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5、内卷 ...

  •   二月底,谢怀雵指挥越军攻下徐州。

      丢失封地后彻底丧失退路的徐王别无他法,只能硬着头皮强攻晋朝国都。

      三月,晋朝皇帝驾崩,国都大乱。

      谢怀雵率领越朝军队,再下陈、亳两州。

      三月底,徐王败于晋朝彰德节度使夏鼎之手,率领残部南逃。晋朝皇帝幼子在夏鼎扶持下登上皇位。

      四月,鄂州守军在谢怀雵指挥下,自西南面向晋朝发起进攻,并于月底成功夺下安州。

      刚登基的晋朝小皇帝封彰德节度使夏鼎为相国公,同时加封其为开府仪同三司兼骠骑大将军。

      同月月中,晋朝新帝下诏令晋朝南面四位节度使追剿徐王残部。

      四名节度使以抗击敌国为由,无一人响应。

      五月,四处逃窜的徐王被射杀于乱军之中。

      六月,晋朝新帝命令四名节度使共同阻击越朝进犯。

      六月底,越军攻破宋州,生擒归德节度使。

      归德节度使战败的消息传回晋朝国都,把持朝政的夏鼎大怒,欲追究其余几人抗敌不力之过。

      为求自保,余下三名节度使以夏鼎挟天子以令诸侯为由,不再听命于朝廷。

      七月,又有数名节度使陆续脱离晋朝朝廷掌控。

      晋朝大乱。

      八月,晋朝新帝派遣使者赴越,欲与越朝和谈。

      *****

      这一年的中秋,过得冷冷清清的。

      因为谢怀雵不在金陵,姜同云就没让宗室回京,中秋的宫宴自然也就没有办成。

      中秋当天,姜同云离宫陪住在乡主府里的老爷子用了一餐午饭后,就又赶回宫里继续处理朝政。

      晚上,她在椒房殿里设了一桌小宴,邀了谢含昭和雍国夫人母女。四人聚在一起赏了会儿月,共饮了几杯酒水。

      宴会散后,姜同云又回了紫宸殿,继续处理根本办不完的公务。

      不知是不是饮了酒的缘故,她只看了两本奏折就有些心神不属。

      发现自己进不去状态后,姜同云干脆放下奏折,拿起信纸,开始给谢怀雵写回信。

      她在信中详细写了近期朝堂上的情况、各项朝政推进进度以及部分人事调动,还向谢怀雵询问了几个她拿不太准的事情该如何处理。

      洋洋洒洒写完这许多,信纸已堆起一叠。

      姜同云取来信封装入信纸,正准备封口的时候,看到摆在案头上的一封书信。

      这是谢怀雵从宋州寄回来的。

      厚厚的一叠信纸里,除了头两张纸写了他在宋州主持安民固防之事以外,其余记得全都是他近期遇到的琐碎事情。

      信上写的事情都非常零散,大约谢怀雵每想起一件事,就会提笔记录下来。等攒够了一叠,就随着定期往来的军情奏报一同寄回金陵。

      信纸中间还夹了一枚小小的、还没开始变黄的银杏叶。

      这是谢怀雵巡查宋州附近乡镇的时候捡到的。

      谢怀雵在信里说,看到那棵细细瘦瘦的银杏树,他就想起两人成亲之前去游湖的事情。姜同云下岸去看银杏,回来的路上还救下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姑娘。

      可惜宋州没有那么好的银杏树。

      宋州也没有那么好的姜同云。

      姜同云抚摸着那枚单独摆在笔架旁的小小银杏叶。回想起谢怀雵书信里的内容,她就忍不住勾起唇角。

      圆圆的月亮挂在窗边,给窗台染上了一层银辉。

      姜同云又拿出一页信纸,沾上墨水,添了几笔。

      今夜月明。

      思君甚矣。

      *****

      紫宸殿里。

      “下个月,晋国派来的时辰就要达到金陵了。吏部和鸿胪寺送来的接待预案本宫已经看过,做得都还不错。尤其是鸿胪寺的那份,内容详实、考虑周到,看得出来非常用心。”

      预案的事情,是姜同云在四月份提出来的设想。

      在应对此类事务上,越朝官员们过去通常只按一个方案走——因循旧例。上一次办类似的事情用的什么规格,这次就也同样使用这种规格。要是本朝没有旧例可循,那就翻阅史书往上追溯。

