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永恒的绽放 ...
六月的阳光像融化的蜂蜜,缓慢地流淌在玫瑰园的每一片花瓣上。江临站在温室中央,凝视着第二代"晚星"的初花——那抹比去年更加深邃的蓝色在晨光中泛着金属般的光泽,花瓣边缘的银白色像是被星星亲吻过的痕迹。
"记录数据?"许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抱着一台平板电脑,头发随意地扎成马尾,额头上还沾着一点泥土。这半年来的园艺工作让她原本白皙的皮肤晒成了小麦色,眼神中的稚气也被一种坚定的光芒取代。
江临递过记录本:"□□5.2厘米,比母株小0.3厘米,但蓝色更纯净。香气有微妙变化,多了些柑橘调。"
许薇快速输入数据,突然停下手指:"江临,你看。"
她指向花株基部——那里冒出了两个新的花苞,形状饱满,颜色已经隐约透出蓝色。这是"晚星"首次在同株上出现多花现象。
"基因稳定了。"江临轻声说,指尖悬在花苞上方却不敢触碰,"你哥哥会为此疯狂的。"
许薇的眼睛亮了起来:"他肯定会连夜做三百组实验记录。"她的语气轻松,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挂在脖子上的吊坠——里面装着一小撮许昭的骨灰,按照他的遗愿撒在了玫瑰园最老的那株"海洋之歌"下。
离开温室时,江临注意到许薇的平板电脑屏保是一张兄妹俩的老照片。许昭大约二十岁,搂着刚上初中的妹妹,两人对着镜头做鬼脸。那种毫无保留的快乐让江临胸口发紧——他从未见过这样的许昭,在他面前,许昭总是那个沉稳的花艺师,温柔而克制。
"下周二是他生日。"许薇突然说,"园主想办个小纪念活动,你会来吗?"
江临点点头,喉咙发紧:"需要我准备什么?"
"带上你的画具就好。"许薇微笑,"大家想看你现场画一幅玫瑰,就像...就像以前那样。"
就像有许昭在旁边指点时那样。这句话没有说出口,但悬在两人之间的空气中。
纪念活动前夜,江临在工作室整理画具时,发现了一本被遗忘的速写本——去年夏天许昭住院期间,他用来记录玫瑰园变化的。翻到中间,一页特殊的素描让他屏住了呼吸:那是许昭最后一次出现在玫瑰园的画面。
画中的许昭跪在"蓝月"后代前,瘦得几乎脱形的背影在温室灯光下显得那么脆弱,右手却稳稳地握着移液管,向培养皿中滴加某种蓝色液体。日期标注是去年六月十七日凌晨三点二十二分——就在他彻底住院前的几个小时。
江临从未记得自己画过这幅画。它像是从记忆深处自动浮现,每一笔都精确得令人心痛。他小心地撕下这页素描,决定明天用它作为纪念活动的开场。
许昭的生日当天,玫瑰园挤满了人——花艺师同行、植物学家、玫瑰园的老顾客,甚至还有几位专程赶来的国外花卉育种专家。所有人都被安排在中央草坪的白色座椅上,面前是一个简易画架和小型展台。
江临站在画架前,手指微微发抖。他原以为自己能平静地讲述许昭的故事,但看到台下那些期待的眼睛,喉咙却像被什么堵住了。许薇坐在第一排,悄悄对他做了个深呼吸的手势——和许昭紧张时常做的一模一样。
"许昭教会我的第一件事,"江临终于开口,声音比预想的稳定,"是不完美的才是真实的。"
他举起那幅深夜素描,投影仪将它放大在身后的白幕上。人群中传来一阵低低的惊叹。
"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礼物——'晚星'蓝玫瑰诞生的瞬间。"江临指向素描中许昭手中的培养皿,"当时他已经在忍受极大的疼痛,却坚持要完成这次实验。因为他相信,科学和奇迹有时候只差一步。"
接下来的半小时里,江临讲述了许昭对蓝玫瑰的执着,他对花卉那种近乎虔诚的热爱,以及他如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关心着玫瑰园的每一株植物。台下有人悄悄拭泪,有人会心微笑,更多人则是专注地听着,仿佛要把这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的故事刻进记忆。
