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1、故事尾声 ...


  •   邪修一除,修行界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邪修被除的消息传遍修行界后,冬月时,风紫烟返回了风潜谷。同她一起回去的,还有刘梓逸。两人共乘一辆轻便马车。在他们身后,还跟着另一辆马车,拉着满满一车厢聘礼。风紫烟坐在车厢中,神色少见地带着几分矜持,甚至有些严肃,也不看刘梓逸。坐在她对面的刘梓逸倒是神采奕奕,心情甚好。两人进了谷中后,便径往大长老风海堂的宅邸驶去。

      在长老宅邸的堂屋中,风海堂第一次见到了刘梓逸。

      堂屋门窗均已关上,下午的阳光斜斜从轻纱窗棂中照进来,为色调厚重的堂屋带来一片柔和的光亮,饶是如此,坐在上首太师椅中的风海堂仍然看起来十分威严,堂屋中的气氛也显得很严肃。

      好在下方的刘梓逸并未怯场,未被风海堂的气势镇住,只是张扬性格稍有收敛,语气谦恭,镇定自若地同风海堂道明了来意。

      他此行随风紫烟一同返回,是特意带着聘礼来求娶风紫烟的。

      风海堂边听刘梓逸说,边不动声色打量对方。然后知道,此人与风紫烟同岁,乃家中独子,十二岁时,在东城外一座山中游玩时迷路走失,却因此遇到在山里修行的一位道人,然后被道人收作了唯一的徒弟。由于家中经商,有几分产业,父母还指望他将来继承家业,不同意他舍弃尘俗进山修行,只同意他做个散修,时不时去山中跟着老道人修行数月。刘梓逸于是走上了业余修行的道路。

      刘梓逸最后说道:“晚辈十分爱慕紫烟姑娘,自觉与紫烟姑娘相见恨晚,相谈甚欢,有道是:人生难得遇一知己,故,晚辈希望能同紫烟姑娘共结连理,今后常伴常依,还请前辈成全。”

      风海堂沉吟片刻,道:“刘公子为何至今仍未婚配?”

      刘梓逸道:“不瞒前辈,关于晚辈婚配一事,家中也常有催促,上门前来说媒者亦是无数,只是,一来,晚辈师父告诫弟子,在修为尚未突破上乘前,不宜婚配,否则修为难再有进步;二来,亦是因为晚辈一直未遇到中意的女子。晚辈既已进入道途,虽说只是一名散修,但亦算是有了半颗道心,故,晚辈心仪的伴侣,除了要与晚辈情投意合外,最好还是修行之人,这样,结成伉俪后,不但能够交流日常俗事,还能论道同修,而这样的伴侣,其实难遇。所幸,晚辈遇见了紫烟姑娘,自觉甚是幸运。”

      刘梓逸态度坦荡,风海堂认可了他的回答。

      只是,尚有一事。

      风海堂稍稍犹豫后,终还是问道:“刘公子,你是否真的了解紫烟?”顿了顿,担心对方未听明白,于是道:“我是说,关于紫烟过去的一些经历,你是否已经知道?”

      刘梓逸淡淡笑道:“不瞒前辈,晚辈对紫烟很是了解。但晚辈并不介意。”

      风海堂点点头,看着刘梓逸,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但表面上,还是不苟言笑道:“刘公子,你的来意和心意我已知悉,只是婚配一事,虽说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风潜谷向来尊重儿女意见,故,此事待我与紫烟谈过之后,再行回复你。现在,你先去客房歇息吧。”

      刘梓逸道:“前辈所言极是,晚辈这就先行告退,以候佳音。”说完,朝风海堂行了非常恭敬的一礼,便退出了堂屋。

      刘梓逸离开后,风海堂闪身去往风紫烟居住的院落。

      风紫烟正坐在院落中的石桌旁,手肘支在桌面上,撑着下颔,看着虚空愣神。直到风海堂走到面前,才回过神来,连忙站起,垂着双眸,喊了一声“爹”。

      风海堂“嗯”一声,看着似是心事重重的风紫烟,道:“紫烟,你喜欢刘梓逸吗?”

