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梨园 ...
-
知道自己一个人摘梨子肯定不现实,徐岚就想着雇一些人。于是,摘梨大赛开始的前一天,徐岚就去找村里没种梨的人家或者把自家梨树租出去的人家。
总算凑够了三五个人,徐岚又去银巧儿家预定了一些馍馍。现在基本上就是万事俱备,只待明朝了。
以前和张友安吵完架,徐岚还想着给人家一个台阶下。现在的徐岚,只想着把地里弄干净。这样,才能腾出时间解决糟心了半辈子的事。
不料第二天一早,徐岚摸黑起来洗漱的时候,堂屋里也传出了动静。等到徐岚收拾好出门,张友安也跟在身后。
“你干嘛去?”
“去地里摘梨,不摘梨你一个人干得完吗?”
徐岚的一只脚已经迈出了大门,闻言动作稍稍有些迟钝。不过下一秒,徐岚便恢复了自然。
一贯以来,张友安的宗旨就是,能不花钱的,就不花钱。任何需要购买的东西,将来都需要继续花钱去维持。
像手机、三轮车等,在张友安的嘴里,这就是花钱的驴。
在张洼村的妇女全都用触屏手机的时候,徐岚用的还是按键手机。
村里有个红白事,大家都举起手机拍视频记录。只有徐岚,左看看旁边人的手机屏幕,右瞧瞧别人拍的视频。
后来,外出工作的张娜有了钱,给徐岚买了个触屏手机。结果徐岚刚拿上不到两天,这个触屏手机就变成了张友安的。
为此,张娜还和张友安大闹了一场。徐岚那时候也是混,她竟然想让张娜忍一忍。
前面有一瞬间徐岚还想着,张友安知道她雇了人会不会生气。后面徐岚觉得没必要,她在乎他生气,可这么多年,他在乎过她吗?
同样未雨绸缪的,还有张宝儿。
人工摘梨效率太慢,张宝儿在想有没有一种更高效的方法。
现在遍地都是一种工具—摘梨神器。一个长柄的三爪摘果器。
拥有摘果器,对张宝儿来说,摘梨的效率是稍稍高了一点,但远远不够。
于是,张宝儿便想通过网络来找找相关讯信。这不搜不要紧,一搜,还真让张宝儿搜到了一条。
“台东大学拟征集100名水果种植户,来共同参与摘果机器人测试过程。”
这条消息,让无助的张宝儿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可再往下看看日期,时间显示是去年的消息。
张宝儿点进主页,艰难的搜寻着摘果机器人的相关话题。可除了那一条,其它相关性几乎为零。
虽然这个讯息已经过了时效性,但张宝儿还是想打个电话咨询咨询。
电话打过去没有人接。呼叫声越往后,张宝儿的心情也越沉重。打算挂了电话的张宝儿,却意外听见了接通的声音。
“喂,你好,这里是台东大学农学院,请问你打电话有什么事吗?”
“你好,我从网页上看见贵学院去年招募水果种植户的讯息。请问你们今年还招募吗?”
电话接通的一瞬间,张宝儿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发颤。
“你好,稍等一下,我这边核实一下。你确定是台东大学农学院吗?”
张宝儿特意看了下网址来源“确定!”
“好的,我这边核实一下,稍后给你回电。”
电话那边传来客气疏离的声音。不等张宝儿开口,那边的电话已经挂断。
江雪是台东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因社团安排,这周在农学院总助台值班。
总助台类似于信息发布平台。
平时负责公布教室的占用及是否允许自习,对自习室干扰他人学习的学生进行语言制止。并发布一些失物招领相关信息。
值班的意思就是平时没课的时候来这里,可以自习也可以自由玩手机但不能吵闹。
总助台有一台老的掉牙的电话,年龄比江雪还大。今日,江雪总算知道它的铃声是啥了,就是影视剧里纯粹的“叮铃铃”!
将电话里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后,江雪的值班时间已经接近尾声。同样,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李胜男,答辩也靠近尾声,现在到了评委点评环节。
“我看前面你们的数据,摘果机器人摘的果子全是我们农学院的桃子,这具有代表性吗?”
评委老师王玮一开口,台上台下的人都露出了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笑。
因为农学院的桃子还没熟,就被来来往往的游客给摘完了。即使桃林外面挂上牌子也不能制止。
后来,还是学院向学校建议,增加了防护网,这种情况才稍稍缓解一些。
不过农学院的桃树毕竟刚种植没几年。结的桃子不是很多,确确实实没有代表性。
台东大学附近的果园,推出的模式都是游客付费摘果的模式。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研制出来的摘果机器人,并没有很好的落地机会。
虽然王玮也很看好这个项目,但是这里面涉及到的数据太少了,起不到支撑的作用。
若第三轮答辩还是这样纸上谈兵,那么这个项目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作为团队负责人的江梦,想着下去问问带队老师的意见。不料这时,手机屏幕显示一条消息。
“你们去年在学院官网发的文章今天有人联系了,你去学院总助台问问什么情况。”
这条消息来得属实有些突然,江梦原本不想搭理的,但还是收拾好东西,从大学生活动中心出门,直冲农学院。
“你好,前面有人打电话来是吗?”
