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自:王雨函著.认识自我:心理学家名家名著导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236.
二、作品导读(节选)
【解读】第五节“存在之虚无”
在第五节中,弗兰克尔继续探讨存在的问题,他用了“存在的虚无”这个标签来描述20世纪人们普遍存在的状态。
他认为,导致这一状态的原因是人们的“动物本能”和“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的双重丧失,关于动物本能的丧失相对好理解,动物在数千年衍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生命的活动规律在进化到人类的过程中失去了指导意义。因为人类社会自身的复杂性使得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相对于动物而言更加地复杂。
而作为行为根基的传统的丧失则指向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化融合的趋势,导致人们不再遵从传统的行为规则,但又未能形成新的、有效的并得到广泛认可的行为指导标准。在这种情境下,我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这一问题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厌倦人生,感觉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没有意义,对生活悲观而厌倦,进而导致抑郁和其他各类心理问题。对权力的追求和对享乐的追求在弗兰克尔看来只不过是人们应对存在的虚无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与厌倦人生相比,它们是经过伪装的,但究其实质,也是因为无法寻找到当下生命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而产生的。
要解决上述问题,在弗兰克尔看来,其唯一的办法就是帮助人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并获得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