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争执 ...

  •   全国医疗科技峰会前一周,“清黎科技”的办公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程以清和沈黎几乎住在了这里,日夜不停地完善演示材料和产品原型。

      窗外的樱花已经凋谢,嫩绿的新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但两人无暇欣赏。

      “最后测试一次。”程以清小心翼翼地为沈黎戴上最新版原型机,“这次我调整了高频段的信号处理算法。”

      沈黎闭上眼睛,专注地感受着传入耳中的声音。

      程以清播放了一段包含各种频率的音频,从低沉的男声到清脆的鸟鸣。

      “低音更饱满了...女声也清楚多了。”沈黎睁开眼,惊喜地说,“但钢琴的高音部分...还是有点刺耳。”

      程以清迅速记下反馈,调整参数。

      这已经是本周第二十三次迭代,每个微小的改进都需要无数次测试。

      沈黎的耳蜗因为长时间佩戴已经发红,但他坚持不肯休息。

      “峰会演示稿改好了吗?”程以清边调试边问。

      沈黎点点头,打开电脑上的PPT:“按你建议的...简化了技术细节,增加了用户案例。”他犹豫了一下,“但现场演示...还是你来吧。我怕...”

      “怕什么?”程以清抬头看他。

      “听不清问题...回答不好。”沈黎的声音越来越小,“台下那么多专家...”

      程以清放下工具,走到沈黎面前蹲下:“沈黎你听着,这个项目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它源自真实需求。没有人比你更能代表我们的目标用户。”他握住沈黎的手,“而且我会一直在旁边,听不清的问题我来重复,好吗?”

      沈黎深吸一口气,终于点头答应。

      程以清笑着吻了吻他的指尖:“这才是我认识的沈黎,勇敢直面挑战。”

      办公室门被敲响,李岩探头进来:“快递,峰会参展证到了。”他递过两个精致的挂牌,“哇,你们居然分到了主展区?那可是大公司的位置!”

      程以清接过参展证:“我爸帮的忙。”他转向沈黎,“看,连命运都在帮我们。”

      沈黎勉强笑了笑,但眼神依然忐忑。

      等李岩离开后,他小声问:“如果...如果投资人问起盈利模式怎么办?我们还没想清楚...”

      “实话实说。”程以清胸有成竹,“前期专注技术突破,后期再考虑商业化。医疗科技投资人都明白,这类产品需要长期投入。”

      尽管程以清表现得信心十足,夜深人静时,他也会盯着天花板失眠。

      父亲介绍的风投机构都是行业翘楚,如果搞砸了,不仅辜负了父亲的期望,更可能断送项目前途。

      但每当这时,沈黎均匀的呼吸声总能让他平静下来——无论如何,他们至少还有彼此。

      峰会当天清晨,沈黎在酒店洗手间里反复调整着领带,镜中的自己西装革履,陌生得让他心慌。

      耳蜗上的原型机比平时的大一些,但被发型巧妙地遮掩了。

      “完美。”程以清从身后抱住他,下巴搁在他肩上,“今天你会是全场焦点。”

      沈黎转身替他整理领带:“紧张吗?”

      “有你在就不紧张。”程以清吻了吻他的鼻尖,“记住我们的暗号:如果你需要休息,就摸一下耳蜗。”

      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各家公司的展台争奇斗艳。“清黎科技”的展位虽小,但位置极佳,正对着主会场入口。

      程以清忙着调试设备,沈黎则摆放宣传册,两人的手时不时因紧张而发抖。

      九点整,峰会正式开始。

      人流涌入展区,很快就有参观者驻足他们的展台。

      起初只是好奇的询问,但随着演示进行,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的系统通过捕捉特定脑电波活动,针对性地强化听觉皮层的信号处理...”程以清流畅地讲解着技术原理,然后示意沈黎,“接下来请我的合伙人沈黎为大家分享用户体验。”

      沈黎深吸一口气站到前面。

      起初他的声音有些发抖,但说到自己作为听障者的经历时,渐渐变得坚定:“传统助听设备对我来说就像...隔着厚墙听人说话。而这个系统,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什么是'清晰'...”

      他的真诚打动了在场许多人。

      一位女士甚至摘下眼镜擦了擦眼泪:“我儿子也是听障有问题,你们的产品什么时候能上市?”

      就在气氛热烈时,一个冷峻的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有趣的玩具,但临床数据呢?长期安全性验证呢?”

      人群分开,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男人走上前,胸牌显示他是“声科医疗”的CEO马克。

      这家公司是国内助听器市场的龙头企业。

      程以清镇定地回答:“我们已完成初步临床试验,数据正在整理发表。至于安全性,现有脑机接口技术已经...”