“是的。”
收拾好书包的江雪正打算离开,就碰见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学姐直奔自己而来。
“他说的我全发给老师了,你看看。”张雪把自己和老师的聊天记录展示给江梦,见江梦点了点头,张雪继续问。
“还有事吗?没事我走啦!”
“好呢,谢谢你。”
和学妹告别,江梦把电话一键回拨过去。电话忙音里,江梦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声。
“喂,你好。”
“你好,我是台东大学农学院的学生,请问刚刚是你打的电话吗?”
“是我。”
接到电话回访,说不开心是假的。
“我想咨询一下贵校摘果机器人的事。”
“是哪方面呢?你这边的具体诉求是什么?”
已经上了很多次当的江梦,只想知道电话那端的真实目的。
“是这样的,我这边有个梨园,但人手少,采梨比较缓慢。就想着贵校有没有征集到水果种植户,我这个梨园还有没有机会……”
张宝儿和江梦两人的聊天无人得知,可是银巧儿看起来快要碎了。
因为平日里店里没什么人,她都是一边做馍馍,一边打包馍馍,等着预定的人来取就好。
结果现在倒好,一大早就有陌生面孔来卖馍馍。
原本铺子就很小,现在挤了人,更觉得小。
银巧儿还在心里盘算预留着多少个馍馍,那边就有客人张嘴问什么时候压牛筋面,偏偏问的人还不止一个。
又要操心火候、又要准备下一波馍馍、又要接待散客,银巧儿觉得自己有些连不上章程。
直到银巧儿看见了王秀凤。
王秀凤原本打算今天给张宝儿家帮忙摘梨的。她打算和张宝儿一起去地里。没想到被张女子叫住了。
天地良心啊,王秀凤到了张女子这里起初也只是充当一个引路人的身份,她完全没想着收钱。
因为王秀凤没有念过书,十以内的加减法还是生活所迫被逼学会的。
王秀凤认钱也是靠辨认颜色。
不过专注着取馍放馍的银巧儿没发现这一点。
张女子正在遮阳伞下给小猫喂奶,一只只急吼吼的小猫在耳边喵喵叫,张女子简直分身乏术,恨不得多长出两只手来。
“哟,领导,忙着呢?”
熟悉的声音传来,张女子抬头,这不是自己老爸张文强先生吗?
“爸,你来啦?”
看见老爸,张女子的眼睛一下子变大了。
“爸,救我!”
说着,张女子把怀里的小猫连带着手里的奶瓶递给了张文强。
“你看那是谁?”
张文强自然而然的接过女儿递过来的小猫和奶瓶,对着前面指了指。
张女子随着爸爸的示意看过去。
“晓雪?”
张女子有些不可置信、
“女子,你咋来了?”
看见张女子,张晓雪也有些惊讶。
“说来话长,我辞职了,在家休息休息。你呢,毕业了没有?”
“今年刚毕业,没找工作,打算在家里发展!”
“哟,发展啥呀,到时候把我也带上!”
张晓雪插科打诨了一句,便拎着大包小包准备回家。
“文强叔,我就回去啦!张女子,我们今晚再聊哈!我先回家啦!”
昨天到的江城,今天一大早坐上车,颠簸一路才到了村里,张晓雪已经累的不成样子。
不过村口的村容村貌还是让张晓雪怔愣了一下。
“哟!新来的干部还挺注重面子工程的嘛!”
张晓雪直接就是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
张晓雪的爸爸妈妈都在工地上工作,家里只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爷爷。
张晓雪到家门口的时候,小黄狗最先听见动静。
哼哼唧唧的小黄狗打断了爷爷的假寐。
“你刚刚不是吃过饭了吗?你叫啥?”
小黄狗吵到了爷爷,爷爷不解地大声问。
“爷!”
推开门的张晓雪,人还没进家门,声音先到了。
“奥!”
听见熟悉的声音,张永仁混沌的眼睛睁开,眼里闪过一抹亮色。
“哟!是我的晓雪啊,你咋回来了?”
“我来看看你,爷爷,你最近好着没有?”
“好着呢,能吃能睡的!”
张洼村只有中午的时间段比较热,其余时间温度都比较低。
夏天在家完全不用开空调。
傍晚去外面乘凉,晚风带来的凉意和在家开风扇的效果一模一样。
爷爷平时的早餐是罐罐茶配馍馍。
早上一起床,爷爷就开始生火。烧一杯罐罐茶,搭配着从银巧儿那里买来的馍馍;中午,爷爷就下个鸡蛋干拌面;晚上,爷爷又是鸡蛋汤饭。80岁的老人,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自从马秀兰马婶子开始做饭后,爷爷经常带着小黄狗去马婶子家吃饭。
80岁的老人脸上挂着慈祥又熟悉的笑。
张晓雪突然觉得,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所言不假。
看见自己的孙女,张永仁表示非常开心。
他决定今晚露一手,给孙女做个碎面片吃吃。
打算补觉的张晓雪对此一无所知。
她现在只想一睡解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