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3、第123章 ...
-
翌日,太玄军如它来时那般迅速地从京郊撤退了回去,圣武将军虽心有不甘,也不敢尝试在后方不稳的时候孤注一掷地派兵去攻打朝廷誓死捍卫京城的军马,在京郊徘徊了一日,也只得下令退军。
几乎倾覆王朝的危机陡然间消失了,京城中的贵族、百姓弹冠相庆,百姓们更是喜极而泣。要知道在这次一个多月的围困中,他们中已有许多人被强征入伍,要与两路叛军作战。哪怕是万般不愿意,但无论是当下自家的性命之忧还是城破后家破人亡,他们都不能说一个不字。
幸而朝廷胜了,他们都得以继续活下去。至于那些之前死掉的亲友,除了在祭奠上洒一把热泪,他们也不知还有什么能奉上的了。
“忠勇校尉果然忠心,此次京城围困被除,她功不可没。朕记得忠勇校尉曾想为其他头领求封赏,这次他们有功于社稷,即使如此,传朕旨意封赏有功之臣。”
京城的危机被解除了,皇帝陛下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意,他大手一挥,先封赏了前来勤王的众将,又派一队传旨官前去庆临府大肆封赏沈九微等人。
庆临府府城内喜气洋洋,山寨未费一兵一卒便让圣武军和太玄军退军,还收到了皇帝封赏,再也没有比这更令人兴奋的事了。
除了沈九微,官位连升五阶成为归德中侯外,虽然这个官位仍旧只算得上一个散官,其他四位头领也各自受封了官职,另有金银缎匹等赏赐若干。
“这官来的容易,那皇帝老儿再封赏几回恐怕官位都要不够了吧。话说,我这是什么官,能管多少人?”受了封赏,把玩着手中的官印,陈深漫不经心地道。
在场的头领都竖起了耳朵,他们只晓得如今山寨的五位当家都成官老爷,至于那官到底是管什么的,官位有多大,他们两眼摸黑一概不知。
“四位当家受封的是正九品的仁勇校尉,与大当家之前受封的忠勇校尉同级,都是散官。”魏安笑着出言解释。
“正九品是多大的官?一,二......九,这么大的数字,那不是官职很高。那大当家不得十几品了。”掰着手指数了好几次才将数数清,周苗瞪着铜铃般的大眼难以置信,皇帝老儿居然这么大方。
“官位大小是与数字相反排列的,数字越大,官位越下,从小到大一共九品,九品最低,一品最高,其中还分正、从以及上、下。就像仁勇校尉,是正九品上,还有正九品下的副尉,和从九品下、从九品上,每个官阶都分了四等。而九品是所有正官中品级最低的,只是踏入官场的起步,且包括大当家在内,各位当家受封的都是散官,是没有实职的。”
“那这官要了有何用,是最小的不说,还没有实权。果然,皇帝老儿就没安好心,这些仁勇校尉什么的官不过就听着好听罢了。我们帮他们赶走了叛军,居然就拿这些打发我们。”周苗气哼哼地道。
其他头领听后和周苗的反应差不多,觉得皇帝老儿做人不地道,用点芝麻星子就来敷衍他们。
“话倒也不能这么说,没有十年寒窗苦读根本不可能获得官职,而武职更是比文职稀缺。皇帝陛下能封赏诸位当家正官已算是对我们山寨看中了,要知晓还有好多听着就威武的官职,其实都是不入流的,连品级都够不着。”魏安解释耐心地解释。
“来日方长,终有一日我们山寨的每一位兄弟都会身披锦缎,堂堂正正地站在御阶下。”沈九微对对于封他们多大的官位倒是毫不在意。
现在官位封得低也好,高也好,封三五个也好,七八个也罢,如今皇族势微,国力早已今非昔比。国内又有几路叛军起兵作乱,国外又强敌虎视眈眈,她也看明白了山寨以后的路,朝廷要想撇开他们山寨,用过就弃现下是做不到的。
至于说以后,那也要先平了内忧外患再说,到那个时候,她相信他们山寨的实力绝对是现在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当胳膊腕子足够粗壮以后,沈九微认为那个时候他们和朝廷提什么条件都会被接受。
或许是丹明山在明面上公开接受了朝廷的封赏,且表露出愿意为朝廷出战的态度,魏理国境内的几大叛军势力反倒是各自沉寂下来,只在周边缓慢侵吞其他小叛军势力范围。倒是给朝廷留下了喘息的机会,他们也趁机派兵收复了一些小地盘,一时倒有些回复生机的态势。
*
两年平静的生活让山寨有了足够的时间发展壮大,如今整个庆临府已完全在沈九微的的掌控之中,除了庆临府外,山寨还向外扩张,获得了一个新的州府。
如今沈九微这位山寨大当家,已是魏理国中掌控两个州府的实权人物了。因她带领的山寨军团一直表现出愿意臣服于朝廷的态度,朝廷更是数次下诏封赏,如今她已是从五品的游骑将军了。至于其他四位当家也各有封赏,另有十几位在征战新州府中出力多,立功大的大头领们也被封了官位。
