还没进衙门,就要先考核能力?不过这个新政大家还是喜忧参半的,这样一来,进什么衙门自己也有选择权了,而且只要是同一批进士,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不会因为自己成绩别人差一点,就被分到一些边缘部门。
同样对一些脑筋不活络的人来说,这新增一项考核也是非常麻烦的事,如果之后答不上面试考核的题目,那就算是考了状元也没有用了。
当然,祁凌玥在协助指定新规的时候,也是解释了这个问题的。会不会有人秋闱殿试成绩极佳,却没有衙门要?
祁凌玥解释道:“科举本身考核的除了文才本身,其实也包括了记忆、理解、思维这些方面,成绩很好的人自然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也就一定会有适合的岗位。若是面试下来没有衙门选中他,那就可能是他自己一开始的目标就错了。这也是为什么要增设一个试岗的环节,就是为了避□□失掉一些人才。”
几个月的接触下来,这些老臣们早就对祁凌玥有了不同的想法,再加上陛下这般看重,老臣们无不虎视眈眈。今年秋闱,不说祁凌玥一定能拿状元,就这股聪明劲儿,就不可能落榜。
于是科举还没开始,就有不少人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这里头最积极的莫过于吏部,当初被祁凌玥打脸有多狠,如今就有多殷勤。
“这科举新政都是祁姑娘想出来的,不来我们吏部还能去哪?”吏部尚书如是说。
工部尚书不答应了:“祁丫头明明就更心系百姓,我们工部现在紧缺能够规划工程的人。”
礼部尚书反驳道:“人家一个小姑娘哪能去你们工部做那么苦的差事?我们礼部主客司也是缺一个能说会道的。”
都察院御史也跳了出来:“我倒是觉得我这儿是最合适的,比起干活,她更适合指导监督的工作,就看这丫头有没有胆子做得罪人的活了!”
大家目光灼灼,祁凌玥感觉自己似乎要被生吞活剥一般:“其实,我也没想好,我会再跟祖父和父亲商量的。”说不定陛下也会有什么想法,但是她也不好甩锅给皇帝。
吏部尚书哼了一声:“反正你不能去户部,你爹是户部尚书,得避嫌啊!大家说是不是?”
“对对对!”
“没错!”
大家连连附和,生怕祁政业拐走自己的女儿,内部消化了。
祁政业:???
毕竟也是当爹的,祁政业也是更加好奇女儿的选择的。“玥儿啊,你主意大,爹也不干涉你的选择,不过你要是又想去的衙门,还是得跟爹说,虽然这些老匹夫都争着要你,但是面试的过程还是要有的,爹也好给你把把关。”
“爹,我真没想好呢!”祁凌玥哭笑不得,“其实我去哪都可以,只要是能实实在在的做些事情的就好,陛下说不定也有别的安排呢?而且最关键的,这秋闱还有两个月了,我得先考上了再说。”
说到这,祁政业就精神了:“你那几个哥哥不好说,但是你……爹是放一百个心,你就算是考得差了些,那吏部尚书都能给你捞起来。而且,绝对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谢谢爹相信我……”祁凌玥觉得自己压力真的很大,因为秦帝的这一□□作,虽说有新政是利于所有人的,但是这也把自己放在了靶子上。
如今京城里谁都知道,祁凌玥一个举人都能进了内阁参议,还撺掇陛下搞了一堆有的没的改革。这里头一定会有些阴谋论,自己是不是因为长公主的关系得到了特别的优待,这科举到底有没有猫腻。
不过很快,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就被打破了。
如今京中有太多外地来京考试的考生,他们并不认识祁凌玥,只知道一个女子在科考中连连拔得头筹,自然就容易听信传闻,一传十,十传百。
为了堵上大家的嘴,吏部偷偷摸摸去请示了陛下,刊印了一本历代考生的优秀文章集锦。本来吏部尚书是想等着秋闱结束之后再搞的,可眼下谣言四起,只好把计划提前了。
这本文章集锦一经上架就被抢购一空,给书坊的抄书的人毛笔都快抄出火星子来了,都依旧供不应求。
这本文章集锦对考生们的用处是很大的,以往这些都是被封存起来的,从来没机会见,而这些优秀文章的笔者,几乎都是历任状元榜眼探花,自然被抢疯了。
而这本集锦里,最后两篇的作者就是祁凌玥,也是唯一一个在考考生。
起初很多人还没有注意到目录里的名单有异,知道大家看到最后两篇,文风内容都极为大胆,心中震撼之余看了一眼作者,一个个都大惊失色。
之前有很多人觉得祁凌玥是被报送上的头名,或者她的文章说不定是找人代笔的,可眼下这个谣言就不攻自破了。这样的文章,她不拿第一谁拿?这样的风格内容,历代考生中从未出现过,若是非历代的考生,有这样的才学早就名声大噪了,怎么会查无此人还去当代笔?
吏部这波操作确实帮了大忙,祁政业带着女儿登门感谢。
吏部尚书却摆摆手,“这也算是之前对你家丫头偏见的赎罪了,要是真心想谢我,那就来我们吏部?”
祁政业脸上的笑容立马消失了:“你这老混账!我带女儿来谢你,是给你面子,你倒好,蹬鼻子上脸了!我可跟你说,我闺女去哪也不是我们想就可以的,你就不想想陛下的安排?”
未免这些家伙再这么没事骚扰自家女儿,这样下去都耽误孩子学习了。祁政业索性摊开了,他把陛下拖下水,就不信还有人敢叨叨。
果然吏部尚书摸了摸鼻子,不敢说话了。要是陛下真的要干涉,搞不好都能弄出个全新的官署衙门,到时候他们谁都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