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梨园 ...
-
“总体来说,就是这样。有游客来你们地里摘梨子,你就收个门票钱。梨的话让他放开了摘、放开了吃。反正一个人又能吃掉多少斤梨呢?还有就是,要寄给客户的梨,你要挑你们家最好的,别放坏的进去,也别缺斤少两。大家要知道,我们今年让游客吃好玩好,给她们服务好,那么名声传出去之后,明年才会有更多的人来张洼村玩;这样循环循环,以后张洼村的每一家每一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张洼村村委会,摘梨活动第一日结束,江远山强调了以上几点。
“今天摘的梨,每家每户回去都辛苦一下。往外面寄的名额都分配给每一家了,你们把梨子装在箱子里,明天我们检查过后,上午10点,县城的生鲜快递员就会来取东西。再一个就是,明天梨贩子也会来,并且不知道来多少个游客,总之每家每户必须留一个人来招待游客。如果游客来你们梨园,你们给晾在一旁没管,那么以后这种活动,你们家就被除名了。最后,宝儿家就宝儿一个人,他又要照顾张奶奶,又要摘梨,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大家有空都去给帮个忙。反正宝儿也是在座的叔叔伯伯阿姨婶子看着长大的,娃娃的材料怎么一个,大家心里都有数。在这,我就提前替宝儿谢谢大家了。”
由于是农忙时候,张贤通知开会也没有强调每家每户必须要到场。这次说的话比较多,全在广播上讲肯定听不清楚。于是,三五家派出一个代表去听一下,回家传达个意思就行。
张宝儿一个人分身乏术,张忠贵听了大会意思之后跑过来复述。
“反正今天大会也没讲啥,就是让我们对待游客真诚一些,邮寄的梨子挑好的寄。最后就是你婶子想着你肯定来不及好好做饭,她做了一碗黑面撒饭,让我端给你。”
“妈呀!”
天已经麻麻黑了。院落里的灯在头顶发出明亮的光,张宝儿低头挑选着形状饱满,外形好看的梨子,眼前突然出现一个饭盒。
“叔,这么忙的时候,你咋还给我端饭啊?”
“你婶子想着你一个人,让我给你端一碗。反正你一个人又吃不了多少。”
张忠贵脸上露出腼腆的笑,他把饭盒递给张宝儿,便心满意足地回家吃饭。
同时,马秀兰家。
“今天不知道宝儿一个人忙得怎么样了,估计张奶奶吃过饭了,宝儿可能还没有。”
马秀兰一边收拾吃完饭的残局,一边碎碎念。
“张女子,你待会给宝儿送个饭去。”
“行。”
抱着小猫的张女子正在手机上看洗碗机和消毒柜,闻言头也没抬地应了一声。
撒饭,以前奶奶健康的时候,也经常做。
将颗粒饱满的少许大米淘洗干净,加适量水煮至大米开花。然后一个手握面粉均匀向下漏,一个手拿小型擀面杖逆时针匀速搅动,搅动过程中慢慢关火,防止糊锅。直至锅里水分越来越少,待面粉和大米混合成粘稠状,关火,利用余热再蒸一蒸水分即可食用。
以前张奶奶做撒饭,最爱配的菜是土豆丝。
将土豆洗净切丝备用。起锅烧油,油温合适放前面切好的土豆丝。爆炒后加调味料,加水焖煮后出锅。这里吸满汤汁的土豆丝配撒饭正正好。
而黄婶子做得撒饭,配菜就有土豆丝。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口味。有这么妥帖的饭菜抚慰受伤的心灵,还有什么难关是过不去的呢。
黑面,就是麦子脱壳后的第一道面,不是很精细,基本算得上是粗粮。平常吃的白面是三道面,属于精面。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黑面很少见。不过对于从小吃黑面长大的张宝儿来讲,这一口不仅是记忆里的味道,更是时光机。它能把人瞬间拽回从前,拽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
撒饭粘附性较强,主要的作用是抗饿。奶奶的胃运作能力不行,但浅尝一口还是可以的。
正在给奶奶喂撒饭的张宝儿,听见外面有人喊自己。
“你咋来了?”
“我妈担心你没吃饭,让我给你送碗饭。”
“黄婶子前面还让张叔送来一碗饭。”
“没事,你都留着吃吧。张奶奶咋样了?”
“就那样。天黑了,我就不进去啦。”
张女子才不听张宝儿的客套。她把饭端去厨房,放到案板上。把上次送饭的碗拿在手里,出了门。
考虑到天黑,张奶奶身子弱,张女子不打算去看张奶奶。
“今天第一个游客去你家梨园。你感觉怎么样,赚到钱了吗?”
“还行,他觉得梨子不错,走的时候买了一些,我又给送了些。”
“挺好的。卖出去一些是一些。”
打听完这个,张女子准备回去,不料却被张宝儿拽住。
“等等,带些梨回去。”
“算了算了,带回去我妈非把我腿打断不可。我拿两个尝尝就行。”
说着,张女子随手拿了两个,走出门去。
狸花妈妈不知从哪冒出头来,站在张宝儿家门外的墙头喵喵叫。张女子听到声音,抬头。
“你怎么在这里啊?走,回家!”