在沈九微众人在庆临府完全站稳脚跟后,她便逐批让还留在山寨的寨民移出山中安置在府城,只留下极少数的实在不愿意离开下下山的寨民守着他们的发祥地。
“大当家,朝廷来信了。”一位年约二十上下,面皮偏黄的亲兵从练武场外匆匆赶进来。听这称呼,这亲兵必然是原寨民的后代无疑。
只有原山寨的人才大多会如此称呼沈九微,后来从州府补上来的得用之人都称她为“将军”或“大人”。
练武场中兵器撞击声不停火花四溅,场中两位挥洒着汗水的武将并不为外界干扰,依旧打得专注。又是几个回合的交手,个头偏矮的那个武将力有不继,长枪挑过画戟后,虚晃一招便向后退。
“行了,不用再打了,你赢了。”将长枪底部往地面一插,沈九微急促地喘着气。
宋盛安在沈九微跳出比武圈后便收了势,站在中心的年轻身体气息也不稳,但比他娘要强些。
沈九微看到在她说出认输的话时宋盛安眼中划过的神采,心中不由地感慨,儿子真的长大啦。十六岁的宋盛安不仅身材高壮,需要她仰头才能看到他的面庞,武艺也突飞猛进,已不是她能轻易压制住的少年了。
取来一旁的面巾擦了擦不断冒头的汗珠,沈九微接过早已等候在一旁的亲兵奉上来的书信,看完后随手递给了已放下武器,来到她身侧的宋盛安。
“瑞安军投靠了圣武军,他们要与太玄军再次联手,这次是率五十万联军攻打京城?”宋明峻看过信上的内容,不可置信地抬头看向沈九微。这样他平日间因沉默而显得成熟的面庞透出些许符合年龄的稚嫩来。
“是啊,又要乱起来了。走,随我去书房。陈栓,你去通知其他头领到书房议事。”沈九微在面巾上擦了擦手,随手将其甩到一旁的架子上,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练武场。
刚刚练武身上粘腻得厉害,沈九微决定先回房换一套衣衫再去书房不迟。
卧房内,沈翠正带着小英在做针线活,那些都是沈九微的里衣鞋袜。在几乎所有寨民都下山后,除了留下供给不愿下山的人必要的物资外,库房内所有财物均平分给各大小头领及跟随着山寨出生入死的寨兵们,沈翠这位大总管也就空闲下来。
宋盛安已算得上是大小伙了,自然不能,他也不肯再让沈翠贴身照顾,沈翠又回到了沈九微身边。不是没有人看中沈翠,想要将她娶回家,只不过幼时家中的记忆让她对男人没有多少好感,故而宁肯独身也绝不嫁人。
其他事沈翠可谓对沈九微千依百顺,只嫁人这件事但凡沈九微多提一嘴,沈翠便一副心灰意冷的模样。只说她的命都是姐姐给的,若是姐姐让她嫁人,姐姐让嫁人谁,不管她有多么不愿意她都会听姐姐的。
这让沈九微哪还敢再提,其实她也为了她好,沈翠为了她们母子几乎耗尽青春,沈九微只希望她能有个好归宿,但既然她不愿意,她也绝不可能做出逼迫的事来,那她成什么人了。
沈九微刚进房沈翠便放下了手头的针线,起身为她准备好了替换的衣物。若非沈九微用眼神制止,恐怕沈翠恨不能自家动手给她换上。
小英的动作自然慢了一拍,沈九微与她相处总带着些长辈对晚辈的爱护,虽不至于让她骄纵,也让她在沈九微面前十分放松,有时候沈九微不提,她也意识不到她需要些什么。心中有些懊悔自家的迟钝,小英在心中下定决心,要如翠姨那般事事都将九姨放在心间第一位。
沈九微再到书房的到时候,所有在府城的头领们都来了,宋盛安站在靠门口的位置,众人的目光一时都落在了刚进屋的沈九微身上。
“都坐吧。盛安,将书信念给叔叔伯伯们听。”沈九微手下的老部下几乎没有识字的,宋盛安在场省了她不少事。
宋盛安几步向前拿起书桌上的书信,正处在变声期,近来尤其不爱说话,但他仍旧将书信上的内容当中众位头领的面读了出来。
一拍茶几,震响声让众人的目光都落在那处,刘通浑厚的声响传来。“圣武那老小子又出幺蛾子,瑞安军也敢参上一脚,大当家,不管朝廷如何,我们不能放任瑞安军在眼皮子底下弄鬼。”
“是啊,大当家,刘大哥说得对,小小的瑞安军也敢吭气,简直是没将我们山寨放在眼里。”付知附和。
瑞安军所处的位置恰将他们和京城隔开了,是他们山寨与朝廷交通的必经之路。之前一直是小老弟般的存在,对朝廷的态度也算得上恭敬,故而这两年山寨并未直接打通往京城的路,而是选择先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没想到这左右逢源的小老弟居然会突然被刺他们和朝廷。
对此在场的头领想法一致,必须打,不然眼下只会面临三面受敌的困境。毕竟他们是除了京城控制的两个州府外,唯一在明面上宣布归顺朝廷的势力。而他们所控制的两府又与圣武军、瑞安军、太玄军三军控制的地盘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