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4、起始 ...

  •   谢怀雵先抛出御驾亲征一事,成功消耗掉朝臣们的精力。随后直接拍板由姜同云监国的事情,让持反对意见的朝臣们一时不知该先劝阻哪个才好。

      不过能参与朝会的都是品级不低的官员,一个个脑子都好使得很。

      他们立刻就想到,自己应该先阻止陛下御驾亲征。

      只要能拦住陛下离京,那皇后监国的事情自然也就做不得数了!

      可赶在他们理顺思路重新开口之前,由钱相和章相带头,中枢六位重臣全都应承下了辅佐皇后一职。

      领头的那几个率先倒向帝后,马上就有一批机灵的官员跟着转变了口风。余下的人虽还有不服,但大多数人选择明哲保身,闭口不言。

      一番操作之下,朝上虽然还有反对之声,大多数官员也是面服心不服,但到底是把谢怀雵御驾亲征和姜同云监国这两件事敲定了。

      姜同云的目光越过帘幕和谢怀雵的背影,望向立于下方的朝臣。

      自己接下去的战场,就在这儿了。

      *****

      二月中,谢怀雵集结人马,奔赴宿州。

      而在两国交界之处,刚和宿州守将试探性地交过两次手的徐王,也收到了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才突破他那些兄弟联手设下的重围,终于传到他手上的消息。

      他的父皇、晋朝皇帝,已病至弥留。

      如今国都之内,皇位争夺之战已至最紧要的关头。

      一番纠结之后,徐王果然如谢怀雵所预料的那般,选择收兵折返。

      “昨日,徐王率领晋军退走。宿州守军奉陛下之令,出城阻击。晋军无心恋战,我军于两国交界处成功剿敌八千余、俘敌过万。”

      紫宸殿里,正在召开临时的小朝会。

      姜同云坐在主座旁另摆的椅子上,听兵部尚书汇报最新传回的军情奏报。

      “目前宿州军已退回城内,等候陛下带兵赶到。”

      靠着谢怀雵去年就开始铺垫打下的底子,姜同云对大部分的朝政都很快上手。只不过考虑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对自己持反对意见,姜同云并没有马上拾起决策者的身份,而是尽力扮演好一个“需要辅佐”的皇后角色,在各项事务的决断上都会积极听取各部官员的意见。

      虽然最终采不采取人家的建议还是姜同云自己说了算,但礼贤下士的态度要先摆出来。

      这样的做法成功地打消了一部分人对她的敌意。从谢怀雵离京到现在,不过短短几日,但至少六部的官员在日常工作中,都已经开始积极配合姜同云了。

      至于剩下来的那些嘛,姜同云有的是耐心,可以徐徐图之。

      听完兵部尚书的汇报,姜同云笑着说道:“辛苦林尚书了。从越州调集的五万人马,如今已行至何处了?”

      越、晋两国交界线绵长,谢怀雵想打反攻战,光靠宿州守军和他带过去的那些人,明显是不够的。

      所以离京之前,谢怀雵已经提前做了下一步的安排,又把越州的五万驻军调至前线支援。

      时机不等人,这一批五万人就没有在金陵集合,而是由原本的越州驻军统领关正青带领,直接北上。

      “算时间的话,如今应该快到宣州地界了。”

      姜同云点了点头,又转向户部尚书,开始询问后续粮草筹备状况。

      等盯完这个最大、最要紧的项目进度,姜同云才有空问些别的:“有关今年重开乡试的公文,可都已经发往各州了?”

      重开乡试的事,从去年恩科结束之后就已经开始在提了。礼部筹备了半年多,现在答起话来也是底气十足:“一应公文都已经在昨日发出去了。”

      姜同云点着各部目前最要紧的工作问了一圈,最后问到了吏部:“去岁各州官员考课之事,考功司可已复核完毕?”

      吏部尚书起身作答:“回禀皇后娘娘,考课之事,吏部目前正在加急办理。但各州官员加起来数量众多,考功司人手不足,可能还要再花上一些时间。”

      在场的人都是官场老油条,谁都听得出来,吏部尚书这番话答得有多敷衍。

      看着态度恭谨但毫无惧色的吏部尚书,姜同云微微笑了。

      “本宫记得,陛下去岁要求各州课考之时,就已经给吏部定过时限了。王大人当时好像是在陛下面前立过军令状,说会在今年三月之前办完此事的。钱相,是有这么回事的吧?”

      被点到的钱相当即站起身来:“确有此事。”

      “复核之后还要发放考牒。距离三月还有十来天,王大人可要抓紧时间了。要是人手实在不够,本宫可以帮你寻些人过去帮忙。”

      听到这话,王尚书立刻急了:考课可是吏部最重要的一项权柄,哪能这么轻易就分给别人!