      总之,一切都按老规矩办。

      就连赈灾这样的大事,也逃不过“旧例”二字。拨付赈灾款项的时候基本也都是参考过往案例,顶多根据实际情况再稍微调整一下具体金额。

      去年帮谢怀雵批折子的时候,姜同云就已经觉得这种方法并不合理了。

      不说别的吧,单在灵活性上,这种凡事都遵从前例的法子就差了许多。

      过去的“旧例”几乎框死了处理政务的方法。要是因为情况有误而发生意外,朝廷通常也只能事后补救。

      所以等姜同云开始监国之后,她就一直想要寻个机会,现在朝中推行一套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吏部的那位王尚书亲自给姜同云送去了最好的理由。

      赶在二月的最后一天,吏部着急忙慌地办完了考课的事,将考牒发往各州。

      但因时间有限,吏部的差事办得粗糙,光发考牒这一环节就闹出来不少错漏。

      等各州发现收到了错误的考牒,报到朝廷后,姜同云借题发挥,好好查了一回去年考课的内情。

      这一查,又揪出来不少的问题。

      在谢怀雵的支持和六位辅政大臣的共同合作下,姜同云一改往日温柔和善的作风,态度强硬地向吏部追责。

      此番整顿之后,吏部换掉了总计五名官员,其中还包括了一位吏部侍郎。

      考课事了后,姜同云就开始在自己接触最多的户部里试点推行工作预案制度。

      考虑到大家的接受能力,加上姜同云也不希望施行一项过于僵化的制度,所以她没有对预案的格式做出明确要求,只规定了包括负责人在内的、几项必须写明的内容。

      起初,户部在收到这项要求之后是非常不解的。

      我们过去一直都是这么办事的,虽然偶尔会有些小问题,但从来没闯出过大祸,皇后娘娘为什么非要我们提前做一份什么“预案”呢?

      虽然心里不解,但看隔壁吏部挨罚后臊眉耷眼、说话都不敢大声的模样,户部的官员们还是决定老实照办。

      等做过几次预案之后,一些对数字敏感的官员就发现了其中的差别。

      往常他们给别的朝廷部门拨付钱财的时候,基本就是按着过去的数额给钱。现在预案来了,其他部门的同僚来申请经费的时候,需要先给出一份相对详细的花钱计划书。户部官员们比照着这份计划书核算金额就方便许多。

      其他部门的官员也渐渐发现,如果确实有一些突发情况需要额外花钱,只要他们能在预案里给出合理的原因,那申请到经费的成功率会比过去高出很多。

      等到朝廷官员们开始逐渐适应给户部写预案的时候,姜同云顺势而为,把这项制度推广到更多应用场景中。

      然后,朝臣们就开始不自觉地内卷了。

      就比如这一次,晋国派使臣入金陵,商讨和谈之事。

      为了在皇后娘娘和诸位同僚面前争脸,鸿胪寺卿绞尽脑汁,这才写出了一份处处周全的接待方案,狠狠压了礼部一头。

      被当众表扬的鸿胪寺卿颇为自得地挺了挺胸膛,而被比下去的礼部尚书就难免有些神色黯然。

      坐在上首的姜同云把两人的反应收入眼中,不由微微抬了抬唇角。

      卷起来好啊!朝臣内卷,办事效率才能更高嘛!

      夸完鸿胪寺,姜同云又把目光投向了户部:“户部递交的那份,本宫也看过了。大体上没什么问题,只是关于向晋国索要赔偿的金额,本宫觉得,还能再往上提一提。”

      户部尚书立刻起来回话:“回禀皇后娘娘。赔偿金额是户部根据晋国近三年来大致的税收收入估算所得。如今晋国内乱不休,若是再多,恐怕晋国无力偿还。”

      和谈的事,是谢怀雵首肯的。要是为了多要些钱导致此次和谈失败,恐怕会打乱前线的计划。

      所以户部估算赔偿金额的时候下意识地往保守的方向计算,不敢狮子大开口索要太多。

      姜同云看过户部的预案,知道他们提出的金额其实是相对合理的。毕竟预案里连户部估算晋国税收的方式都写得一清二楚,根本不存在故意放水的可能。

      但谈判嘛,向来都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姜同云笑着点了点头:“这个本宫清楚。但本宫想要的,并不是那一点钱财。”

      还是钱相和章相最先反应过来:“莫非皇后娘娘是想借此机会,多要些别的东西?”

      比如战马,比如铁矿。

      越朝地处南方,养出的战马一向不如北方,所以在骑兵培养上难免会更加吃亏。

      至于铁矿,越朝当然也有产出。但这种能锻造各种器具、关乎国家命脉的好东西,谁会嫌多呢?

      姜同云丝毫不打算掩饰自己的目的:“战马、铁矿,或是别的什么咱们大越缺少的东西。晋国如今正在内乱,这是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

      “和谈之事,要等陛下回京之后才能正式进行。在此之前,鸿胪寺一定要好好‘招待’来访的使团。”

      这一次,姜同云要试着钓上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鱼!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