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自:南怀瑾著.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2014:287.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这个“知”就是智慧的智,古文知与智是相通的。这里讲懂了《易经》以后的人,智慧的成就便无所不通,这是高推《易经》的圣境。古人讲到儒家,认为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代表。春秋战国以后,一般都把儒者当成了很高的知识分子,儒家也就自认,是一个读书人什么事情都要了解,否则便认为是耻辱,所谓“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所以,作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天下事要无所不知,不但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中通人事,乃至万物的物理都要清楚。达到这个境界便是“知周万物”,智慧周遍了所有的学问。等到一旦出来有所作为,有所作事,便可以“道济天下”。这个道就是成功的贡献,有动力、有方法,它能够救济这个“天下”。尽管也会有很多艰难,但“故不过”,不会有错误,也没有错误,这是学易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