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 11 章 ...

  •   项羽把刘邦当成小丑,希望借此弱化刘邦的公信力,可刘邦这个基层出来的老狐狸也不是善茬。

      踩他?呵!历来只有他刘邦踩别人的份儿!项羽这毛头小子跟发迹前就宣扬自己是赤帝子的刘邦玩宣传那套,属实是鸭子睁眼——大可不必了。

      “将军也过来瞧瞧吧!”知道项羽最烦有人指手画脚的刘邦故意用让对方炸毛的长者语气苦口婆心道,“天象之说,不可不信。秦将章邯先平张楚,后削齐魏。民间已将此人吹成周公再世。”

      “周公再世?”范增这老匹夫又跳出来笑,“章邯一外臣怎么有脸自诩周公在世?他是后羿寒浞(夏之前的篡位者)还差不多,武安侯莫胡说八道。”

      范增不仅是项羽的亚父,更是项梁给侄子上的一副镣铐。随着时间的推移,纵使项羽爱戴叔父,敬仰亚父,也不由得怀疑他在楚军的地位并没有他想得重要。

      项家以楚王室的名号起义,可在项梁聚拢诸位豪杰后,饶是头上顶着一个楚怀王,也有人称项梁为“天子”,“大王”。项羽对此也暗爽过,可渐渐的,他也品出了些不对劲——项家在秦末的声望一半归项梁,一半归项燕。而项梁虽以年轻一代的领头标准培育侄子,可他到底有亲生儿子,到时是让亲子接班,还是让习惯了当同辈领头的项羽接班?别说是项羽,范增也直犯嘀咕,所以才对襄城一战如此重视——毕竟跟中原相比,楚人好幼子,在立太子前,无论是君夫人还少妃的儿子,在楚系的礼法上都是庶子。更别提在礼乐崩坏后,中原都有立少子而杀长子,同母的兄弟自相残杀。

      以史为镜,项羽会防着叔父的旧部也在情理之中。

      亚父也不能幸免。

      刘邦早就看出项羽的不安之处。果然,哪怕他的语气让项羽不爽,但有范增的抢话后,项羽的不爽立刻转移到范增头上。

      “亚父说的是。”刘邦做出求教的姿态。继恶心到项羽后,他又恶心到范增,“赵高擅权。二世无道。大秦已非忠臣义士之土,何不等他们内部狗咬狗?倒也省了楚国人打楚国人。”

      这话可真讲到诸位的心坎上。

      襄城是楚国旧地。项羽为何要劝襄城无血投降?一是想坐稳秦朝已失民心,楚地义士众望所归;二是怕到屠城那步,还在观望的其它郡县会拼死抵抗——襄城这旧地都不得善终,其它地能好到哪儿?别等楚王坐稳江山,老家却成造反天堂。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范增不语,只是把刘邦的危险性又提了一挡:“武安侯的顾虑也在我与大王的意料之中。”

      小样儿!跟老夫玩这种把戏。

      “武安侯是庭长出身,能想到这些已算是有几分远见。”范增故意挑他的错,“可惜在伏牛山未请神入营,否则我和将军、主帅,一定会给诸位记功。”范增看向刘邦身后的无名小卒,“神佑楚营可比拿下襄城更能证明‘亡秦必楚’乃天道之允。此功令武安侯封王,诸位封五大夫也不在话下。”

      五大夫!

      刘邦身后的小卒听了双目通红——樊哙斩十五首级也不过封(楚系军功制)国大夫。五大夫与国大夫间隔着列大夫,上间,七大夫。从国大夫升五大夫一飞冲天,更何况从无名小卒到五大夫。

      一时间,刘邦成了众矢之的。无数惋惜、后悔、埋怨的目光扎在依旧冷静的刘邦背后。

      汝母婢!父奴隶尔!乃公就知道这老不死的不安好心。

      离刘邦最近的樊哙也是急得瞪大了眼——大兄!大兄你救一下啊!此局不破,咱兄弟睡觉都得睁一只眼。

      古有车夫为羊肉汤害一国之君,现在一个到手的,可世袭的五大夫飞了,难保失望的小卒不会灵光一现,干掉刘邦向范增邀功。

      而刘邦也没辜负快把他瞪出个窟窿眼的兄弟:“亚父。”他苦笑道,“我曾因对伏牛山神的不敬而差点摔成摊肉泥。”他又看向偷偷站到角落里的斥候,“你的人也清楚神仙的脾气不好,咱们能回来都算神仙开恩,懒得与凡人计较。”他装出副心有余悸的样子,“使唤神仙?谁有胆?”他转身问愤愤不平的小卒,“你们敢吗?”

