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2、实验室 ...
-
第二天,吴忌起了个大早,心情是许久未有的踏实。
他今天计划先去学校拜访老师。
薄暮看他准备出门,往他口袋里塞了个新手机,“电话卡都办好了,我的号码存第一个了。”又递给他一个文件袋,“你的建议书。”
吴忌接过,看着薄暮,“怎么这么乖?”
薄暮:“......”他今天准备去改装车,还是老实交代,“我今天去汽修厂。”
吴忌眯了眯眼,“改装车?”
“咱俩心有灵犀。”
吴忌也不限制薄暮,改的太奇怪,他就不坐了,反正还有其他的车,“我中午不确定能不能回来吃,到时打电话吧。”
“嗯,好,我送你去。”
“你驾驶证没过期吧?”
“没,放心。”自从那次换了证,他就挺注意了。
到了学校,老师去上课了,吴忌问好教室,就直接找过去,本来想从后门溜进去,奈何上的是研究生小课,老师在台子上立马看到了吴忌,特别高兴,拿着话筒,胳膊一挥,伸手一指,“我刚刚提到的例子,主人公来了。”
吴忌只好站在那里向他看来的学生点头致意,本想找个座位坐下,等老师下课。
结果老师朝吴忌招手,“来,你给他们讲这节课。”
吴忌看黑板,是宏观课,在讲索洛增长模型。
“我跟你们讲啊,吴忌当时上课。”说着陈教授看了一眼吴忌,笑着说,“他就没上,告诉我他会了,直接考试。”
吴忌咳了一声,“老师,我上过一些课。”
陈教授摆摆手,“我歇歇,昨晚批作业太生气了。没睡好。”
吴忌看学生们满脸苦涩,不敢吱声。把自己的保温杯给老师,“这个是润桑的,您喝喝。”吴忌把包里的资料拿出来,“这个是我刚完善的建议书,您先看看。”
“你写了三年,这么用心。”陈老师有点吃醋,经济金融论文写的特别快,到医学这边就打磨三年,还只是个建议书。
吴忌就笑,“下面是我的论文,经济的。”
“哦?我先看论文,几区?”
“一区。”
“嗯!你快讲课吧!”
然后吴忌就替老师上了三小时的课,还是全英文授课。
不过吴忌长得清俊挺拔,脾气看起来很温和,休息时就有学生大胆提问,逐渐从课本到课外。这么个大帅哥,谁不喜欢呢。
陈老师看学生们喜欢和吴忌聊天,就说:“剩下的一小时自由提问讨论时间,不懂就问吴忌。”
吴忌无奈的看着老师,老师又拿起他的论文看起来。
上午吴忌就被老师抓了壮丁,陈老师也听了吴忌的课,不错不错,可以不用课件直接讲课。
等会到办公室,吴忌先到了杯水,说了一上午,怪渴的。
“老师,我回来工作了。”吴忌坐下后,开门见山。
陈老师眼睛一亮:“定了?去哪家医院?”他自然是希望吴忌能留在本校体系。
“嗯,初步打算是咱们学校的附属医院。”吴忌点头,指了指那份《关于改进国内急救设施及普及公众急救知识的建议书》,“老师,还得麻烦您。帮忙转交给医学院的许主任,请他指正。”
陈老师摩挲着手里的这份建议书,他上午看了一遍,里面不仅有国际前沿的理念对比,更有针对国内现状的详细数据分析和切实可行的推进步骤,绝非纸上谈兵。
“走,去他家,他中午回家吃饭。”说着站起身,“去食堂打两份饭,去老许家吃。”
说着,拉着吴忌出门,那架势,跟几年前拉着当时还是本科生的吴忌去拜访学时一模一样。
到许主任家时,许主任刚到家,看到来的两人,似曾相识的感觉。看到吴忌,哎哟想起来了,这是老陈的爱徒,“吴忌?哎呀,真是你啊!”
这几年他虽然没见吴忌,但老陈时不时说吴忌刚发表了什么论文,又发表了什么论文,经济的医学的都有,他也看到了,很不错的孩子。
“当然是了,我还能领谁啊。”陈老师也不客气,“快,拿个盘子,我们打包了几个菜,中午咱爷仨一块吃饭。”
老许无奈,最近老婆出差了,他中午也是食堂打饭回来吃,再休息一会上班。这个老陈!
吴忌主动去帮忙把菜放好,“坐下吃饭,边吃边聊。”陈老师拉吴忌坐下。
“毕业了吗?”老许可记得才五六年啊,这孩子重上的本科。
“我读的是MD项目,已经毕业。”
许主任一听,眼睛都亮了,“工作定了没?来我们附属医院吧。”李主任热情地发出邀请。
吴忌正要回答,陈老师却抢先一步,与有荣焉地说:“那当然,正阳说了,就来咱们附属医院!”
许主任笑容更盛,忽然想到什么,又说:“对了,吴忌啊,你有没有兴趣来医学部兼任个教职?”
