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自:贺鼎著.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产.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29.
节选
1.山坞型单元与瓷业建筑的布局、定位和朝向
瓷业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用水,但坯房、窑房等生产性建筑为避水患不会就近分布于地势低洼的水塘,而是分布在谷地地形中略微隆起的部分。由于高峻的山体和塘的存在,地下水位较高,因而坯房院落中的晒架塘常年有水。山岭等顶部标志性位置则被寺庙等公共建筑占据。因此,瓷业生产单元中山、岭、坞、塘的自然要素和窑房、坯房、寺庙等建筑要素形成了顺应瓷业生产用水方便的空间布局。
窑房的选址定位和窑门朝向常常与山岭有关。进坑村东南方的国山下宋代龙窑遗址符合十字天心的堪舆模式(张杰,2012)(图3-11和图3-12)。相比宋代龙窑,明清镇窑的窑身大大缩短,窑房比较方正,但同样符合这一模式。笔者曾经采访到70多岁的老窑工姚国旺师傅,他说:“这个窑(建国瓷厂徐家窑)是相当有文化的,南边有罗汉肚,后边有饶家山岭,东边有雷峰山,前边有龙珠阁,我们的窑是根据四象八卦定位的。有些窑可能不大讲究,但这个窑讲究比较多,是全市最大的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