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1、从说再见到再见(六) ...
-
老友聚会敲定周末后,杨文鑫的心并未完全踏实。他知道,最关键的一环,在于能否成功约到白欢。他犹豫再三,没有直接打电话——那样显得太突兀,也容易被拒绝。
杨文鑫翻出那天在展厅,白欢递给赵家辉的名片,上面有她工作室的地址和工作电话。杨文鑫决定用一种更“自然”的方式切入。
机会很快来了。赵家辉与白欢工作室的接触非常顺利,白欢团队提出的“硬核浪漫”品牌概念方案深深打动了他。双方迅速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接下来需要将家辉家的工厂生产的一系列户外装备样品送到工作室,供设计师们进行实物参考和拍摄。
“文鑫,这事儿交给你我放心!”赵家辉拍着杨文鑫的肩膀,“你力气大,心思也细,这些样品可都是宝贝,别给我磕了碰了。地址我发你,你直接跟白总监那边对接。”
这正中杨文鑫下怀。他深吸一口气,拨通了白欢工作室的电话,接电话的正是白欢本人。杨文鑫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公事公办:“喂,白总监,我是杨文鑫。家辉的样品准备好了,我下午送过去,方便吗?”
电话那头的白欢似乎顿了一下,随即传来平静而专业的回应:“好的,下午三点可以吗?我把地址发到你手机上。”
下午三点,杨文鑫开着一辆借来的小面包车,准时出现在白欢工作室楼下。白欢已经等在门口,她今天穿着一件宽松的黑色针织衫和工装裤,头发随意挽起,少了几分展厅里的正式,多了几分工作状态的随性。
“东西不少,辛苦你了。”白欢看着杨文鑫从车上搬下一个个沉重的纸箱,里面是帐篷、睡袋、登山杖、炊具等各类户外装备。
“没事,小意思。”杨文鑫笑了笑,轻松地将一个装着多人帐篷的大箱子扛在肩上,动作稳健利落。
杨文鑫按照白欢的指引,将样品搬到工作室指定的区域,然后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细心地打开箱子,对照着清单,将每一样物品取出,按照白欢的要求,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
杨文鑫甚至还根据自己对装备的理解,调整了几个展示的角度,让它们看起来更具冲击力和美感。
白欢在一旁看着,没有出声打扰。她注意到杨文鑫动作间的沉稳和专注,那双曾经只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大手,此刻摆弄着这些精细的装备,竟也显得格外可靠和细心。他不再是那个毛毛躁躁、只会用蛮力的傻大个了,八年的军旅生涯,赋予了他一种沉静的力量感。
接下来的几天,因为样品调试和细节沟通,杨文鑫又来了工作室几次。他有时会看到白欢和她的团队激烈地讨论着设计方案,那些“视觉语言”、“用户痛点”、“场景化营销”的词汇对他来说依然陌生,但他不再像初次在展厅时那样茫然无措。杨文鑫会安静地在一旁听着,偶尔在白欢征询样品具体参数时,能给出准确清晰的回答。
一次,杨文鑫等白欢确认一个背包的背负系统调整效果时,随手拿起旁边书架上一本关于品牌战略的书翻看了几页。
“对这个感兴趣?”白欢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杨文鑫有些不好意思地合上书:“就是看看,不太懂。感觉……比带兵难多了。”
白欢笑了笑,没有嘲笑杨文鑫的外行话,反而从书架上抽出另外两本相对浅显易懂的、关于营销和消费者心理的书递给他:“可以先从这两本看起,比较基础。有兴趣的话,拿回去看看。”
杨文鑫有些意外,接过书,郑重地道了谢。
又过了两天,白欢团队要参加一个小型的户外生活主题沙龙,主要是行业内人士交流。临出发前,她看了看正在帮忙整理资料、准备一同前往的助理,又看了看坐在一旁等待下一步指示的杨文鑫,忽然开口:“杨文鑫,你要不要也一起去听听?多了解一些,对家辉那边的品牌后续发展也有帮助。”
杨文鑫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
沙龙上,白欢依旧是那个光芒四射的核心。
白欢简洁有力地介绍着工作室为赵家辉品牌打造的初步构想,与同行交流时思路清晰,观点犀利。
杨文鑫坐在角落,大部分时间在倾听,虽然很多专业讨论他依旧一知半解,但他能感受到这个行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也能更直观地看到白欢在这个领域里的优秀。白欢不再是需要他保护的柔弱女孩,而是一个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挥斥方遒的将领。
样品对接工作暂告一段落。
这天晚上,白欢因为一个设计方案的最终修改,在工作室加班到很晚。当白欢终于保存好文件,关上电脑时,窗外已是夜色深沉。
白欢揉了揉酸胀的脖颈,准备下楼去便利店买点吃的。
走到楼下,却意外地发现便利店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个人影,是杨文鑫。他面前放着一杯关东煮,似乎也在发呆。
“这么晚还没回去?”白欢走过去,打了个招呼。
杨文鑫回过神,看到是白欢,站起身:“嗯,刚送一个战友去火车站回来。你才下班?”
