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自:王雨函著.认识自我:心理学家名家名著导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236.
二、作品导读(节选)
后续章节
由于篇幅的原因,我们无法对接下来的全部章节都进行细致的论述,下面仅挑选其中较为重要或难以理解的章节展开细致分析,其余内容将仅做简要介绍。
在简单介绍了意义疗法过程中的一些案例之后,弗兰克尔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超级意义”,这个概念事实上是针对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提出的,对于有虔诚信仰的人而言,宗教对于他们寻找生命的意义有巨大的价值,甚至宗教的教义可以作为他们生命的直接的也是最高级的意义。
但是“超级意义”这个概念仅限于那些有自己虔诚信仰的人。事实上,不论是哪一种人,我们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但“存在的短暂性并不会使存在变得没有意义”,相反,在弗兰克尔看来,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短暂,并努力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将自己的潜力激发出来,更积极地应对生活,那么,当年华逝去之后,他会因自己曾经的选择和努力而定格的那些生命片段感到满足和自豪。所以,超级意义的追求应该是不仅局限于宗教层面的,而是广义的、对更高层次的生命意义的追求。
“我拥有的不仅仅是可能性,而是现实性,我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地承受过痛苦。这些痛苦是我最珍视的,尽管它们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而意义疗法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帮助人们意识到在短暂的生命中自己的责任,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他在书中介绍了意义疗法的几种重要疗法,比如“心理剧”和“矛盾意向法”。在这里,我们选取后者进行简单的介绍。
弗兰克尔认为,“矛盾意向法”这一治疗技术的基础和根源在于:“一方面,正是恐惧导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现;另一方面,过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有些时候,越是努力想要做什么,就越不容易成功。如果我们将自己恐惧的目标加以放大,作为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的话,就可以有效地消除恐惧。
举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假设一个人非常害怕自己在公众场合发言会表现不好引发大家的嘲笑,那么,使用“矛盾意向法”来进行治疗的时候,就要首先帮他确定一个能够引发会场里所有的人一起嘲笑他的目标,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当他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引发大家嘲笑这一问题上之后,他会发现这个任务非常难以达成,而自己对在公众面前讲话的恐惧感经过多次获得嘲笑的尝试后已经消失了。
意义疗法是弗兰克尔所开创的心理治疗的新的流派,在心理学界至今仍有较大的影响力。由于这本书不是对意义疗法的方法展开详细介绍的专著,因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弗兰克尔的其他著作,如《实践中的心理治疗学》《意义治疗和存在分析》《心理治疗中的意义问题》等,来加深对意义疗法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