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临江仙(一) ...

  •   距白姓两兄弟离了那老倌处已半月有余,相比起二人的不紧不慢,两大箱的卷宗被抬进了大理寺。
      院内人员井然有序的将其分配到各个部门,所到之处不乏相同的骂声,“这些贪官在其位不谋其职,偏生出腌臢的心思来,这几月有的忙咯。”
      “都别抱怨了,这样的案卷可不止送了咱们一家,刑部和都察院不知道多少眼睛盯着呢。”从屋中走出一个身高六尺的少年郎来。
      只见这人身姿挺拔如松,步履稳健有力,声音并不粗旷却掷地有声,剑眉斜飞入鬓却笑眼盈盈,没有那些高官的做派。
      “龚少卿。”众人见了他纷纷作揖,而后退后让出来一条路。
      “这一箱共有多少卷?涉及北直隶多少府衙?可还有案卷未递?”龚思明的行事风格与他和煦的外貌截然不同,在做公事上向来冷静果断。
      一位胥史拿着尚未干透的本子走上前回话道,“一箱共一百二十一卷,涉及下辖保定、承德两市,共计二十四州县,案卷已全部上交,并无遗漏。”
      “此案事关重大,恐怕上头给的时限并不宽裕。”龚思明略微皱了皱眉,依旧有条不紊的说道,“浙江溃堤的案子应当快审理完毕了,若是此案尚缺人手,可向左寺调配。”
      “诸位这些时日辛苦些,但愿上头能宽限些时日。”
      龚思明说完这话就大步往着寺内的另一处去了,房间的门紧闭,里面隐隐有人交谈的声音。
      “进来吧。”里面的人似乎有所察觉,便出声邀他进来。
      知道上首的是大理寺卿陈希白,他见了来人嘴角微微上扬,对着下首的中年男子说道,“本心老弟,我就说岚君此时定要来寻我的,还好留了你一会,不然又得多跑一趟。”
      “大人真是料事如神。”王诚斋笑着回应,而后对龚思明作揖说道,“龚少卿。”
      “见过陈大人,王少卿。”龚思明回礼坐在了右下首。
      “北直隶下辖两市二十四州县的账簿、案卷已经分发下去了,但此事牵连甚广,若是要在年前审查、立案、侦查恐怕有些仓促。”
      陈希白对此事早有耳闻,故而今天才硬生生拖了王诚斋一刻钟,“此案由皇太孙殿下牵头,又是赵王属地,恐怕其他两司也正着急呢。”
      “下官也有此番顾虑,唯恐上头年前就要审理完结,这右寺怕是……”龚思明看了看陈希白又瞧了瞧王诚斋。
      “我说今朝陈大人怎么硬是留我品这龙井,原来大人邀我鉴茶,意在这左寺呀。”
      寺内的人都知道,分管左寺的王诚斋少卿是个极其豪爽的人,虽然在做事上稍有些一板一眼,但绝对是个好相与的人。
      “本心老弟这么说可就是误会我咯,这不是得了些好茶特地叫你来尝的嘛,谁知道北直隶的案卷刚巧送回来。”
      陈希白不笑时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可这一笑就有些弥勒相了,他叫人给王诚斋又添了趟茶,说道,“万事绕不开一个巧字。”
      “王兄长也知道此案来得突然,我晓得你们左寺也是用人的当口,故而不敢开口长借。”
      龚思明接了上官的眼色,不疾不徐的站起身来,端起那一杯茶,然后说道,“工作时间不好饮酒,只好以茶代酒敬兄长,还望兄长体谅。”
      王诚斋摆了摆手,亲切温和的对着龚思明说道,“岚君何时与我这般生份了?快快坐下吧。你我二人共事多年,就算今日没这一杯好茶作陪,人我也借得。”
      龚思明这方屁股还没落定,就听到王诚斋说道,“但话又说回来。”
      听王少卿这么一转折,他蹭得又站了起来,打笑的说道,“本心兄这杯茶,小弟还是要敬的!”
      “你啊。”王诚斋笑着指了指龚思明,他承了礼喝了一口茶,这事也算是答应了。
      “龚老弟还得听我把话说完吧,临近年关左寺监理的六司道案子也不少。虽说浙江溃堤案已移交二司,但免不了要配合他们征询。”
      王诚斋仔仔细细的在心中盘算了一番才说道,“我左寺共有六部,若是插空借人,最多可供右寺借调二部。”
      “有兄长的两部想必这案子进度定能往前提一提。”龚思明本来寻思能借一部人就行了,没成想这回借到了两部,自然喜上眉梢。
      “不要还是咱们王本心王少卿大气!今晚叫弟妹不要准备饭菜了,都到我家来吃饭!”陈希白笑着又夸了几句。
      “你们啊,就别往我脸上贴金了。”王诚斋怎么会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呢?“借人不难,但若是期限给的短,恐怕整个大理寺一起也难办。”
      “这怕是由不得我们了,我下午再往刑部和都察院走一趟,看看他们是什么意思,你们这些难处我也同他们说说。”
      陈希白叹了口气,他心里可是门清的,北直隶因为这旱灾死了不少人,追根溯源下去恐怕比浙江溃堤案严重得多,只怕龙颜大怒给不了太多时间。
      “岚君你今日务必去趟皇太孙府邸,先了解殿下在北直隶的所见所闻,最好也请他一同上书安抚圣怒。”
      “大人放心,等安排完各部的工作我就往殿下那处去。”
      龚思明站起身来领了差事,又将自己的想法与二人说了一遍,三人又对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做了些调整这才各做各的去了。
      前脚刚出了房间,后脚就有一封信就送到他的案头,龚思明连忙叫住送信的女子问道,“莺歌儿,这封信是何人送来的?”
