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自:贺鼎著.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产.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29.
节选
清乾隆《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但目前考古资料表明其最早的瓷业遗存在晚唐五代时期。唐代文豪柳宗元为饶州刺史所作的《代人进瓷器状》中虽言及:“右建瓷器,并艺精埏埴,制合规模。禀至徳之陶蒸……”不难想见,在唐时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已经非同一般,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此时景德镇地区已经设置了相关的行政管辖机构和政府区划,并且极有可能是后世景德镇的设置雏形。但前人在《浮梁县志》中有关于景德镇唐代名窑“霍窑”“陶窑”的记载,并称其“贡于朝”,至今没有发现相关的出土实物。
景德镇的得名,据可靠文献,当追溯到宋代。宋代作为景德镇的初创阶段尤为重要。据《宋会要辑稿》记载:“江东东路饶州浮梁县景德镇,景德元年置”(徐松,1810),可见景德镇命名的由来与宋代景德年号息息相关,宋真宗在景德元年(1004)赐昌南镇名为景德镇,从侧面反映了宋代景德镇制瓷业的发达和技术的成熟,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和政府的充分重视。明清以后的史料,特别是地方志书等文献中更是以此为确说,如“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置监镇一员,以奉御董造”“宋真宗遣派官制瓷,贡于京。即应宫府之需,命陶工书建年景德于器底,天下于是知景德之器矣”(程廷济,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