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米粉店子 ...

  •   整个夏天,我坐在写字桌前绞尽脑汁却不得一词时,总喜欢盯着不远处的绿色菜地发呆。入秋以后,菜地里的瓜豆架子被主人家拆去,又撒了冬萝卜等的种子,这几天秧子终于长大,褐黄色的土地又变回了郁郁葱葱的景象。

      这些县城边上的小块菜地,是县城建设时被遗留下的土地,村民们利用起来种些杂粮和蔬菜,除了自家食用,也会用担子挑到附近的小区门口、车站旁边售卖。摊子位置方便,蔬菜新鲜且价格比菜市场便宜几毛钱,上下班路过的人,很多都会带上几把,顺便享受一下讨价还价的乐趣。

      为图方便,我也经常在这些小摊子上买菜。可面对陌生人时,我性格便有些内向,抹不开面子顶着殷切的眼神讨价还价,这些眼神总能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里米粉店上帮忙时的景象。

      我的父母是同一个单位的职工,自然没能躲过下岗的浪潮。当时单位为了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决定撤除单位食堂,我妈便离开了她下了十几年米粉的大锅。我爸的工资不高,只够我们一家生活。但我从小身体不好,为了筹措我的手术费用,家里欠了单位和亲友不少钱。我妈在家坐了一个月,心里很是不安。她和我爸商量了几个来回,决定重操旧业,租了单位临街的一个小铺面,开起米粉店来。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支出,我妈连小工都没舍得请,一个人早上烫粉、下午洗碗、晚上熬汤、凌晨炒臊子,忙得不亦乐乎。单位食堂新撤,大家都不怎么习惯,又有不少知道我家欠债的人前来帮衬。我妈在单位食堂下了十几年粉,自己开了店,用料也实在,汤头是只加了黄豆芽的大骨头汤,烫出的米粉味道很不错,回头客越来越多,米粉店的生意还算过得去。

      秋天打了霜以后,来吃粉的人就更多了。那些挑着担子走了好十几里路来厂矿附近卖菜的人,天气热时她们带着自家做的杂粮馒头或玉米饼子,渴了就在临近的小店子里借两捧自来水喝。一来二去和店主人熟悉不少,眼瞅着天气渐渐寒冷,便也壮着胆子来问问烫粉的价格,觉得可以接受的,就坐下喝一碗。

      对于做惯农活的她们,一碗米粉基本不够饱肚。吃完了粉,再把自家带的干粮往热汤里一泡,囤囵下肚,才将将满足。外向些的还会问店主人饶一勺下粉的热水,往里撒些盐巴,又是一碗好汤。

      我妈早年下乡,得到乡亲们的诸多照顾,也记得乡里女人的不易,待有人来饶热水时,她就会给她们添半碗带着黄豆芽的骨头汤。

      于是赶场的日子,来我家米粉店吃粉的人越来越多。我妈会在周六晚上多熬上半锅骨头汤,还要教育在赶场天不得不上阵帮忙的我和我爸:“我们半大的小姑娘和小子在乡下,饭都吃不饱,乡里的一些女人看不过去,抠抠搜搜地一顿省半把米,偷偷地添在给我们煮的饭里。不要像前街的那家人死抠,一碗热水都舍不得,半碗骨头汤也不值什么。”

      有些省吃俭用惯了的乡里女人,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来花,二两一碗的粉比一两要贵两毛钱,她们舍不得多花两毛,便只要一两。待到想添汤时,她们就有些不好意思,轻轻地叫住正在收碗的我,眼睛里满是诚恳又殷切的眼神:“嬢嬢,能不能给我添碗汤?”

      当时还不到十岁的我,一边翻着白眼表示对这个称呼的不满,一边走到骨头汤锅边上舀汤。等我把盛满汤的碗递还给她们时,她们又会更加殷切地给我道谢,我只好嘟囔着“不用谢不用谢”地快速走到一边。

      米粉店的生意越来越好,我妈请了一个单位里在家待业的小姑娘来帮忙,碗也托给新开的洗碗消毒公司,我爸甚至还想着干脆办了停薪留职来给我妈帮忙。单位里有人看着小店生意红火,趁着租赁合同到期便坐地起价,我妈只好彻底离开煮粉的大锅,在街边支了个摊子,卖水果去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