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出柜 ...
-
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决赛在北京举行。
俞辰站在会场外,反复检查着模型箱里的每一个细节。
三月的北京风很大,吹乱了他精心梳好的头发。
“紧张?”祁骁递给他一杯热咖啡。
俞辰接过咖啡,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有点。听说评委里有几个行业大牛。”
“你比他们强多了。”祁骁自然地帮俞辰整理领带,动作熟练得仿佛做过无数次,“记住,你的设计是独一无二的。”
过去两个月,这个老社区改造方案几乎成了他们共同的“孩子。”
祁骁用金融模型优化了商业区的布局,俞辰则熬了无数个通宵完善设计细节。
现在,它终于要接受专业评审的检验了。
“走吧。”俞辰深吸一口气,“该进场了。“
会场内人头攒动,二十位决赛选手正在各自的展位前做最后准备。
俞辰找到自己的位置,开始布置模型和展板。
祁骁作为陪同人员,帮他递工具、调整灯光。
“需要我去看看评委名单吗?”祁骁问。
俞辰摇头:“看了更紧张。反正迟早要——”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目光凝固在会场入口。
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与几位评委交谈——祁父。
“他怎么在这?”俞辰的声音有些发抖。
祁骁的表情瞬间冷了下来:“我问问,“他掏出手机快速发了条消息,很快收到回复:“...他是临时替换的评委。李家安排的。”
俞辰的胃部一阵绞痛。
李家——那个要与祁骁“联姻“的李氏集团。
这绝对不是巧合。
祁骁握住俞辰的手,力道大得几乎让他疼痛:“别管他。用你的设计说话。”
答辩开始了。
每位选手有二十分钟展示时间和十分钟问答环节。
俞辰的序号靠后,这让他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其他参赛者,也意味着更多时间煎熬。
祁父坐在评委席中央,表情严肃。
每当有选手答辩时,他都会提出几个尖锐的问题,有几个选手甚至被他问得哑口无言。
“别看他。”祁骁在俞辰耳边低语,“看我的眼睛。”
俞辰转向祁骁,那双平日里冷静自持的眼睛此刻满是坚定与信任。
他慢慢找回了呼吸的节奏。
“下一位,江城大学俞辰。”
俞辰深吸一口气,走上展示台。
灯光有些刺眼,他看不清评委席上的面孔,这反而让他放松了些。
“...老社区不仅是建筑集合,更是居民共同记忆的载体。我的设计旨在保留这种集体记忆的同时,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讲解深入,俞辰越来越放松。
他谈起社区调研中的趣事,谈起如何将居民的反馈融入设计,谈起祁骁帮他优化的商业区人流模型。
评委们不时点头,有人甚至露出微笑。
直到问答环节。
“俞同学,”一个冷硬的声音响起,“你的设计看起来很'美',但经济效益呢?这种程度的社区改造,投资回报周期有多长?”
俞辰眯起眼睛,终于看清提问者——祁父。
“祁先生问得好。”俞辰保持专业微笑,“事实上,我的财务模型显示,这个项目五年内就能回本。”他调出一组图表,“保留原有结构大大降低了拆建成本,而商业区的创新布局提高了租金溢价...”
祁父皱眉:“纸上谈兵。真实市场情况复杂得多。”
“所以我做了压力测试。”俞辰点击下一页,“即使在经济下行情况下,最坏结果也只是回报周期延长到七年。而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祁父冷笑,“投资者关心的是利润,不是'社会效益'。”
会场安静下来。
其他评委交换着眼色,但没人插话。
俞辰感到脸颊发热,正要反驳,一个声音突然从观众席响起:
“抱歉打断,但我认为俞同学的观点很有价值。”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站起来的祁骁。
俞辰瞪大了眼睛——祁骁从不做这种出风头的事。
“现代投资理念早已超越单纯利润考量。”祁骁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也就是ESG标准——已经成为评估项目的重要指标。俞同学的设计恰恰符合这一趋势,这也是为什么类似项目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投资者青睐。”
祁父的脸色变得铁青:“这位是...?”
