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1、第121章 ...


  •   时光荏苒,一晃沈九微回到府城已有一旬。这日艳阳高照,是个晴朗好天气。

      府城上的巡兵远远便瞧见了远处仪仗全开的队伍,迎着骄阳,仿佛突然从金光降临人间。

      很快,城中的大小头领们便收到了消息,聚集在了城墙上。此时,那对人马离城门也只有三五里距离,已能让城楼上的众人看起他们的旌旗上的图纹。

      马蹄踏踏,车轮滚滚,与队伍后方行进的脚下一同掀起尘土,在空中飞扬。八匹骏马拉着的朴实厚重的马车箱内掀开一角,似乎里面传出了什么声音。

      最前方的领队侧身应了一句,又向前观望一二后,勒住马绳,骅骝的前蹄在原地踏了踏,在距离城门口三五里的地方止住了步子。

      领队停下来,他身后的对队伍也跟着停下来,随后,那辆宽阔的马车箱内下来了两个人。领队下马恭敬地跑过去,侧耳倾听后再次上马,一人一马踱步到城门下,朗声朝着城楼喊话。“天使降临,速速开城门接旨。”

      城楼上一阵窃窃私语后,临时被关闭的城门缓缓打开。那领队喊完话后也不逗留,一拍马臀便向着来路而去,回到了队伍身边。

      等到城门内行出一队彪健的人马后,风尘赶路的队伍已面貌一新,居中的官员双手高捧明黄圣旨,双眸直视前方,见着为首的女子领着身后一众人来到近前,缓缓下马。

      “圣旨到,丹明山沈九微等一众接旨。”新一任的传旨官也不多废话,当着沈九微等人的面便要宣读圣旨。

      从城中策马而出的头领们没有一个人有接旨的打算,已被着皇帝老儿戏弄过两次,万万没有在上第三次当的道理。若非沈九微听从了吕思归和魏安的劝谏,恐怕迎接这群人的就不是当家人和众头领而是一众寨兵了。

      “大当家及各位英雄头领,皇帝陛下知众位英雄非凡,大当家更是女中豪杰,又怀仁义忠爱之心,特此遣下官千里奔波,送来封赏圣旨,以望日后各位当家人及众头领能为国尽忠效力。”没有反应便是最大的反应,想到他前两任的下场,他的任务是必须将这些山匪拉拢过来,让他们为朝廷为陛下所用,故而出言解释。

      “这么说来,皇帝老儿这回是要给我们封官咯。不会又是空话欺骗俺等吧。”一道粗壮的声音从对面队伍中传出来来,带着质疑与不信任。

      传旨官循着声音看过去,说话的那身长九尺,占据着大半张脸的络腮胡子遮住了他的面容,这样的模样身材在一众山匪中也是十分醒目的。这人大约站在第二到第三排之间,看起来在这些头领中的地位不算低。

      面对陛下被如此诋毁,传旨官心中升腾起一阵怒气,随即想到现下京中的困境,深呼吸了一口气,调整语调,尽量不让情绪左右。“在下官离开京城前,确实听闻圣旨中是封赏各位的旨意。只是圣上是如何安排的,还需给位接旨,在此之前下官也是不能轻易打开的。”

      与两侧的人对视一眼,沈九微抬手止住了身后的嗡嗡议论声,抬脚下马。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若是那皇帝还不能给出让人满意的条件,以后不见也罢。

      哗啦啦响动,沈九微身后的众人也跟着下了马,随着她的动作,都单膝跪地,迎奉圣旨。

      传旨官的薄唇几开几合,最终还是没有将呵斥的话说出口。单膝就单膝吧,只要这群山匪肯接旨就行了。

      “朕自先皇手中接过帝位以来,以仁孝治天下,求贤若渴。今有丹明山一众豪杰,心怀仁义,常怀衷心,虽有罪责,情由可恕。特此诏曰,赦其丹明山山寨众人所有罪责,绝不再咎。丹明山山寨大当家沈九微忠勇不凡,朕特封其为忠勇校尉,仍旧统领旧部。待到为国效力建功以后,其余众人再行论功封赏。”

      圣旨内容不长,几乎是膝盖刚落地砸实,传旨官的声音已快要结束了。沈九微目光直直地射向那一抹明黄,心中怒意腾升。

      果然皇帝和他的朝廷没一个好东西,他们诺大的山寨,几十上百号大小头领,便是当家人也有五位,居然只封了她一个人。虽还不知晓那忠勇校尉是多大的官职,但区区一个封赏便要他们山寨所有人归顺,便是她兄弟们忍下了,她也忍不下来。

      腾的一下从地面跃起,沈九微冷淡的面色隐隐含着怒意。“哼,我们山寨当家人五位,大小头领几十,只封一个忠勇校尉便要我们整个山寨归顺朝廷,皇帝老儿未免也太过小气。还请这位大人哪里来回哪里去,若是迟了一步,我也不能保证大人们是头先回去还是身子先回去。”

