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理解 ...

  •   计算机实验室的荧光灯在深夜依然亮着。

      池觉揉了揉酸痛的眼睛,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行像是要钻进他的大脑。

      已经凌晨一点了,宿舍早就锁门,但他不想回去——这个网站必须今晚完成。

      “再调试一次...”他小声嘀咕,按下了F5刷新键。

      网页缓缓加载,顶部是“乖宝与觉哥的回忆录”几个艺术字,下方是一个密码输入框。

      池觉输入“722”,页面顺利跳转。

      一张张照片呈现出来——七岁的江辞蜷缩在砖窑角落,九岁的江辞在电子琴前专注的侧脸,十四岁的江辞递出生日礼物的瞬间,每张照片旁边都有一段文字,记录着当时的点滴。

      这是他想出的新策略。

      既然江辞对直接的情感表达如此抗拒,或许可以通过他们共同的记忆和江辞擅长的数字密码来沟通。

      网站设置了双重验证——只有知道特定密码(他们的初遇日期7月22日)并且能解出隐藏数学题的人才能看到完整内容。

      保存好所有文件,池觉伸了个懒腰,关节发出抗议的响声。

      窗外,江大的校园沉浸在静谧的黑暗中,只有几盏路灯孤独地亮着。

      他掏出手机,发现有三条未读消息——两条来自室友询问去向,一条来自张雨欣:

      “听说你生病了?小微说今天在数学系看到江辞,他好像很着急地买了药。”

      池觉的嘴角不自觉上扬。

      昨天他发烧昏倒,江辞虽然表面冷淡,但还是照顾了他一整晚,今早甚至还发短信问他退烧没有。

      这种细微的关心,对普通人来说再平常不过,但对江辞而言却是巨大的进步。

      收拾好背包,池觉轻手轻脚地离开实验室。

      秋夜的凉风拂过脸颊,带着些许落叶的气息。

      他决定绕路经过阳光公寓——虽然知道这个点江辞肯定睡了,但就是想离他近一点。

      公寓七楼的窗户黑漆漆的,但池觉还是驻足看了好一会儿。

      五年前那个雨夜,江辞也是像这样消失在他的生活中,只留下一张写着“72”的纸条。

      现在他们之间的距离缩短到只有几百米,却依然像隔着一道无形的墙。

      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一条消息:“看楼下。”

      池觉猛地抬头,七楼的灯依然没亮,但公寓入口处多了一个瘦高的身影。

      ——江辞穿着深蓝色睡衣,手里拿着手机,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你...你怎么还没睡?”池觉小跑过去,声音因惊喜而微微发颤。

      江辞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计算,你会在48小时内再次出现。”他的语气平静得像在陈述一个数学定理,“概率87%。”

      “所以你一直在等我?”池觉的心跳加速。

      “不是等。”江辞纠正道,“是预测准确。”

      这种典型的江辞式回答让池觉笑出声来:“好吧,数学天才,那你的预测模型有没有告诉你,我现在饿得要死?”

      江辞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凌晨一点三十七分。不健康。”

      “生病的人需要补充能量嘛。”池觉厚着脸皮说,“附近有家烧烤摊通宵营业...”

      “不。”江辞转身走向电梯,“我有面条。”

      这个简单的邀请让池觉愣在原地,直到电梯门快要关上才反应过来,一个箭步冲进去。

      电梯狭小的空间里,他能闻到江辞身上淡淡的薰衣草香气,混合着一丝墨水的味道。

      江辞的公寓和昨天一样整洁得不真实。

      池觉注意到书桌上的相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沓整齐的试卷,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

      “你批改作业?”池觉好奇地凑近看,“这是...小学生的数学题?”

      “福利院。”江辞简短地回答,从橱柜里拿出一包挂面,“周三周五。”

      池觉恍然大悟:“所以你每周去福利院是教孩子们数学?”

      江辞点点头,烧水的动作精准得像在实验室做实验。

      他放面条的时间掐得恰到好处,甚至不需要看钟表。

      “我能去看看吗?”池觉突然问,“下次你去福利院的时候。”

      水壶的蒸汽在江辞面前形成一片白雾,让他的表情变得模糊:“为什么?”

      “因为...”池觉搜肠刮肚想找个合理的理由,“我计算机课要做一个关于特殊教育的项目。”

      江辞用筷子搅动面条,没有立即回答。当他把煮好的面端到茶几上时,才淡淡地说:“周六上午。十点。”

      这就是同意了。

      池觉强忍住欢呼的冲动,低头吃起面来。

      味道出乎意料的好,简单的阳春面加了葱花和一点香油,正是他喜欢的口味。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样吃?”池觉忍不住问。

      江辞坐在对面的沙发上,双手放在膝盖上:“观察,你讨厌醋,喜欢葱。每次吃面都先喝汤。”

      这些细节连池觉自己都没注意过。

      江辞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又一次让他震惊。

      ——这个男孩记得关于他的每一个微小习惯,却假装漠不关心。

      吃完面,池觉主动洗碗。

      厨房的窗户正对着江大的钟楼,此刻指向凌晨两点四十五分。

      “我该走了。”池觉擦干手,“明天...不对,今天还有早课。”

      江辞点点头,送他到门口,在池觉跨出门槛的一刻,他突然开口:“网站。”

      “什么?”池觉转身,心跳漏了一拍。

      “你昨晚说梦话了。”江辞的眼睛在走廊昏暗的灯光下深不见底,“关于网站。”

      池觉的耳根发热,他确实梦到江辞看到了那个网站,但没想到自己会说梦话,“只是个...小项目。”他含糊其辞,“关于我们小时候的。”

      江辞的表情没有变化,但池觉注意到他的手指在门框上轻轻敲击——两下,停顿,三下。

      2:30?

