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第一节:忆当年
刘大华坐在自家小院的摇椅上,望着天边那一抹残阳,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童年。那是一段刻在他灵魂深处的岁月,饱含着艰辛与苦涩,却也蕴藏着温暖与希望。
他记得,从记事起,贫困就如同一团驱不散的阴霾,紧紧笼罩着他们那个家。那是一间破旧不堪的土坯房,每逢下雨,便是一场灾难。雨滴无情地穿透那千疮百孔的屋顶,屋内瞬间变成了水帘洞。床铺被打湿是家常便饭,一家人只能无奈地蜷缩在角落里,紧紧依偎着,用仅有的破布和蓑衣试图遮挡雨水,满心期盼着这恼人的雨能快些停歇。
吃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从来都不是一种享受,而仅仅是为了生存。每天的饭桌上,几乎都是粗粮野菜,粗糙的口感和苦涩的味道充斥着口腔。偶尔能吃上一顿白米饭,那简直是如同过年般的奢侈。那粒粒饱满的白米,在嘴里咀嚼出的香甜,能让他回味许久。至于肉,那更是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者家里有特别喜事的时候,才能有那么一星半点。衣服,永远是补丁摞补丁,哥哥穿小了的衣服,改一改就给弟弟穿。冬天,寒风肆虐,那单薄且满是补丁的衣衫,根本无法阻挡寒冷的侵袭。刘大华的手脚,每年都会长满冻疮,又痒又痛,可他只能默默忍受。
上学,对于刘大华而言,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家里的生计都难以维持,又哪来的钱供他读书呢?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村里其他孩子背着书包,欢声笑语地走向学校,而自己却只能默默地跟着父母在田间劳作。那一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无数次望向学校的方向,心中满是对知识的向往和对同龄孩子能上学的羡慕。
记得有一次,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刘大华跟着父亲去镇上卖家里仅有的一点农产品。父子俩天不亮就出发了,脚下是崎岖不平的山路,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刘大华的小脸被寒风吹得通红,小手也冻得僵硬,但他心里却怀揣着一丝希望,希望这些农产品能卖个好价钱,能让家里的日子稍微好过一点。
到了镇上,他们才发现市场上冷冷清清,人少得可怜。他们的摊位前,少有人驻足问津。父亲那充满期待的眼神,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变得黯淡。刘大华看着父亲焦急又无奈的神情,心里也跟着揪紧。一直到傍晚,太阳都快落山了,终于有个好心人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他们的东西。父亲拿着那来之不易的一点钱,先是买了急需的盐,然后犹豫了一下,还是给刘大华买了一个小小的棒棒糖。
刘大华接过那个棒棒糖,眼里闪烁着惊喜和感动的泪花。他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把那颗小小的糖果放进嘴里,那一刻,甜蜜的味道瞬间在口腔里弥漫开来,仿佛所有的苦难都在这一刻暂时消散。这颗棒棒糖,成为了他童年里最珍贵、最甜蜜的回忆。
那段艰难的岁月,虽然充满了苦涩和泪水,但也正是这些经历,如同一把磨砺之剑,磨炼了刘大华坚韧的性格。他深知生活的不易,也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才能改变命运。
在田间劳作的日子里,刘大华小小的身躯承受着远超他年龄的重担。炎炎夏日,他跟着父母在麦地里挥汗如雨,锋利的麦芒划伤了他稚嫩的手臂,却割不断他对未来的憧憬。秋收时节,他在玉米地里穿梭,掰下一个个沉甸甸的玉米棒子,哪怕肩膀被压得红肿,也从不喊累。
家里的经济状况让他过早地明白了责任的重量。为了节省开支,他跟着父亲上山砍柴,自己学着修补破旧的家具。每一次努力,每一次付出,都是他在向生活宣战,都是他在为未来积攒力量。
刘大华深深地叹了口气,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如今回想起来,依旧让他感到心头沉重。但也正是那段经历,让他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有勇气去面对。因为他知道,曾经的那些苦难,都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的财富,让他变得无比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