      沈九微早便对封赏做官失去了兴趣,不过是吕思归他们劝说山寨目前最需要的就是稳定和发展的时间。能拖延再次与朝廷兵戎相见的时间便拖延,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谁知朝廷之人数次戏耍侮辱他们,这次更是想要挑起他们山寨的内乱来,简直忍无可忍。

      见沈九微与她身后众人的反应,这第三位传旨官明白他们的顾虑,赶紧解释。“校尉不要误会,这次朝廷只封赏校尉一人并非吝啬官职,而是祖制如此,无功不得封官。校尉一人已是破例,若要众位英雄全部封赏,确实于礼不合。但是还请校尉及众位英雄不要焦躁,如今眼前正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沈九微肆无忌惮地上下打量这位新任的传令官,等着他继续说下去,谁知对方的话却在此时停了下来,让她先接旨。

      众位头领的目光都聚集在沈九微身上,有那想要出声的被身旁的人捅了捅,一阵眉眼官司后便也控制住了。吕思归就在她的斜后方,此刻也偏头看向她,等待她的决定。

      在第三位传令官来之前,他们已经商讨过各种可能发生的事的应对方法,虽然只封赏沈九微一人是他们谁都没料到的,不过吕思归相信沈九微能应付得来。

      想到如今庆临府的境况,加之圣旨中表明保留她对寨兵的控制权,若是暂时归顺朝廷,能让山寨在庆临府继续发展,不用五年,不,只要再有两年,便是朝廷鼎盛之时山寨也将成为一方难以撼动的势力了。

      至于封赏官职只有她一人,就在刚刚她已想明白了,只要山寨是她的,寨兵是她的,整个庆临府都在她的控制下,有了官身,州府境内的人马任免还不是她说了算。

      豁然开朗后,沈九微不是拖沓犹豫的性子,从容地曲膝接了旨,并请传旨官一行人进入城内。吩咐下去安排筵席,招待贵客。

      见圣旨终于被收下,第三任传旨官心底提起的那口气终于完全疏散了。当时朝陛下要封赏的并不止沈九微一个,而是要将五位当家一次封赏了。只是丞相等文官坚决反对,并说服了陛下,这才只有一人受封。他真担心这次这些山匪再拒旨他是不是要当场自刎谢罪了。幸好,他未辜负圣望。

      待夜间将传旨官灌醉,沈九微将城中大小头领再次召集起来,将她白日抉择的缘故说清刨明,免得与这些思想单纯的兄弟们产生隔阂。

      哪怕对此次圣旨有所不满,众人对沈九微的为人还是信服的,加上她特殊的身份,于官位上众人还真不认为她有执念。

      兄弟同心比其他所有都强,待与身边的兄弟说清道明,沈九微立即写下两封信,分别给留守丹明山的诸行,以及替她坐镇府城的陈深。无论如何她都必须要这两位的支持。

      一连三日的宴请,第二任的传旨官以及与他同行的众人也被彻底解禁,留下他们没有意义,沈九微决定再过两三日便将这群白吃白喝的官员们送走清净。

      天不遂人愿,事常逆己心。沈九微没能将这批人送走,又一队带着圣旨的队伍来到了宽甸县城外。

      既然山寨已归顺与朝廷,万没有再将人再阻在城门外的道理,城门守卫在接到命令后,很快地将这行人放了进来。

      与前三对传旨官虽是长途跋涉,只略有些疲倦但排场制势都在不同,这一队人马不止在数量上精简了许多,人看起来也是各个精疲力竭,显然与之前那几队人马的从容有许大区别。

      几乎没给自家一个喘气的机会,进城后第一件事这些传旨官便要求见沈九微,他们带来了皇帝陛下最新的圣旨。

      *

      接过圣旨,沈九微命人将已将焦急刻在面上的传旨官送下去休息,再次召集来大小头领。

      “什么?他们要我们上京。”乍一听闻这个消息,有头领还没反应过来。

      “绝对不行,若是去到京城,那是他们的地盘,便是我为鱼肉他为刀俎了。那皇帝老儿莫不是想用一个官职将我们骗过去打着将我们一网打尽的想法吧。九娘,万万不要中计啊。”这是头领敏捷的头领。

      “九娘,朝廷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为何此时让我们上京?”难道是打着我们接受了招安的圣旨,便必须听他们的安排,那可打错了主意。有头领完全不在意什么圣旨不圣旨的,对山寨好,对自家兄弟们好才是好。

      若是朝廷使出什么阴谋技俩,他们肯定是坚决不从的,大不了众兄弟还当他们的山匪便是,反正庆临府已在手中,在交出来是不可能了。这是大部分头领的想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