“江城大学金融系祁骁。”祁骁直视父亲,“也是俞辰的男朋友。”
会场一片哗然。
俞辰感到一阵眩晕,既因为祁骁公开出柜的大胆举动,也因为那句“男朋友”说得如此自然骄傲。
主持人赶紧打圆场:“呃...谢谢这位同学的补充。俞同学,请继续。”
俞辰稳住心神,完成了答辩。
最后,他向评委席鞠了一躬,特别对着祁父的方向:“感谢所有批评和建议,它们让我成为更好的设计师...和更坚强的人。”
掌声响起。
俞辰不确定自己的表现如何,但当他走回座位时,祁骁紧紧握住了他的手,掌心温暖而坚定。
颁奖环节,俞辰获得了“最佳创新奖。”虽然不是最高奖项,但评委代表——一位著名女建筑师——特别表扬了他的“人文关怀与商业敏锐的独特结合。”
“这个奖也是你的。“回酒店的路上,俞辰对祁骁说,“没有你的财务模型和建议,我走不到这一步。”
祁骁摇摇头:“设计是你的,创意是你的,我只是锦上添花。”
他们牵着手走在陌生的城市街头,十指相扣。
北京的夜空罕见地能看到星星,俞辰仰头望着,突然笑了:“你爸刚才的表情...像生吞了只青蛙。”
祁骁也笑起来:“他没想到我会公开出柜。其实...我也没想到。”
“后悔吗?”
“一点也不。”祁骁停下脚步,转向俞辰,“我爱你,这没什么好隐瞒的。”
路灯下,祁骁的眼睛亮得惊人。
俞辰忍不住吻了他,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归属感。
回校后,现实问题接踵而至。
祁父震怒之下切断了祁骁的所有经济来源,包括学费和生活费。
“我可以申请助学贷款。”祁骁平静地说,把信用卡剪成两半,“暑假实习也确定了,是一家小投行,但很有发展潜力。”
俞辰看着他,心疼又骄傲:“我们可以合租校外公寓,比宿舍便宜。我接了几个设计私活,够付首月房租。”
他们找到一间离学校不远的老公寓,只有三十平米,但采光不错。
搬进去那天,两人只有两个行李箱的行李和一张二手市场淘来的床垫。
“从豪门少爷到无产阶级。”俞辰开玩笑地说,把最后一件衣服挂进衣柜,“感觉如何?”
祁骁坐在地板上组装二手书桌:“...自由。”
这个简单的词语道尽一切。
那天晚上,他们挤在窄小的床垫上,分享着同一碗泡面,计划着未来。
祁骁的实习,俞辰的毕业设计,可能的考研方向...以及等经济宽裕后,要养一只猫。
“就叫它'梵高'。“俞辰说,“纪念我们学校的猫大爷。”
祁骁笑着吻他的发顶:“好。”
日子虽然拮据,却充满希望。
祁骁每天早出晚归实习,俞辰则一边完成学业一边接设计项目。
周末,他们会去超市买打折食材,回家尝试做菜——结果通常很糟糕,但笑声不断。
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月,祁骁收到了实习公司的正式录用通知,起薪虽然不高,但晋升空间大。
同一天,俞辰得知他的毕业设计被推荐参加国际青年建筑师展。
“我们要庆祝一下。“祁骁说,“去那家火锅店?”
“太贵了。”俞辰摇头,“不如买食材回来自己做?”
最终他们折中选择了学校后门的小餐馆,点了两份招牌牛肉面和一瓶啤酒,分享着喝。
“记得我们第一次吃饭吗?”俞辰突然问,“为了庆祝辩论赛胜利。”
祁骁微笑:“你为了最后一份糖醋排骨差点跟人打起来。”
“而你像个土豪一样甩出几张钞票。”
“那时候我真讨厌你。”
“我也讨厌你。”俞辰笑着碰了碰祁骁的啤酒杯,“现在呢?”