“是啊,忙完了,下来觅食。”白欢笑了笑,也去柜台买了一份关东煮,然后很自然地坐在了杨文鑫对面。
便利店的灯光白晃晃的,映照着窗外寂静的街道。两人默默地吃着东西,气氛一时有些安静,只有便利店播放的轻音乐在空气中流淌。
过了好一会儿,杨文鑫放下手里的纸杯,像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目光直视着白欢,声音低沉地开口:
“白欢。”
“嗯?”
“当年你走后……我去你家找过你。”
白欢拿着竹签的手微微一顿,抬起眼看着杨文鑫。
杨文鑫的视线落在桌面上,仿佛在回忆那段尘封的往事:“你叔叔开的门,说你……不想再读书了,跟家里人吵得很凶,然后自己走了。他让我别再找你。”
白欢沉默着,没有说话,只是慢慢咀嚼着口中的食物,眼神却飘向了窗外漆黑的夜空。
杨文鑫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我当时……真的想不通。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是一路人’,不明白为什么连一个解释都没有。我以为……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或者……你从来就没那么喜欢我。”
杨文鑫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时隔多年依然未能完全散去的委屈和困惑。
白欢终于收回目光,看向杨文鑫。便利店的灯光下,白欢能清晰地看到杨文鑫眼底的认真和那些未曾完全释怀的痕迹。
白欢沉默了片刻,将手中的竹签轻轻放在纸杯边沿,发出细微的声响。
“不是你的问题。”白欢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穿透岁月尘埃的清晰,“是我自己的问题。”
白欢顿了顿,仿佛在积攒勇气,然后开始讲述,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那时候,学校里有些人,看我不顺眼很久了。你毕业走了之后,她们变本加厉。堵我,骂我,甚至动手。”白欢下意识地蜷缩了一下左手,掌心那道浅白色的疤痕似乎又在隐隐作痛,“我谁也没告诉,觉得丢人,也觉得没必要。”
杨文鑫的拳头骤然握紧,指节泛白。他想起重逢那天她利落组装模型的手,想起她掌心的异样,原来……
“然后,我家里……”白欢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嘲讽的苦笑,“他们觉得我在学校惹是生非,给他们丢人了。我妈打电话来,不是问我有没有受伤,不是问我委不委屈,而是告诉我,别再读书了,赶紧回去,隔壁县有个开修理厂的,彩礼给得不少,让我早点嫁过去。”
“他们……他们怎么敢!”杨文鑫的声音因为愤怒而有些颤抖。他无法想象,当年那个才十七岁的女孩,是如何独自面对这一切的。
“所以,我退学了。”白欢的语气依旧平静,但眼神里却闪烁着当年那股不屈的火焰,“但我没听他们的。我受不了那种被安排、像货物一样被卖掉的人生。我走了,和家里……差不多也算断了。”
白欢说完这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一个背负多年的重担。然后,白欢看向杨文鑫,眼神复杂,带着一丝歉意,也带着一丝释然:
“至于跟你分手……杨文鑫,你当时考得那么好,有光明的未来,有大好的前程。我那个时候……自身难保,一堆烂摊子,看不到出路。我不想……不想让你因为我,放弃你的大学,或者被我那一堆糟心事拖累。我们……那时候确实不是一路人了。”
真相如同迟来的潮水,猛烈地冲击着杨文鑫的心脏。原来,白欢当年的决绝和冰冷背后,藏着如此沉重的无奈和痛苦,甚至还有一份……为他着想的、笨拙而残酷的“好意”。
杨文鑫想起自己当年还试图用“带我见家人”的未来蓝图挽留白欢,是多么的幼稚和不切实际。她当时该是多么绝望。
杨文鑫低下头,从外套的内侧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东西,放在桌面上。
是那个刻着“B”字母的银色吊坠。只是,在吊坠的背面,清晰地刻着一串数字和字母——CN-735。
“这是……”白欢的目光落在吊坠上,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当年没送出去的。”杨文鑫的声音沙哑,他用手指摩挲着那串编号,轻声说,像是在问白欢,又像是在问当年的自己,“我当年……要是能多问一句,要是能不那么自以为是,要是能紧紧拉住你不让你走,要是能追上你……你是不是,就不用一个人扛这么多?吃这么多苦?”
