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自:包刚升著.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理想国.2023:107.
第二章国家与战争的互相塑造(节选)
基雅维利与“君主论”
在西方,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于1513年完成的《君主论》则是欧洲近现代国家形成与构建的预言书。《君主论》常常被人视为一个反道德的作品,而马基雅维利主义则被看成“为了达成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代名词。然而,《君主论》的本意,不是说政治是反道德的,而是说政治是非道德的,因为政治首先只能以政治标准来评价,而不能首先以道德标准来评价。马基雅维利著《君主论》,其实也是要回答当时的时代之问。在他所处的时代,今天的意大利仍然是政治上分崩离析的局面,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共和国各自为政,四分五裂,而近代民族国家已经在当时的西班牙、法国呼之欲出。因此,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欧洲,其实已经处在从封建主义转向民族国家的前夜。
马基雅维利意识到了意大利的危机,认为意大利的前途就在于形成一个有效的民族国家。确认这一基本趋势之后,马基雅维利认为,有效的民族国家需要奠基者,那就是强有力的君主。在现代民主兴起之前,国家实际上是一个以君主为核心的政治军事集团。一个强有力的君主,往往是欧洲近现代民族国家的开创者与构建者。法国、俄罗斯、普鲁士莫不如此,而后来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恰恰由于缺少强有力的君主,无力塑造一个君主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国家,最后竟然落入了被瓜分的境地。这才是马基雅维利著《君主论》的真实原因。
当时的马基雅维利在佛罗伦萨遭遇了个人政治生涯的严重危机,不得不蛰伏于佛罗伦萨郊区的一个农场。在白天务农的辛勤劳作之余,他晚上就会点上油灯,身着朝服开始写作。他思考的是:意大利究竟要往哪里去?他检讨意大利的过去,考察意大利周边国家的新趋势,沉思意大利的未来。在他看来,在当时意大利纷乱复杂的局面中,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出现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所以,马基雅维利才会把一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年华投身于《君主论》的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