祁骁的眼神柔软下来:“现在我爱你。比昨天多一点,比明天少一点。”
毕业典礼那天,阳光明媚。
作为金融系第一名,祁骁被选为毕业生代表发言。
俞辰坐在建筑系的方阵里,看着那个挺拔的身影走上讲台。
“...大学四年,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思考与选择。”祁骁的声音在礼堂中回荡,“有人告诉我,人生应该遵循既定路线——好学校,好工作,门当户对的婚姻。但我在这里学到的最重要一课是:真正的成功,是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他的目光扫过观众席,在俞辰身上停留:“所以今天,我想公开感谢一个人。
我的男友,建筑系的俞辰。谢谢你教会我勇敢,教会我坚持,教会我去爱那些'不实用'的美...”
礼堂先是寂静,随后爆发出掌声和口哨声。
俞辰感到眼眶发热,视线模糊。
台上的祁骁微笑着,阳光为他镀上一层金边,像极了他们初见时的样子。
典礼结束后,他们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拍照——图书馆前,辩论社活动室外,篮球场边,还有那棵被俞辰救过的老梧桐树下。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俞辰摸着梧桐树粗糙的树皮,“你毁了我的颜料,我毁了你的球鞋。”
祁骁从背后环住他的腰:“然后命运把我们塞进了同一间宿舍。”
“最糟糕的安排。”
“最好的意外。”
毕业后,祁骁正式入职投行,俞辰则进入一家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
他们在公司附近租了间稍大的公寓,终于买了张真正的床,还领养了一只橘猫,当然叫它“梵高。”
两年后,当祁骁升任项目经理,俞辰也独立负责第一个大型项目时,他们决定去旅行。
目的地是云山——那座他们曾经在闲聊中提过的小镇,以古老的寺庙和美丽的日出闻名。
云山寺比想象中更幽静。古木参天,钟声悠远。
他们住在寺庙的客房里,每天听着晨钟起床,跟着僧人吃素斋,在茶室一坐就是半天。
第三天清晨,祁骁拉着睡眼惺忪的俞辰来到寺庙后山的观景台。
太阳刚刚升起,云海翻腾,宛如仙境。
“我有东西给你。”祁骁突然说,从口袋里掏出一根枯枝,在沙地上画了起来。
俞辰好奇地看着——那是一个戒指的形状,简单但完美。
“俞辰,”祁骁单膝跪地,仰头看着他,“你愿意...成为我的合法丈夫吗?”
阳光洒在祁骁脸上,为他镀上一层金边。
俞辰想起六年前那个雨天,浑身湿透的祁骁站在宿舍门口的样子。
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这段始于冲突的关系会走向何方。
而现在,答案如此清晰。
“有戒指吗?”俞辰故意问,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祁骁笑了:“回去就买。先欠着。”
俞辰拉起他,吻住那双曾说过无数毒舌话语,也说过最动人情话的嘴唇:“我愿意。不过...”他从旁边摘了两片树叶,卷成杯状,倒上随身带的水,“以茶代酒,先干为敬。”
祁骁接过另一片“茶杯”,两人在云海日出的见证下完成了最简陋也最神圣的仪式。
五年后,江大校友会新大楼落成。
作为主要设计师的俞辰和投资方代表的祁骁一起出席了剪彩仪式。
这座融合了现代技术与传统美学的建筑,底层保留了一间小小的禅室,里面永远飘着茶香与檀香交织的气息。
剪彩后,有记者问这对业界著名的伴侣:“你们的风格如此不同,如何做到完美合作?”
祁骁看了俞辰一眼,微笑回答:“就像茶与檀香——看似不相干,却能在空气中找到和谐的平衡。”
俞辰笑着补充:“而且我们都相信,最好的设计,和最好的人生,都需要一点不完美才真实。”
活动结束后,他们手牵手走过江大校园。
梧桐树依然枝繁叶茂,图书馆的玻璃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篮球场上,一群新生正在比赛,欢呼声传得很远。
“要去看看317吗?”祁骁突然问。
俞辰摇摇头:“让它留在记忆里吧。我们的宿舍,我们的战场,我们的...初恋之地。”
他们相视一笑,继续向前走去。
身后,梧桐树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
像在目送这对恋人走向更远的未来。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