      还是23?

      这个习惯从童年延续到现在,但含义依然是个谜。

      “晚安,乖宝。”池觉轻声说,趁江辞还没反应过来就溜进了电梯。

      周六早晨九点五十,池觉站在阳光公寓楼下,手里提着两杯豆浆和一袋小笼包。

      他特意提前到了,不想让江辞有任何改变主意的机会。

      江辞准时在十点整出现,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肩上挎着个帆布包。

      看到池觉手里的早餐,他微微皱眉:“浪费时间,福利院有早餐。”

      “但我想和你一起吃。”池觉厚着脸皮递过一杯豆浆,“你喜欢的甜度。”

      江辞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

      两人沉默地走向公交站,池觉时不时偷瞄身旁的人。

      阳光下,江辞的侧脸线条干净利落,睫毛在脸颊上投下细小的阴影,比五年前更加成熟,却依然带着那种与世隔绝的气质。

      72路公交车准时到达。

      上车后,江辞径直走向最后一排角落的位置,池觉紧随其后。

      “孩子们多大?”池觉试图开启话题。

      “6到12。”江辞回答,眼睛盯着窗外,“特殊需求。自闭症,唐氏,ADHD。”

      “你教他们什么水平的数学?”

      “基础。但李小盾...”江辞停顿了一下,“可以学代数。”

      池觉惊讶地挑眉:“小学生学代数?”

      “天赋。”江辞的语气罕见地带着一丝温度,“像我一样。”

      这个简单的自我评价让池觉心头一热。

      江辞终于开始正视自己的价值,不再把自己看作“累赘。”

      福利院是一栋三层的白色建筑,周围绿树成荫。

      刚进门,一个小炮弹就冲了过来:“江老师!”一个戴眼镜的男孩紧紧抱住江辞的腿,“我解出来了!那道鸡兔同笼的问题!”

      江辞罕见地露出了微笑,轻轻拍了拍男孩的头:“很好,李小盾。”

      更多孩子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喊着“江老师。”

      池觉站在一旁,惊讶地看着江辞被孩子们簇拥的场景——这个在学校独来独往的人,在这里却像个受欢迎的明星。

      “你是江老师的朋友吗?”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孩好奇地问池觉。

      “我...”池觉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哥哥。”江辞突然说,声音很轻但足够清晰,“他是我哥哥。”

      这两个字像电流一样穿过池觉全身。

      五年来,江辞第一次承认他们的关系,即使只是对孩子们。

      “江老师有哥哥!”孩子们欢呼起来,像是发现了什么重大秘密。

      一个小男孩甚至大胆地拉了拉池觉的衣角:“你也会数学吗?像江老师一样厉害?”

      “呃,没他厉害。”池觉蹲下身,与孩子平视,“但我会编程,就是用数学让电脑做事。”

      “酷!”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能教我们吗?”

      江辞拍了拍手:“上课时间,先数学,再电脑。”

      就这样,池觉意外地成为了助教。

      教室里,江辞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讲解基础算术,池觉则负责照顾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令他惊讶的是,江辞对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都了如指掌——谁需要更多视觉辅助,谁对声音敏感,谁能接受挑战。

      课间休息时,一位慈祥的中年女性走进教室:“小江,这位是?”

      “院长好。”江辞罕见地用了敬语,“这是池觉,我...哥哥。”

      院长眼睛一亮:“池觉!天啊,我听过太多关于你的事了。”她热情地握住池觉的手,“我是王院长,江辞来我们这儿三年了。”

      “三年?”池觉惊讶地看向江辞,“你从特教学校毕业后就来了?”

      江辞点点头,转身去整理教具,显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王院长把池觉拉到走廊上:“江辞是我们最好的志愿者,那些孩子平时连自己父母的话都不听,却对他言听计从。”她压低声音,“我想是因为他真正理解他们。”

      “他从来没提过这些...”池觉喃喃道。

      “他当然不会。”王院长笑了,“那孩子做了好事从不说,你知道吗?他用自己的奖学金给孩子们买了那架电子琴,还每周免费上音乐课。”

      池觉的心像被什么东西重重撞了一下。

      那个曾经对音乐有特殊反应的男孩,现在把这份天赋传递给了其他孩子。

      “王院长,能告诉我江辞这些年是怎么过的吗?”池觉忍不住问,“他离开家后...”