      “不知道,是由天机阁送来的,只说北直隶寄出给大理寺龚少卿的。”郑莺看着被攥在龚思明手里的信,补充的说道,“信我们检查过了,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知道了。”龚思明小心翼翼地拆开信件,然后说道,“最近右寺缺人手,若需要你们这一部帮忙的,切不可偷懒。”
      “知道了,少卿大人。”郑莺装模作样的做了一礼,然后就蹦蹦跳跳的出门去了。
      龚思明看着小姑娘的背影无奈的笑了笑,随后仔仔细细的将信读了一遍,他俊眉一皱,连官服都来不及换下就出门去了。
      而另一头的皇太孙府邸就热闹了,皇太孙殿下出门一月才回来,这会儿阖府上下正操持着今晚的饭菜。
      朱文煐这会儿刚沐浴完坐在书房里写明日上奏的文书,就听见外面来人的脚步声。
      “龚少卿,还是容我们通报一声吧?”老管事和龚思明熟的很,嘴上虽这么说但还是将他引到了院子里。
      “那就有劳赵管事了。”龚思明点了点头,他站在院子里整理着衣冠。
      门内的人推开窗说道,“老远就听见了,进来吧,”
      赵管事连忙开了门,说了句龚少卿请,就退了出去。
      “都是做少卿的人了,怎么还像个毛头小子一样。”朱文煐对龚思明的不请自来也不恼。
      龚思明自顾自地坐下给自己倒了杯茶,做出一副哭丧的姿态说道,“还不是殿下您这一车八百里加急的案卷催的,您瞧我这官服都来不及换就找您来了。”
      “哎,您说我们这小小的大理寺可有的忙了。”
      “龚岚君,你要是能挤出滴泪来我就信了你这话。”朱文煐看着自己的发小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案子是殿下您亲自下场去查的,现在不知道多少眼睛盯着我们大理寺呢!”龚思明也不装模作样了,只是叹了口气,“北直隶的情况应该比案宗上的更糟糕吧。”
      “此事关系到赵王,大理寺自然是越小心行事越好。”朱文煐没有接过那话茬,只是用笔舔了墨继续写明天要呈上去的折子。
      “现在的关口是先抚民心,已经调遣京中和其他省州有处理此类事件经验的官员前往北直隶。至于大理寺的案卷,你们按照程序来就是了。”
      “话虽这么讲,可你我也知道如今国库不足,且不说其他省州和军需开支,单单北直隶就有一百八十五万众,受灾保守估计约七成,一日两日尚可安抚,两月三月恐怕难以为继。”
      这话本是不能说的,但却又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光是四品以上官员的俸禄就已经欠了大半年了,估摸着年底应当也结算不清。
      龚思明是有自己的考量的,毕竟这回来是为了给右寺争取时间,“恐怕内阁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岚君,这件事我本意不想叫大理寺参与进来,故而也未和你多说。”朱文煐听他说的口都干了,只好放下手中的笔来。
      “圣上在我离京当日就下了手谕,若罪员主动开仓放粮,可待灾情缓解后再作处理;若依旧我行我素,则直接抄没家产以恤百姓。”
      “皇上圣明。”龚思明向天抱拳,既然是上面定下的,自然轮不到他这小官操心。
      可要是细细想来,恐怕内阁那些老头贪念太大惊扰了那位万岁爷,这才搞了这么大阵仗,怕是案子审结后要有不少人掉脑袋。
      朱文煐看着的龚思明沉思的模样,又瞥见他手中的那几张纸,便开口问道,“你这手中拿的是什么?”
      “您不知道?”龚思明瞧他问了,这会儿开始卖关子了。
      朱文煐也不恼,只是继续写他的奏疏, “你带来的东西,又没叫我过眼,我怎么知道?”
      “这可是走天机阁渠道送来的,我还以为您已经看过了。”
      “我又不是天下百晓生,天机阁的东西哪能样样都叫我知道。”
      龚思明自然不信他这套说辞,这信虽然挂的大理寺的名头,里面却是写给皇太孙殿下的。
      “那就是某位白姓的高明义士恰好途经殿下未去的市府,写了一张状纸告到了我大理寺。”
      皇太孙有何打算?龚思明又在这信中做何文章?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