      风紫烟意外地抬起眼,看向风海堂,不知他为何这样问。

      风海堂于是道:“有人前来提亲,爹自是为你高兴。但同时,爹并不希望,你只是因为觉得自己年龄已大,亦不想待在谷中,就随随便便把自己嫁出去。紫烟,倘若你一辈子不嫁,风家永远会有你一席之地。所以,关于要不要嫁刘梓逸,此事,爹最终会以你的意见为主。”

      风紫烟的眼泪顿时涌出,又连忙用手背拭掉。平复了会儿情绪,才说道:“我同梓逸在一起,其实挺开心的,他在很多事上都愿意顺着我,但也不是事事迁就我。这个人,反正脸皮比我的厚,人其实也比我聪明得多。爹,我其实也想听听你的建议,你觉得,刘梓逸此人,如何?”经历过曾经的事,风紫烟对自己看人的眼光其实也产生了极大的不自信。所以,关于要不要嫁刘梓逸,她其实也一直有些拿不定主意。

      风海堂道:“此人了解你的过去,但并不介意,还亲自带着聘礼前来,其他的不说,但足可见其诚意。而且此人是家中独子,至今尚未婚配过,就这一点来说,也配得上你。只是,按照风潜谷的规矩,女子一旦嫁出谷去,便要从谷中除籍,今后不再是风潜谷人,以后即使回来,亦需按客礼出入谷中,这一点,紫烟你亦需要考虑清楚。”

      风紫烟点点头,道:“爹,我明白的。”

      风海堂其实还有两点没说,那就是,以风紫烟爱热闹的性格,嫁去繁华的东城其实很合适。又据之前他的了解,刘家家风虽然有传统的一面,但并不算保守,刘梓逸的母亲,不但掌管内宅,还参与刘家生意的经营,可以说,女子在刘家的地位并不低,这样的家庭,很适合风紫烟不惯于长待内宅的性格。所以,只要刘梓逸是真心对风紫烟好,这门亲事,他作为风紫烟的爹,基本是同意的。

      半个月后,风紫烟随同刘梓逸离开了风潜谷。而没多久,在正月前,东城的刘家办了一场喜事,于是人人都知道,大龄的刘家独子,终是觅到了自己的意中人。

      ***

      同样是这一年,将近年末的时候,青松门掌门戚郑南突然宣布,准备闭关一段时间,在闭关期间,门派中所有事务均交由大弟子古山白,以及掌事古越负责。

      现任掌门闭关,倒也算常见之事,只不过,此消息一经宣布,其他二门二派的掌门多少都猜到了原因,只是大家达成默契,未置喙一词。

      在青松门正式宣布此事的头两天,戚郑南便将古山白唤了去,在济鼎峰的峰顶平台处,先将此事告知了古山白。

      “山白,为师闭关这段时间,门中一切事务,就要劳你多费心了。”

      “师父哪里的话,能为师父分担,本是山白的荣幸。”古山白忙说道,但终是十分意外,于是带着一丝困惑,问道:“师父,此次您打算闭关多久?”

      戚郑南道:“不好说,短则二三年,长则五六年。”

      古山白还想再多问一些,但最终,只是欲言又止。

      戚郑南看着如今越发沉稳的古山白,心中甚感欣慰。青松门总算是后继有人,之后,将掌门之位传给德行兼备的古山白,他十分放心。

      邪修掀起的风波平息后,戚郑南便有了隐退的打算。只是,倘若现在就将掌门之位传给古山白,古山白三十出头便继任青松门掌门一事,定然又会引得修行界一片哗然。而谁又能说得清,引起广泛关注,究竟会是好事,还是坏事?所以,经过考虑,戚郑南决定以闭关为由,权且当作过渡。在此期间,先让古山白参与到门派事务中来,既是锻炼,也让古山白慢慢适应新角色。等五年之后,再正式传位于他。

