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自:[日] 岸见一郎著,郑舜珑译.勇气的源泉:岸见一郎全解阿德勒.果麦文化.2023:104.
第四章共同体感觉——超越小我的勇气(节选)
阿德勒主张的共同体感觉的“共同体”是指无法达到的理想,绝对不是指既有的社会或国家,这一点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阿德勒认为的共同体是“类似人类达到圆满目标时的永恒概念”,“绝不是从现在的共同体(Gemeinschaft)或社会(Gesellschaft),以及从政治性或宗教性的角度讨论问题。”(《自卑与超越》)若不是用上述的方式解读阿德勒所主张的共同体,看到阿德勒的思想中提到人是“全体中的一部分”这样的说法时,应该很容易把它解释成为“极权主义”吧。
阿德勒提倡共同体感觉,很明显是基于某种特定的价值观所选出的一种世界观。阿德勒把它作为理想提倡,而这个理想在这个世界尚未被完全实现。
共同体感觉的概念遭到误用这件事,阿德勒在自己的著作中也曾提及。比如说,他举了一个例子,在战争中军队的最高司令官明知大势已去,依然派数千名士兵赴死。当然,司令官会主张,他这么做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大概同意他的人也很多,但阿德勒认为:“今天,无论任何理由,我们都很难把他看作是志同道合的同伴。”(《性格心理学》)阿德勒把这件事作为共同体感觉遭到误用的例子。
他又举了另一个例子。某位老妇人在搭乘市区电车时,脚不小心打滑跌倒,摔在雪地上,但没有人上前帮忙。终于,某个人走到老妇人身边把她扶起来。一瞬间,有个藏身在暗处的男性跑上前来,对来帮助老妇人的男性打招呼说:“我终于等到一个好人了。我在这里站了五分钟,等着看到底有谁会来帮助这位妇人,你是第一个。”(《性格心理学》)
对他人的关心、对他人的贡献,重点明明是自己应该怎么做,但任何一个时代就是会出现像这名男性这样的人。共同体感觉并不等同于理想(用前面讨论的说法就是理型),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斟酌、判断别人说的究竟是“真正的共同体感觉,或是遭到误用的共同体感觉”(《性格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