      他立刻道:“娘娘放心,微臣一定会在时限之内办完的!”

      他本以为,如今陛下不在金陵,这位姜皇后又是新官上任、对朝堂之事还不太熟悉,去年考课的事情,可以再拖上一段时间,自己也能借机捞上一笔。

      谁知道皇后不仅连他去年答应的时限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还拿找人分权来威胁自己!

      为今之计,也只能先抓紧去办了。不管怎样,都不能让皇后借机派人插手!

      想到这里,王尚书又补充了一句:“复核之事已近尾声,考功司一定能准时完成此次考课的!”

      听他这么说,姜同云故意流露出了明显的遗憾之色:“好吧。那就有劳王尚书多费心了。”

      看着皇后脸上不加掩饰的神情,王尚书心里一紧,答应得愈发坚定。

      吓唬过想耍滑头的吏部尚书后,余下的几人就都老实了许多。

      小会散后,姜同云回到侧殿书房内,开始批阅奏折。

      直到宫人来提醒已临近午膳时间,她才放下手里做到一半的工作,先去用餐。

      椒房殿里,见到姜同云回来,谢含昭立刻招呼她来吃饭。

      一旁的雍国夫人拉着女儿起身,朝姜同云行了一礼。

      四人在桌边坐下,宫人迅速摆好碗筷。

      几人边吃边聊。

      闲话几句家常后,姜同云才提起正事来:“关于新的尚宫人选,你们拿好主意了没?”

      尚宫局现任尚宫年事已高,马上就要离宫了。

      姜同云新手上路,每天光应对朝政就已经够让她头疼的了,根本无暇他顾。所以干脆把挑选新尚宫的任务托付给了谢含昭。

      面对现任尚宫推荐出来的几个人选,谢含昭一时拿不定主意,就求了姜同云,给自己找了个帮手。

      雍国夫人今天带着女儿进宫,就是来帮谢含昭一起参谋的。

      这会儿听姜同云问起此事,谢含昭连忙咽下嘴里的食物,回答道:“大嫂和我今早已经分别见过那几个待选之人了。我们都觉得尚宫局的潘司记最为适合。”

      “那就提拔那位潘司记接任尚宫一职。至于空出来的司记职位,你们按旧例看着递补就好。”

      姜同云奉行用人不疑的准则。既然谢含昭和雍国夫人都觉得这位潘司记合适,那她也不必费心再看。

      三言两句地敲定这件事后,姜同云给谢含昭夹了一筷子菜:“这些天真是辛苦你们了。”

      谢含昭笑着摇了摇头:“不辛苦。姜姐姐现在这么忙,我能帮你分担一点也好。”

      一旁的雍国夫人也笑着应和两句,顺便谢了姜同云前阵子派太医去给她女儿治病的事情。

      餐桌上的气氛一派和谐。

      顺着小郡主的话题聊了几句后,谢含昭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对了。今早我还收到了钟姐姐寄回来的信。她和宋姐姐马上就要离开扬州,继续北上了。”

      去年,赵王弑君一案查清之后,钟家兄弟三人因没有牵涉其中,被无罪释放。

      虽然因为他们和谢怀晟的关系,钟家人的官职都被撤掉,但好歹还算保住了淮阳侯府的爵位。

      情况安稳下来之后,钟蘅和宋芷就在姜同云的安排下回到了自己家中。

      本来以为往后就此安定,谁知道她们回去没几天,家里就开始张罗着要再给她们寻一门婚事了。

      钟蘅和宋芷都不愿意再嫁。

      在姜同云的帮助下,她们又离开了过去的家,住回了乡主府里。

      今年元宵节过后,钟蘅就向姜同云提出辞行。

      她和宋芷都想离开金陵,去别的地方看看。

      对于这样的决定,姜同云是非常支持的。她给她们准备了路引和随行的护卫,在孟春时节一个难得的好天气里,送她们踏上了远行的道路。

      之后,钟蘅和宋芷一路走,一路给姜同云和谢含昭写信。

      她们寄回来的信里写满了沿途风光,还有几乎溢出纸张的快乐,一度勾得姜同云都想出门旅游。

      听到她俩的新消息,姜同云高兴地笑了:“她们一定又是写了满满几大张纸寄回来的吧。”

      “可不是嘛!”谢含昭也真心实意地替她们觉得开心,“听说她俩还写了好多诗词,打算攒够了以后一起出本诗集。”

      真好啊。

      姜同云心想。

      她们的人生已经有了新的开始,新的目标。

      “替我转告她们,就说我已经等不及,想尽快看她们的诗作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