杨文鑫的语气里充满了迟来的懊悔和心疼。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多么希望自己当时能更敏锐一些,更强大一些,能成为白欢的依靠,而不是需要白欢“推开他”的负担。
便利店里安静了片刻。
白欢看着那枚承载了太多记忆与变化的吊坠,看着上面那串属于杨文鑫八年军旅生涯的编号,又抬头看向杨文鑫那双写满了懊恼和真挚的眼睛。
忽然,白欢轻轻地笑了出来,不是嘲讽,也不是悲伤,而是一种真正释然的、带着些许暖意的笑容。
“都过去了。”白欢说,语气轻松而肯定,“你看,我现在不是挺好的吗?”
白欢拿起那枚吊坠,指尖感受着那刻痕的凹凸,然后轻轻放回杨文鑫面前:“这个编号,对你来说,意义更重大吧。”
接着,白欢开始主动说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如何初到陌生城市的窘迫,如何遇到苏老板,如何从打杂助理做起,如何熬夜自学,如何抓住机会完成第一个项目,如何一步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如何考取学位,如何彻底摆脱原生家庭的桎梏……白欢说得云淡风轻,那些曾经的苦难和挣扎,如今都成了她成长的注脚。
杨文鑫静静地听着,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杨文鑫看着白欢平静的侧脸,仿佛能看到那个住在月租三百隔间里、在深夜借着电脑微光拼命学习的倔强身影。
杨文鑫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这八年,白欢不仅仅是“变了”,她是用怎样一种惊人的毅力和勇气,独自一人,从荆棘丛中硬生生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等白欢说完,杨文鑫也深吸一口气,开始分享他的故事。不再是聚会时那些筛选过的趣闻,而是新兵连的迷茫与坚持,是第一次执行任务时的紧张,是边境巡逻的艰苦与危险,是战友之间过命的交情,是那次为保护队友受伤后对“守护”二字的真正理解,是退伍前夕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所产生的脱节感……
他们就这样,在深夜便利店的灯光下,交换着彼此缺席的八年。那些曾经横亘在两人之间、因误解和分离而产生的隔阂与拘谨,在这一刻,随着坦诚的交流和深入的理解,如同阳光下的冰雪,悄然消融。
气氛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然。他们不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而是真正意义上,重新认识了对方,理解了对方走过的路。
当白欢杯中的关东煮汤渐渐凉透时,她看了看时间,站起身:“很晚了,回去吧。”
杨文鑫也站起来,点了点头。两人一起走出便利店,深夜的凉风拂面,带着一丝清爽。
“周末……林雨娴他们组了个局,想着这么多年没见了一起聚聚,季野也很想见你。”杨文鑫看着白欢,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期待,“你……能来吗?”
白欢迎上杨文鑫的目光,那双曾经冷淡疏离的眼睛里,此刻映照着路灯温暖的光晕,显得柔和而明亮。白欢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好。把时间地点发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