      然后不等对方回答,刘邦又向范增告罪:“亚父您敢使唤主帅吗?”

      “大胆。”项羽出面喝道,“武安侯犯上,依律当罚。”

      “不敢。”刘邦又对项羽告罪:“我敬主帅与亚父,如同我敬伏牛山神。”他瞧了眼上座的范增。嗯!老匹夫的表情比他想得精彩,“既然亚父不敢对主帅指手画脚,我又何胆使唤神仙?”

      “是让你请神仙来,而非使唤。”

      “谁家的请神如此仓促?”刘邦指着自己以及身后的樊哙,小卒,“无礼官,无斋戒。这是请神还是辱神?亚父,您不会拿我还有弟兄们的性命开玩笑吧!”

      “你……”范增被刘邦堵得哑口无言。

      更气的是,项羽这憨货居然很认同道:“武安侯的话也不无道理。”而且不止项羽赞同,帐里的楚将也都认可刘邦的解释——天知道与神仙为敌是什么下场,范增的要求的确有点为难人了。

      占据上风的刘邦继续火上浇油:“再者!爱屋及乌。万一神烦了咱而迁怒于楚军又当如何?神仙本就偏袒襄城,收了一襄城的丫头作巫祝。我若是往神仙的枪口上撞,咱楚军……”

      刘邦的话还未说完,就有人进帐里禀道:“将军,有仙侍的随侍在帐外求见。”

      “仙侍?”项羽一惊,随即又心下一喜——神仙派使者见他,说明什么?说明他项羽就是天命所归。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心下一沉的刘邦,好在他能沉得住气,观察汇报的士卒脸色就知道神使来者不善。

      果然,没等项羽想好如何迎接仙侍,汇报的小卒便焦急万分道:“那仙侍面色可怖,二话不说地石化掉了不少士卒。”

      “石化?”众人没懂小卒的意思。

      “就是把士兵变成石头。”小卒这辈子都见过这事儿,“她奉伏牛山神之命,来问您打不打襄城。”

      项羽:“……”

      范增:“……”

      刘邦:“……”他就知道伏牛山神是公平的,不喜欢他也不会帮助项羽那厮儿。

      …………

      楚军这儿被突袭的随侍搞得焦头烂额,襄城也没好多少——同样是突然出现的仙侍,同样是规律成谜地石化众人。

      襄公赶到神庙的动工地时,黔首和小吏、士卒逃得逃,石化的石化,唯有夷和两个不敢逃也逃不了的杂役用看再生父母的眼神看着最大领导。襄公怀疑要不是有仙侍在前,这两人会抱着他的大腿痛哭流涕。

      仙侍的面孔转向了他,襄公因此倒吸了口气——毫无疑问,仙侍是美的。《诗经》里的肤如凝脂,手如柔荑在此刻走进现实,可这份美丽配上了张没有表情的脸,玻璃似的眼,竟让人对仙侍的美貌没有一丝心动。有的,只是对未知生物的恐惧。

      “您……”襄公琢磨着如何开口,下一秒就感到耳边阴风阵阵。一晃神间,他竟站在神使面前。

      不仅是襄公,候在一旁的杂役和夷被这手惊得瞪圆眼睛,害怕的杂役甚至偷偷揉下自己的眼睛,确定不是自己眼花。

      旁观者如此,当事人就更不提了。

      襄公很确定自己离神使有五米远,都没看清对方到底做了什么,自己就与非人感的神使大眼瞪小眼。

      五米远看仙侍就觉得她比人类女性高挑不少,近看更比襄公这个身高中等的北方男性高出了个头。要是加上仙侍的头冠,发髻,逼近十尺(2.3米)也绰绰有余。这绝非是正常人的样貌!

      …………
      “怎么样?”王艾琳把加钱赶出人设喂给AI,然后让已经开摆的祝葚看看AI建模的NPC。

      “我看看。”祝葚把AI当成风灵月影(开挂器),死鱼复活地去看AI跑出了啥。

      结果……

      “王老板。”

      “嗯?”