      关于青松门,戚郑南再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了。但他的这一生,终是无法放下曾经对两名女子的亏欠之感。于他而言,自己的道途尚且漫长,他的余生,只准备在闭关和面对自己内心的幽壑中度过。

      古山白离开后,戚郑南独自在峰顶平台,面对翻涌的云海,默然站了许久。

      ***

      还有一件事。那便是,次年开春时,一名家仆模样的年轻人来到北原城王府,告知来意,说是家中主人想就郊外原慕家遗址那片地同北原城做个交易。

      原来的慕家遗址,虽然邪魔之气已被净化干净,但整片遗址已经变成一个大坑,远远看过去,就像地面下陷了一大片,下雨时积雨,下雪时积雪,什么都不下时,就裸露着地下的岩石层,污水暗集,同四周的山景反差巨大,显得很丑陋。这片遗址上发生过的事,早已传出方圆百里,不仅北原城的居民,连其他地方的人,都对这个屡遭厄运的地方心存忌讳,视其不祥,尽量避而远之。

      北原城王府早不想管这片地了,有没有人来买都无所谓,估计也不会有人来买,反正就任之荒废在那里。加之现在有了邪魔之气的阴影,现任北原城王对这片地愈发厌恶和嫌弃,时不时心中还会忍不住胡思乱想,北原城之所以遭遇邪修那场劫难,莫不是曾经慕家惨死的众人冤魂所致?虽然当年年龄还小,也未直接参与慕家之事,但现任北原城王对曾经慕家发生的火难,多少亦是心中有数的。

      而现在,突然有人提出要就这片地同北原城做个交易,北原城王意外之余,也有些好奇,于是派出府内总管同来人详谈。

      家仆模样的人告知王府总管:“我家老爷惯常爱多管闲事,老家又是北原城的,之前偶然回次老家,看到慕家遗址现在如同一个大坑终日裸露于天光之下,不但有碍观瞻,还影响周遭风水,说不定还会影响北原城百年城运,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好,于是便想自己出钱,将那片地重新填埋,植上草木,修建亭陌,让那片地复还青山本色。只是有个条件,那便是希望此地今后不要再行易主,否则,老爷的一番心意付之东流,会是件伤心之事,故,希望能以那块地的地契作为条件交换。”

      总管将来人之意反馈给北原城王。北原城王想了一天一夜,实在想不出这个交易对北原城有什么坏处。说实话,现在的慕家遗址,对北原城而言,就是块烫手的山芋,想远离又远离不了,若不想任其继续裸露荒置,影响环境,弥漫不详之气,就得出钱整饬,但这笔钱,谁来出?反正北原城王府是不愿意出的。

      而现在,突然来了这么笔交易,来人所言,处处说中了北原城王的心事,虽然对方提出以地契作为交换,但若要修整那么大片地,其实也要花不少银钱,所以,也算十分公平。而且从此还可以甩掉这个烫手的包袱,不用每次想到那片地,就想到当年慕家之事,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件好事。

      于是,北原城王同意了这笔交易。

      很快,就有许多雇工来到西郊外,填坑、翻土、种树、莳花、修亭等各项工程,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经过半年的时间,原慕家遗址面貌焕然一新,屏山自山麓起,至半山腰,二十年后,再次出现生机盎然的树木花草,在青翠的小树林间,石板铺路,阡陌交通,几座石亭分散四处。

      虽然现在种下的树,都还是些纤细的树苗,草地还不算丰茂,灌木丛还很矮小,花也没有开多少,但这片地,终是换上了新颜,透出久违的勃勃生机,再不像昔日如同一道巨大丑陋的沉寂疮疤般,嵌在大地上。

      若干年后,那些新种下的花草树木都已长高长壮长密,枝繁叶茂,树下成荫。附近的人们也都爱到这里来踏青、散步,或是赏月。整座屏山于是再现昔日的丰茂与生机。

      当风启刀和夜无虞来到北原城西郊屏山,看着眼前欣欣向荣的一切,紧紧牵着双手的两人,对望一眼,会心而笑。

      全文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