狸花妈妈的肉垫在墙头上踱步,还喵喵叫个不停。
张女子会意,伸出两条胳膊。狸花妈妈一跃,就到了张女子怀里。狸花妈妈稍稍往上一攀爬,就爬到了张女子的肩膀上。
“喵~”
“人,我好了,走吧!”
张女子看了看垮在身侧的小猫,溜溜达达回家去。
想起今天的第一个游客,张宝儿突然很想躺在炕上的奶奶。
奶奶是位传统妇女。勤俭持家、吃苦耐劳。
每年夏天,奶奶都会晒一些果干和蔬菜用以平日里吃。
今年回家照顾奶奶的张宝儿,有一天翻出了以前晒好的杏干和花菜干。
制作它们的过程很简单,作为目击证人的张宝儿,甚至清楚地知道奶奶是在院子里什么地方,用什么姿势制作的。
无非就是水果和蔬菜清洗后分成块,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晒干水分之后装袋保存。
奶奶现在还在床上躺着,只有袋装的杏干和花菜干,把人的记忆往几年前牵引。
张宝儿取出一些杏干,洗干净之后丢到了水壶里面,泡水用来干活后喝。
白天到梨树地里摘梨的游客。一见面,张宝儿就给了他一顶遮阳帽,还倒了杯白开水。
休息的时候,高行知问张宝儿。
“你喝的水怎么和我喝得不一样?”
“我喝得是杏皮水,不过杏皮时间久了,我舍不得丢,就继续泡水喝。”
“嗷嗷,那你给我倒一杯,我尝尝杏皮水是个什么味道。”
“你不嫌弃啊?”
“这有啥嫌弃的。”
“一般城里人都爱干净。”
“你喝得,我怎的喝不得?”
听完,张宝儿倒了一杯水递给高行知。
“前面有人给我说吃饭的话让我联系他,你知道那个人是谁吗?”
“其实应该是我把你送过去的,但这个梨园现在就我一个人,村长他便来帮我了。他说十二点来接你,现在11:58,稍等一会就来了。不来的话我给村长打电话。”
张宝儿的话音还没落地,张贤已经开着三轮车过来了。
张贤今天一大早,将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第一位游客领到张宝儿家的地里,就开着三轮车去每家每户的梨园里看情况。
结果很明显,水泡过的梨损耗率比较大,这也没办法补救了。
马秀兰家。
“哟,小猫饿的喵喵叫,它咋趴在你身上呢!”
马秀兰看见张女子身上趴着的狸花妈妈,有些调侃地开口。
见到了家,狸花妈妈一个跳跃下去,乖乖走到了猫窝里。
晚上张女子洗漱好准备睡觉的时候,狸花妈妈把每一只小猫叼到了张女子的床上。
放下最后一只小猫,狸花妈妈头也不回地出门了。
第二天,去村口值班的张女子,只能带着一窝小猫。
平时给张女子装红枣茶的茶壶,现在直接变成白开水。
因为小猫一但集体喵喵叫,张女子就得立刻冲羊奶粉喂它们。
“你这小猫怎么卖的?”
因为这两天有发朋友圈宣传张洼村,然后凭截图免费领一斤梨子的活动。
现在慕名而来的散客便渐渐多了起来。这不,就有人站在村口问张女子。
“我这小猫不卖,不过我们这里的梨卖。”
“这样啊,其实我们主要是想吃牛筋面,你知道牛筋面的店在哪里吗?”
“这个我知道,你等等,我喊一个人。”
这些人可能是找银巧姐的,张女子打算找个熟人,没想到看见了王秀凤。
“王奶奶,她们是去你家吃牛筋面的。”
张女子指了指前面的几位美女,王秀凤会意。
“好好好,走走走。”
机器刚刚停止运转,银巧儿觉得世界都安静了许多。
昨天晚上,银巧儿都要打算回家做饭了,铺子里突然来了对母女。她们说吃了银巧儿做的馍馍和牛筋面,感觉还不错,想要带一些回家去吃。
馍馍银巧儿这还有一两个,不过牛筋面没有了。因为现在天气热,银巧儿不想做那么多。
“那也行,馍馍我全要了,明天你做不做牛筋面,做的话我来拿两斤。”
“行,我明天给你备着。”
因为这一句话,银巧儿早上做完馍馍,又马不停蹄的开始压牛筋面。
银巧儿觉得外面的人之所以认为她做的馍馍和牛筋面好吃,可能是因为她加的水少、面和的硬、火候到位。
因为村里的人卖馍馍和牛筋面回去都是垫肚子的。做的太软没有嚼劲,人吃了没力气。干活就要吃那种有嚼劲的,吃完能抗饿。可能东西都是越嚼越香,有嚼劲的更是。
这是银巧儿猜的。因为银巧儿以前也听别人说过,她做的馍馍干的很,吃一口咽下去脖子得伸两丈远。
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口味。
银巧儿一边整理战场,一边胡思乱想。
很快,银巧儿就没有功夫想东想西了。今日,将是她往后最清闲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