这话一出,陈老师不干了,连忙打断:“哎哎哎,老许,不带你这么抢人的,都去医院工作了,在学校上课,要去我们经济学院,这个你先别想。”
吴忌愣了一下,但不好拆老师台,没有吱声。
许主任被陈老师逗笑了,也不深究,转而问吴忌:“吴忌,你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
吴忌神色一正,这是他今天来的主要目的之一。
吴忌放下筷子正色的说道:“许主任,我确实有个想法。我希望能够和学校合作,建立一个专注于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实验室。”
他简要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些是初步构想,学校如果能提供合适的场地,实验室的所有设备购置、日常运营、人员薪资等资金投入,由我个人全部负责。”
他顿了顿,提出了关键的合作条件:“这是一个个人实验室,但在学术成果的归属上,我们可以协商。原则上,由我主导的研究,我作为第一作者,学校作为通讯作者。如果有学生深度参与并做出主要贡献,那么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我担任通讯作者,学校作为单位。具体的细节,比如知识产权、经费使用审计等,都可以后续详细沟通。”
李主任听着,脸上的表情从惊讶逐渐变为深思。个人全额出资在校内建立实验室,这在国内高校界还比较少见,尤其是这么年轻的学者。
“你这个想法……很大胆,也很有魄力。”李主任沉吟道,“我个人觉得,这对学校吸引高端人才、推动前沿学科发展是件好事。不过,这事关重大,不是我一个人能拍板的,需要开会讨论。”
这时,旁边的陈老师看似随意地插了一句,问吴忌:“正阳啊,要是,我是说万一,学校这边没同意,你打算怎么办?”
吴忌早已考虑过这种可能性,他语气平和地回答:“老师,港大医学院那边之前也联系过我,合作条件相对灵活一些。”
许主任哪里不明白老友的心思,他伸出手指虚点了点陈院长,笑道:“好你个老陈,在这儿等着我呢!”他转向吴忌,态度明确了许多:“吴忌,你的实力和诚意我们都看到了。这样,你尽快准备一份详细的项目计划书,计划书一到,我立刻组织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开会讨论。”
“好的,那我明天就把计划书给您送去。”吴忌真诚地道谢。
离开许主任家,陈院长心情极好。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陈老师背着手,步伐都轻快了几分。吴忌陪在他身边,慢慢往经济学院的方向走。
“老师,”吴忌侧头看向身边的小老头,主动提起之前被“安排”的事,“您之前说让我来上课,具体是教什么课?我喜欢数学。”
陈老师闻言,立刻皱起了眉头,停下脚步,不满地看着他:“数学?那不是大材小用吗!以你现在的水平,咱们院哪个基础课你不能教?”他顿了顿,眼神里带着狡黠的光,“或者……你干脆过来帮我带研究生?正好我手头有几个好苗子,你给指点指点。”
吴忌略一思索,自己筹建实验室初期,时间确实需要灵活安排,带研究生上小课、讨论班,比固定上大课要更合适些。他点点头:“行,那我先帮您带研究生吧。小课形式,时间上好协调。”
陈老师一听,立马高兴起来,又想矜持一些,但还是迫不及待的定下:“好好好!就这么说定了!”
两人继续在校园里漫步。看着周围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景致,翻修过的林荫道,吴忌不禁感叹:“学校变化也挺大的。”
“是啊,越来越好啦。”陈老师语气里带着自豪,也有一丝岁月流逝的感慨。
吴忌点头表示赞同,开口道:“老师,我想给咱们院翻新一下教室吧。”他顿了顿,补充道,“哦,还有学校的学生宿舍。”
陈老师惊讶地停下脚步,扭头看他,上下打量了一番:“你是不是……赚了很多钱?”随意捐赠翻新校园设施这个费用可不低。
吴忌乖乖点头,没有隐瞒:“嗯,香港的明月集团。”他说的比较含蓄。
陈老师了然,这个集团可是异军突起,不上市可特别有实力,拍了拍他的胳膊,语气关切:“量力而行就行,别勉强。你的心意老师知道了。”
“我明白的,老师。”吴忌笑了笑,“我会让我的助理来找您,正式和学校谈一下捐赠事宜。您放心,标准肯定比留学生的公寓还好。”
陈老师还是有些传统的读书人思想,犹豫道:“其实也不用那么好,学生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享受的……”
吴忌被老师的话逗笑了,耐心解释道:“老师,时代不一样啦。现在可不是我们那时候,学校条件可能比家里还好。如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如果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很多学生在报考时,很可能会因为隔壁学校宿舍条件更好而选择隔壁。”
陈老师瞪大了眼睛,很是惊讶:“还有这样的?”选学校不看专业排名和师资,看宿舍?
吴忌笑着反问:“您就说,隔壁T大差吗?”
陈老师下意识地摇头:“那倒不差,和我们旗鼓相当,争了多少年了。”有个别专业实力确实在伯仲之间。
“那就是了。如果两个学校专业差不多,分数线也接近,学生当然会选择生活条件更好的那个。换了我,我也会这么选。”吴忌分析得合情合理。
陈老师清贫俭朴了一辈子,此刻听着学生的分析,果断地改变了想法,点头道:“有道理!那你让你助理来找我,我带他去和学校沟通!”不过,他又强调道,“就先给咱们院翻新教室!其他学院让他们自己拉赞助去!”嘿,谁让他有个好学生呢。羡慕死他们。
吴忌看着老师孩子气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从善如流:“行,听您的。不过学生宿舍,我还是想全都翻新一下,算是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说着,他张开手臂,轻轻拥抱了一下这个小老头,“谢谢您,老师。您是我遇到过最好的老师。”
陈老师被这突如其来的拥抱弄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轻轻拍了拍吴忌的背:“你这孩子……真是的……”在外面学坏了,怎么动不动就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