      “大学生创业值得鼓励。”马克打断他,语气居高临下,“但医疗设备不是儿戏,需要大量资金和专业知识。也许你们该考虑把技术卖给成熟企业,而不是自己冒险。”

      沈黎感到程以清的身体绷紧了,连忙接过话头:“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坚持。大公司往往忽略小众需求,而我们了解听障者真正需要什么。”

      马克冷笑一声:“理想主义救不了市场。”他递出一张名片,“等你们碰壁了,可以联系我。当然,届时价格就不会这么理想了。”

      人群中的议论声开始分化,有人赞同马克的现实主义,也有人支持两个年轻人的理想。

      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后方传来:“我认为他们的方向很有价值!”人群再次分开,程安带着几位投资人走了过来,“创新往往来自边缘突破,而不是既得利益者的修修补补。”

      马克的表情瞬间变得恭敬:“程教授!没想到您也对这个...小项目感兴趣。”

      “不仅感兴趣,我还打算投资。”程安的话引起一阵骚动,“我儿子和他的伙伴解决了传统助听设备几十年未能突破的痛点,这难道不值得支持吗?”

      沈黎惊讶地看着程以清,后者同样目瞪口呆

      ——程安从未提过投资的事。

      接下来的场面如同梦幻。

      在程安的引荐下,几位重量级投资人认真了解了他们的技术,并表达了投资意向。

      马克悻悻地离开了,而“清黎科技”的展台前一直排着长队,直到下午闭馆。

      晚上,程安在酒店餐厅订了包间庆祝。

      沈黎坐在程以清旁边,仍觉得一切不真实

      ——短短一天,他们从无人问津的创业团队变成了香饽饽。

      “今天表现很好。”程安难得地举起酒杯,“尤其是沈黎,讲述用户体验那段很有感染力。”

      沈黎红着脸道谢,小口抿着果汁。

      程以清在桌下握住他的手,骄傲地说:“我一直说他是项目的灵魂人物。”

      “不过,”程安放下酒杯,表情变得严肃,“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挑战。投资人的钱不是白拿的,他们会要求明确的商业计划和时间表。”

      程以清点点头:“我们已经有一些想法。先针对重度听障的小众市场,建立口碑后再扩展...”

      “更重要的是临床审批。”程安打断他,“医疗设备监管严格,你们需要专业指导。”他推过一张名片,“这是我朋友,国家医疗器械评审中心的专家,下周约他聊聊。”

      程以清接过名片,突然问:“爸,你为什么改变主意了?我是说...关于投资的事。”

      程安沉默了一会儿,目光在沈黎和程以清之间游移:“因为看到你们在展台上的样子。”他难得地露出微笑,“那种为信念而战的眼神...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了。”

      晚餐后,程安先回房休息。

      程以清和沈黎来到酒店天台,俯瞰城市的万家灯火。

      夜风微凉,沈黎不自觉地往程以清身边靠了靠。

      “今天...像做梦一样。”沈黎轻声说,“你爸爸...真的接受我们了?”

      程以清搂住他的肩膀:“不仅接受,还为你骄傲呢。”他转向沈黎,眼中映着城市的霓虹,“现在相信我们能改变世界了吗,沈先生?”

      沈黎笑着摇头:“不用改变世界...能帮到像我们这样的人就够了。”

      “我们?”程以清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代词。

      沈黎低下头,声音几乎被夜风吹散:“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的技术早点出现,也许我爸爸就不会...”

      程以清心头一紧,将沈黎拉入怀中。

      他知道沈黎的父亲因听力问题抑郁而终,这是沈黎很少提及的伤痛。

      “他会为你骄傲的。”程以清轻吻沈黎的发顶,“就像我爸今天为我骄傲一样。”

      沈黎在他怀里轻轻点头,泪水无声地浸湿了程以清的衬衫。

      远处,城市的灯光如同星辰般闪烁,见证着这个既甜蜜又苦涩的时刻。

      峰会第二天,一个意外访客来到他们的展台

      ——江城大学心理学系的任一教授,沈黎的导师。

      “沈黎,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任一看了看展板,“原来你请假就是为了这个创业项目?”

      沈黎顿时紧张起来:“教授...我本来想...”

      “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任一出人意料地表示赞赏,“实际上,我最近也在做听力障碍与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也许我们可以合作?”

      程以清立刻抓住机会:“太好了!我们正需要认知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指导。“

      三人相谈甚欢,约定下周在江大详谈合作事宜。

      任一临走时,意味深长地看了沈黎一眼:“对了,期中论文延期一周交,但别太耽误学业。”

      沈黎连连点头,等教授走远才长舒一口气:“吓死我了...还以为要挨批。”

      程以清笑着捏他的脸:“大学霸也有怕老师的时候?”