      院长的表情变得复杂:“他先在阳光之家待了两年,那时还几乎不说话,后来因为数学天赋被特教学校破格录取,住在学校宿舍。”她顿了顿,“三年前他主动联系我们,说要当志愿者。一开始我们很犹豫,毕竟他自己也是特殊需求者,但事实证明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有没有提起过我们家?”

      “很少。”院长摇摇头,“但每年7月22日,他都会请一天假。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你们相遇的日子。”

      这个细节让池觉的眼眶发热。

      江辞记得,他全都记得,只是选择把这些记忆锁在心里最深的角落。

      教室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池觉和院长冲进去,看到一个男孩倒在地上抽搐,口吐白沫。

      “小盾!”院长惊呼,“他的癫痫又发作了!”

      还没等池觉反应过来,江辞已经一个箭步冲上前。

      他动作娴熟地将孩子侧卧,垫上软垫防止咬伤舌头,同时用平静的声音指挥其他孩子退后:“不要怕。数到100,就好了。”

      池觉震惊地看着江辞专业而冷静的处理方式。

      这不是第一次遇到癫痫发作的人能做出的反应,而是经过专门训练的结果。

      五分钟后,发作停止,孩子恢复意识但显得疲惫不堪。

      江辞轻轻擦去他脸上的汗水,低声说了什么,孩子虚弱地点点头。

      “救护车已经在路上了。”王院长打完电话回来,“江辞,你太棒了,你怎么知道该怎么处理?”

      江辞的眼睛看向远处:“自学。”

      当医护人员将孩子抬上担架时,池觉注意到江辞的手在微微发抖。

      他本能地想握住那只手给予安慰,但想起江辞不喜欢突然的身体接触,改为轻轻碰了碰他的肩膀:“你做得很好。”

      江辞没有回应,但池觉感觉到他紧绷的肩膀稍微放松了一些。

      剩下的课程在平静中结束。

      孩子们似乎对突发事件习以为常,很快又投入到学习中。

      中午,福利院提供了简单的午餐,池觉和江辞与孩子们一起在食堂吃饭。

      “江老师,”一个小女孩好奇地问,“你小时候也像小盾一样会突然睡着吗?”

      江辞摇摇头:“不一样。我...不说话。”

      “但现在你说得可好了!”另一个男孩插嘴,“是不是因为你很努力?”

      江辞的目光不经意间与池觉相遇:“因为...有人不放弃。”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轻轻转动了池觉心中的某把锁。

      五年的分离,无数的误解和痛苦,在这一刻似乎都有了意义。

      回程的公交车上,池觉终于鼓起勇气问出那个盘旋在心头一上午的问题:“你为什么学癫痫急救?”

      江辞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沉默了很久才回答:“以防...我需要时...没人知道怎么做。”

      这个回答背后隐含的孤独让池觉心如刀绞。

      他想起了小时候江辞第一次在他面前情绪崩溃的场景,当时全家人都手足无措,只能看着他伤害自己。

      “现在我知道了。”池觉轻声承诺,“下次,我会帮你的。”

      江辞转过头,黑眼睛直视着他:“没有下次。我好了。”

      “我知道,但万一...”

      “我好了。”江辞重复道,语气更加坚定。

      池觉突然明白了——江辞不是在陈述事实,而是在表达一个愿望。

      他希望自己“好了”,不再需要别人的帮助,不再是任何人的负担。

      “好吧。”池觉选择尊重这个意愿,转移了话题,“下周你还来福利院吗?我能一起吗?”

      江辞的睫毛微微颤动:“随你。”

      这是他能得到的最好的回答了。

      下车后,两人并肩走回阳光公寓。

      秋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江辞,”在分别前,池觉突然说,“我做了个网站,关于我们小时候的。密码是722。”

      江辞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但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反应。

      “只是想让你知道,”池觉继续说,“那些回忆对我来说很珍贵。不管你信不信,遇见你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意外。”

      江辞的眼睛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嘴唇微微张开又合上,最终只是点了点头,转身走进公寓大楼。

      池觉站在原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身影消失在电梯门后。

      他知道江辞会去看那个网站——好奇心最终会战胜抗拒。

      而网站上那些照片和文字,那些被小心保存的记忆,或许能成为打破心墙的第一把锤子。

      回到宿舍,池觉立刻打开电脑检查网站访问记录。

      果然,在他离开后不久就有一个来自数学系IP的访问,但访客没有尝试输入密码就退出了。

      “慢慢来,乖宝。“池觉轻声自语,更新了几张今天在福利院偷拍的江辞和孩子们的照片,“我们有的是时间。”

      窗外,夕阳西下,将整个校园染成金色。

      池觉想起小时候教江辞认识颜色的日子,那个只对蓝色有反应的男孩,现在穿着白色T恤站在一群孩子中间,像一束光照进那些特殊的小生命里。

      或许,池觉想,江辞需要的不是被保护,而是被理解,不是被照顾,而是被看见。

      ——看见他不再是那个需要牵着手的男孩,而是一个能够照亮他人的独立个体。

      这个认知既令人欣慰又带着些许失落。

      但无论如何,池觉决定,这次他会以江辞需要的方式爱他,而不是自己习惯的方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