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自:[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自卑与超越.斯坦威图书.2016:3.
第l六章家庭的影响(节选)
家庭中非长子的其他孩子也会遇到这样的处境,因为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降生而失去原有的地位。但他们的感受终究是没有第一个孩子的感受强烈的。因为第二个、第三个或往后的孩子,他们一出生就不是一个人独享父爱、母爱的,所以一出生就学着去与比自己大的孩子共享爱,但第一个孩子却不同。如果父母确实是因为弟弟、妹妹的出现而忽略了他,他断然不会平静地接受自己地位的改变。即使他因此而心生嫉妒、怨恨,我们也不能完全归因于他。当然,如果父母亲能够让他对他们给予的爱心存信心;如果能够让他感觉自己的地位不会因为弟妹而动摇;如果能够让他做好迎接弟弟妹妹的准备,那他可能不会产生怨恨心理。可事实往往没有如此美好: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弟弟妹妹就降生了;而父母亲也确实因为其他孩子而忽略掉了他。因此,他努力挽回自己的地位,努力争夺母亲的爱护。这个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两个孩子同时向母亲索爱,都想获得更多的爱护和关注。老大一般都会有更多的方法和更大的体力来争夺母爱,有时候甚至会使用一些不太恰当的方式。我们换角度考虑,如果我们遭遇这样的地位动摇、关爱被夺,我想我们就可以理解他的方式和行为了。我们也会像他一样,给母亲制造出各种麻烦,只为赢得母亲的关注。极端的方式总是会造成极端的结果。母亲往往因为老大的无理取闹而更加反感他、不喜欢他,他所获得的母爱和关注就更加少了。此前他感觉自己受到了忽视,而他的行为却真得让他被忽视。
往往这个时候,长子都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他会觉得“我是对的”,只有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如同掉进陷阱中,越陷越深。可他既然觉得自己是对的,又怎会轻易放弃,顺从别人呢?
对于这种孩子间的争执,我们必须重视。如果母亲因孩子的行为反感他,正面反对他,他会因此暴躁、崩溃、反抗或逆反。这时,如果父亲让孩子重新感受到了宠爱,孩子则有可能移情于父亲,一来可以享受父亲的宠爱,二来可以以此报复母亲。所以一般情况下,家中的第一个孩子都更加依赖父亲,与父亲的感情更加好。也就是说,第一个孩子往往刚开始会依恋自己的母亲,当他感觉母亲渐行渐远时,会转过来争取父亲对自己的爱恋。当一个成年人更加偏爱父亲时,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他在童年时期可能情感上有过挫败感,可能被忽略过。对于父爱、母爱的争夺往往持续孩子的一生。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没有交好的朋友,他们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于合作和社交。他们已经养成了成为他人关注重心的自我意识,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总是不自主地这么来要求他人,因此很难交到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