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仓南街消防站 ...
-
上午十点,东海市消防支队。
一个身穿常服的干部从门后探出身子,看向楼道里等待面试的人群。
原本有些松散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家不自觉地站直,向门口投去探寻的目光。
那人低头看了眼手上的名单:“秦风?”
“到。”
队伍里,一个身姿挺拔的年轻人举了举手,干脆利落地回答。
“进来吧,到你了。”
“是。”
伴着窗外的明媚春光,秦风步履轻快走进会议室,他在中间的位置停住,转身向前,站得绷直,略显青涩的脸上透着一股飞扬的从容。
偌大的会议室里只有前排坐了五个人,还没等秦风开口,正中间的支队长许江辉面容和煦地介绍:“这就是咱们支队今年特招来的信息技术人才,秦风。”
几位主官笑意盈盈地看着面前这个年轻人,眼里是止不住的欣赏。
他实在是太特殊,太难得了。
十四岁上大学,二十岁成为通信工程、计算机双硕士,根正苗红的天之骄子,放哪儿都是抢着要的宝贝。
背景强硬,能力突出,即使已经被特招,却仍坚持参加考试,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通过两项笔试。
消防体制改革不到一年,现在的救援队伍急缺这样的可用之才,要想以专业驱动战斗力,就必须有这些新鲜强劲的血液涌入。
“坐吧。”许江辉点头示意。
秦风直直地坐下,等待着提问。
“听说你在毕业前已经通过了博士申请,甚至家里还为你入伍做了准备,看起来消防并不是你最好的选择。”
许江辉抬头看着他,语气不紧不慢,却有种不容置疑的力度,“为什么选择加入我们?”
秦风语气坚定地回答:“报告,我认为我现在站在这里,就是最好的选择。”
许江辉笑了一下:“很好,但你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秦风想了想,说道:“我一直在读书,但从书本里思考太多人会变得固执,这是个可以让我在实践中锻炼的地方,而且能成为救援队伍中的一员,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义。”
“难得有年轻人能对自己客观。”许江辉看上去似乎很满意。
秦风挺了挺胸:“我有个请求,希望您能答应。”
许江辉饶有兴趣地点着桌面:“说来听听。”
“我想去消防站。”
许江辉问:“在支队待着做技术支持不好?”
“很好,但我想可以更好,技术升级是为了服务实战,再有威力的理论也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变成核心战斗力,缺乏实际经验,这是技术人员的通病。”
许江辉毫不怀疑,这是个有能力,且有理想的孩子。
他喜欢他,却却不能完全信任他,二十岁这个年龄想法太多,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一时兴起往往伴随着懵懂和冲动。
“支队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专家可以帮你,况且,消防站的训练和出警任务很重,你未必能撑得住。”
“事在人为,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请您给我三个月时间,我会带着成果回来报道。”
秦风微笑,期待的目光如初阳之芒般明亮,那种蓄势待发的朝气和感染力,让人不得不相信他的诚恳。
许江辉手指缓慢地叩着桌子:“好,那就给你三个月。”
他看了看身边的几位,笑道:“沧海横流,方显本色,让他们年轻人折腾去吧。”
众人笑着点头:“是啊,年轻人有干劲儿是好事。”
秦风刚走出门,许江辉左手边的一个指挥长立马打趣道:“老许,你故意搞来这么些人让我干看着眼馋啊,你外边还有那么多,要不这个就给我们森林吧,怎么样?”
旁边的人拍拍他肩膀:“哎,老刘,我说你光明正大到我们这儿挖墙脚来了。”
“咋了,只许你们嘚瑟,我还不能过过嘴瘾了。”
“行,反正人是我们的,你随便说,哈哈......”
手拿名单的那位干部走到许江辉身边,俯身问道:“许队,把人安排到哪儿?”
“仓南街站吧。”
大家脸上浮现出淡淡的惊讶:“韩晔可是块硬骨头,你不怕他把小朋友给练坏了?”
许江辉缓声道:“可别小看他,这孩子心气高,磨一磨有好处。”
众人会心一笑:“要不说这姜,还得是老的辣哟。”
仓南街消防救援站要来新人,忙坏了指导员何涛。
“横幅这几个字你看行不行,是不是有点少,我让印刷店再加两条。”
“下午啊,让小赵去特勤把咱们那鼓拉回来,借了就不知道还,他们家大业大的总跟我们要东西算怎么回事,改天见了方天逸我得说道说道。”
“明天中午的菜单我改成了八菜两饭一汤,应该够吧,要不再让厨师加个汤......”
韩晔懒洋洋地躺在椅子里,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喂猪也没你这么喂的啊......”