      “你不觉得建模瞧着恐怖谷吗?”

      考虑到这人设是她最大的老板花重金赶得,祝葚也只能委屈游戏AI。

      原以为王艾琳会赞同她,谁料对方拍大腿道:“有品。”

      祝葚:“……”我没夸你。

      “我就知道你能看出我的精心设计。”精心在哪儿?

      “神仙的造物,就该有点非人感以增加外表的信服度。”王艾琳说罢还@群里的“权威人士”:“刘瑞,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一年只能休息几天的刘瑞:“……我先看看历史记录。”

      过了一刻才很肯定道:“说的没错。”俊美如他都被人画成非人类了,更何况是神仙。

      绝不是他懒得解释和想看好戏才这么说的。

      祝葚想起自己的人设,觉得这非人感的仙侍也符合她给自己捏的非人画风。

      但……

      “个头太矮了,给我加到两米以上。”

      看戏的刘瑞:“……”你两不愧能玩到一块。

      …………
      公元前221年,秦末六国,一统天下。

      公元前219年,四十一岁的嬴政的人到中年却精神不颓废,整个人比少年时多了几分沉稳,但仍不改眼睛里的熊熊野心与意气风发。

      嬴政站在泰山之巅,身后是文武百官与还想谏言的儒生。彼时的天可不算晴朗,先是阴风阵阵把黑色的“嬴秦”吹得东倒西歪,再是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众人脸上,模糊了视线,同时让众人产生不妙之感。

      “陛下!”太常向嬴政行了一礼,废了九牛二虎之劲才点燃已被小雨淋得湿哒哒的祭祀鼎炉:“时辰已到,请您举行封禅仪式。”

      嬴政按太常的指示行礼叩拜。不知为何,登山时还志得意满,好似恢复年轻状态的嬴政现在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但百官在后,又是自己一生一次封禅大典,他仍咬着牙冠完成所有步骤,脸上没有一丝变化。

      不仅是嬴政,文武百官与侍从也有相似之感。

      封禅大典又不是集市,交头接耳是不可能的,所以众人和嬴政一样,咬着牙把仪式完成,在“礼成”的那刻松了口气。

      老天爷啊!终于结束了。

      淳于越在封禅大典开始的路上就一直循环着“出列,上谏,被骂,退下”的丝滑连招。

      文武百官们起初还都赞叹他的“直言不讳”,可他几乎每天要耍三次连招。久而久之,众人也彻底麻了,觉得他在耽误行程,折磨大众。

      “陛下……”

      果然,封禅大典结束后,淳于越又上前一步。

      蒙毅也不在乎还在泰山之巅,偷偷与兄长窃窃私语:“又来了。怎么封禅大典都结束了,他还不能消停一会儿。”

      蒙恬也感到奇怪——你说着儒生反封禅吧!陛下说他们可以不用来时,有名有姓的儒官一个不落;你说他们不反对吧!除了淳于越,其他人也快把嬴政当成每日必刷的NPC,极力增强皇帝对儒家的感知度。

      封禅时莫名其妙的压迫感让嬴政的心情本就不好,如今又见淳于越要“忠言逆耳”,他自然是很不悦道:“封禅都结束,你还有什么话说。”

      因为跟儒家赌气,封禅的太常,礼官没一个是儒家子弟,这让李斯得意万分的同时也在儒生的脸上扇了一张。

      可嬴政还是低估了淳于越的找补能力:“封禅是结束了,可您的封禅又代表什么?”

      “大胆。”一旁的赵高率先喝道,“陛下乃天命所归,六国之主。”他向天空高高一举,“封禅已成,昭示着上苍已肯定大秦的正统地位。”

      “正统?什么正统?谁定的正统?”

      淳于越想驳斥赵高,就听见一懒洋洋的声音无比困惑道:“让我瞧瞧封禅的是谁?”

      那声音是如此的雄厚,响亮,非人力之所能。

      “嬴姓赵氏……原来是伯益那脉。呵!这天下还是归了黄帝。”

      那声音肯定中又透出一丝得意洋洋。

      众人寻找声音的来源,而嬴政前竟“长”出了个人形的石头,脸的地方渐渐浮现出模糊的五官:“黄帝的后人,封禅应去不周山,在我这儿可不算成功。”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第 11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