      下午撤展时,程安带着一位戴金丝眼镜的男子过来:“以清,沈黎,这是明德创投的张总,对你们项目很感兴趣。”

      张总礼貌地握手,然后直奔主题:“技术很新颖,但我们关心商业化路径。你们计划如何定价?目标市场规模有多大?”

      程以清和沈黎对视一眼,有些措手不及——这些问题确实还没深入考虑过。

      “我们初步设想...”程以清硬着头皮回答,“走高端定制路线,先服务重度听障人群...”

      “太小众了。”张总摇头,“除非价格定得极高,否则难以覆盖研发成本。”

      沈黎突然开口:“为什么不...反过来想?”见张总露出疑惑的表情,他继续道,“先做高端树立品牌,同时开发简化版APP,让普通听障者也能受益...等技术成熟再降低成本。”

      张总眼前一亮:“有意思,分层产品线。”他掏出名片,“下周来我办公室详谈,带上详细计划书。”

      送走张总后,程安难得地拍了拍沈黎的肩:“聪明的思路。记住,投资人既要看情怀,也要看回报。”

      回江城的火车上,兴奋了一整天的沈黎终于撑不住,靠在程以清肩上睡着了。

      程以清轻轻调整姿势让他睡得更舒服,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思绪万千。

      两天前,他们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现在,已经有多家风投伸出橄榄枝。

      这种转变快得令人眩晕,但程以清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回到学校后,荣誉与压力同时降临。

      校报要采访他们,创业园给了更大办公室,甚至校领导都约谈表示支持。

      但随之而来的是繁重的工作——修改商业计划书、准备投资会议、应付课程作业,两人忙得脚不沾地。

      周四下午,沈黎在心理学楼前等程以清时,遇到了室友许晓。

      “哇,校园名人!”许晓夸张地鞠躬,“能给我签个名吗?”

      沈黎笑着推他:“别闹...”

      “说真的,你们项目太酷了。”许晓正经起来,“我表妹也是听障,用了市面上所有助听器都不理想。”

      沈黎立刻来了兴趣:“她多大了?听力损失是什么类型?也许可以试用我们的原型机...”

      两人聊得正欢,程以清匆匆赶来,脸色异常苍白:“抱歉迟到了,刚开完投资会议。”

      林晓识趣地告辞。

      沈黎担忧地看着程以清:“怎么了?会议不顺利?”

      程以清摇摇头,拉着沈黎走向僻静处:“明德张总提出了投资条件...要求我们毕业后全职投入公司,至少五年内不能读研。”

      沈黎瞪大眼睛:“那你的深造计划...”

      “不仅如此,”程以清声音发紧,“他还要求控股,说大学生创业需要'专业指导'。“他苦笑一声,“所谓的'指导'就是慢慢收购我们的股份,直到我们出局。”

      沈黎握住他冰凉的手:“拒绝他...我们找别的投资人。”

      “问题是...”程以清疲惫地揉着太阳穴,“其他风投也有类似要求。在他们眼里,我们只是有想法的年轻人,不是真正的企业家。”

      夕阳西下,两人沉默地坐在长椅上。

      远处传来下课学生的欢笑声,对比之下更显凄凉。

      “也许...”沈黎犹豫地开口,“我们太着急了?先完成学业,积累更多经验再...”

      “那项目怎么办?原型机怎么办?那些等着帮助的听障者怎么办?”程以清突然激动起来,“你不知道今天有个母亲哭着求我们救救她即将失聪的女儿!”

      沈黎被这突如其来的爆发震住了。

      程以清立刻后悔,抱住他道歉:“对不起...我不该冲你发火。只是...压力太大了。”

      沈黎轻轻回抱他:“我明白...我们一起想办法。”

      当晚,程以清在办公室通宵修改商业计划书,试图找到既能吸引投资又能保持自主权的方案。

      凌晨三点,他疲惫地趴在桌上睡着了,梦见自己被无数双手拉扯,而沈黎站在远处,怎么也够不到。

      醒来时,他发现身上多了条毯子,桌上放着热腾腾的豆浆和包子。

      沈黎留了张字条:「去上课了,记得吃早餐。爱你。」

      简单的两个字“爱你”让程以清的眼眶发热。

      无论前路多难,至少他们还有彼此。

      他拿起手机,给沈黎发了条消息:「谢谢。我也爱你。今晚我们好好谈谈。」

      发完消息,程以清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清黎科技长期发展规划》。

      如果投资人只看重短期利益,那他就制定一个让他们无法拒绝的长远蓝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