何涛收拾着一堆物料顾不上抬头:“队长,你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困着呢,大哥。”
韩晔费劲地抬起一只眼皮,对着忙进忙出的何涛飞了个白眼。
凌晨那会儿出了三个多小时的警,回来刚躺下没多久,人就被何涛硬拽到了办公室,美名其曰商量迎新事宜。
何涛叹了口气,心想他在这儿也是多余,于是摆了摆手:“算了,有你没你一样,睡你的觉去吧。”
虽说俩人分工明确,韩晔负责日常出警和训练,何涛负责队里生活和思想工作。
但如今指导员也跟大家一样,二十四小时待命出现场,日常还得操心着这些琐碎的事,韩晔作为队长,心里多少有点过意不去。
“真不需要我啊?”韩晔睁开眼,假模假式地问。
“需要你什么,需要你老人家躺那儿监督我干活啊?”
何涛虽然戴个眼镜看上去文绉绉的,但也是基层出身,文武双全。
“得,要我干啥您吩咐。”韩晔坐起来抻了抻脖子。
两人搭档了三年多,对方什么脾气早摸得一清二楚,何涛也不跟他客气。
“你待会去门口看看条幅怎么挂合适,再监督下营区的卫生情况,务必要给新同志留个好印象。”
韩晔就着椅子转了一圈,说道:“涛哥,你说你也是老指导员了,这些年从你手里过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吧,至于兴师动众整得跟过年一样吗?”
“你以为我闲的,这可是改制后咱们队里来的第一批新人,不得上上心啊?”
何涛走到办公桌前,扔过去一个文件夹,“喏,这有个支队发话要特别关照的。”
韩晔抬手接住,翻开看了一会儿,对这份高到邪乎的履历做出评价。
“哪来的天才吉祥物?”
“支队来的呗。”
韩晔端详着资料里那张小小的蓝底照片,一双眼睛神采奕奕。
“看着就一小孩,有背景?”
何涛啧了两声:“不仅有背景,还是人自己要求来的呢,不过待三个月就走,你可别招惹他。”
何涛说这话是有前车之鉴,以前队里也来过几个有点背景的关系户,想在基层混个资历往上走,什么都不干还非要搞特殊。
韩晔表面上嘻嘻哈哈,但总能变着花样把人训得灰头土脸,人家气急了又是找关系又是往上告,闹出不少风波。
“这少爷放着好日子不过,跑咱这儿来添什么乱?”韩晔皱着眉把资料扔到一边。
“上面嘱咐要注意火候,千万别把人练太狠了,他可是支队领导亲自挖来的宝,悠着点。”
“行,就当大爷伺候着呗,要不要我腾个地儿上柱香,把人供起来?”
何涛扶了扶眼镜:“老韩,你这种不了解就否定的思想非常有问题,看人的眼光要长远,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何况人家已经够优秀了......”
韩晔一听他慢条斯理地讲大道理就开始头疼:“我把话撂这儿,他要是能安安分分训练,我就能把这桌子给吃了。”
“你把这楼吃了我也没意见。”
何涛忙着收拾东西,韩晔睡也睡不着,溜达着到窗边透气。
结果看见后方训练场,一群人正扛着铁锨锄头,雄赳赳气昂昂地刨地呢。
“我说,这帮兔崽子要拆家啊?”
韩晔打开窗户,刚要喊,何涛转过身,一脸神秘地看着他。
“拆什么家,我让他们去把单杠给换了。”
韩晔纳闷:“坏了?昨天不还好好的?”
“没坏。”何涛眼里闪过一丝精光。
“据我观察,咱们队里光棍率居高不下,主要是你没有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再一个吧,我估摸着跟那玩意儿也有点关系,单杠变双杠,风水轮流转,懂吧。”
韩晔无语凝噎:“子不语怪力乱神,你这种思想很危险啊何大红娘。”
何涛慢悠悠地晃了晃食指:“还不是让你们逼的,有些东西得靠玄学,不可说不可说。”
何涛作为早婚早育且婚姻生活幸福美满的代表,极其热衷给广大弟兄们介绍姑娘,凭一己之力横扫方圆二十里外的适龄女性,队里所有单身狗休假都得提前找他领相亲任务,那号都快排到珠穆朗玛峰上去了。
但以韩晔为首的弟兄们死活就是不争气,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爱情的花骨朵刚有了那么点苗头就无情凋零了,这不是玄学是什么?
韩晔张开双臂,欠欠儿地看着天:“我的意中人,你要是听见了就赶紧快马加鞭地来,不然怎么对得起咱们指导员这番良苦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