"今天,我想用许昭最熟悉的方式纪念他。"江临转向画架,铺开一张水彩纸,"请大家安静地看一朵玫瑰绽放的过程。"
他选择了最传统的水彩技法,从最浅的底色开始,一层层叠加色彩。台下鸦雀无声,只有画笔在纸面摩擦的沙沙声和偶尔的风拂过玫瑰丛的轻响。江临完全沉浸在创作中,甚至忘记了这是一场公开表演——在他眼中,只有那朵正在纸上逐渐成型的"晚星",和记忆中许昭评价他作品时微微歪头的模样。
两小时后,画作完成。江临退后一步,惊讶地发现这幅作品比他预想的更加生动——蓝玫瑰在晨光中绽放的姿态,叶片上凝结的露珠,甚至背景中模糊的温室轮廓,都带着一种奇异的生命力,仿佛许昭正站在他身后轻声指点。
掌声雷动时,江临才恍然回神。许薇走上前,手里捧着一个玻璃罩,里面是那朵永不腐烂的初代"晚星"。
"按照哥哥的遗愿,"她的声音有些颤抖,"这朵花将捐赠给国家植物博物馆永久收藏。但在此之前..."她打开玻璃罩,轻轻取下一片花瓣递给江临,"这一片留给你。"
花瓣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叶脉清晰如初。江临小心地接过,指尖传来微微的凉意,像是触碰到了某个永恒的瞬间。
活动结束后,园主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玫瑰园将设立"许昭蓝玫瑰培育基金",专门支持年轻花卉育种师的研究。作为首个资助项目,许薇将在秋季前往荷兰深造现代花卉育种技术。
"你会一起去吗?"整理场地时,许薇突然问江临,"荷兰的园艺研究中心想邀请你担任客座艺术家,为期半年。"
江临正在折叠椅子,闻言停下了动作:"我?"
"他们看到了你的'枯萎的玫瑰'系列,认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正是现代植物研究需要的方向。"许薇递给他一份烫金邀请函,"哥哥曾经说过,你有一双能看见植物灵魂的眼睛。"
邀请函上印着荷兰郁金香与蓝玫瑰的图案,内页用工整的英文写着邀请细节。江临翻到最后一页,发现附了一张手写便条:"许昭的'晚星'已在我们的试验田成功培育,期待您能来指导艺术记录工作。——范德维尔教授"
"他知道吗?"江临轻声问,"这些安排..."
许薇微笑:"他总说,如果有一天蓝玫瑰真的诞生了,一定要让全世界看到它的美。我想,这就是他设想的方式之一。"
夏去秋来,当玫瑰园的大多数品种开始进入休眠期时,"晚星"却迎来了第二波盛放。江临每天都会记录它们的生长状态,为荷兰之行做准备。十月的某个清晨,他发现最早开花的那株"晚星"结出了一个饱满的果实——这是蓝玫瑰自然繁殖的重要突破。
正在他小心翼翼地为果实套上保护袋时,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对方自称是《自然·植物》杂志的编辑,希望刊登他绘制的"晚星"科学图谱。
"我们看到了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观察日记,"编辑解释道,"那种将艺术精确性与科学严谨性结合的方式,正是我们寻找的。"
通话结束后,江临坐在工作室里,翻看着过去一年积累的几十本素描簿。从最初的笨拙尝试到后来的流畅记录,每一页都承载着他对玫瑰——或者说,对许昭的思念。最旧的那本扉页上还有许昭的笔迹:"给江临——真实比完美更重要。"
窗外,第一片秋叶飘落在温室顶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江临突然明白了许昭留给他的真正遗产——不是那朵永不枯萎的蓝玫瑰,而是重新发现美的能力,是在残缺中看见完整,在短暂中触摸永恒的眼睛。
出发去荷兰的前一天,江临在玫瑰园待到很晚。他走遍了每一个与许昭共处过的角落——下沉花园的喷泉边,温室的工作台前,林荫小道的第一丛"朱丽叶"旁。最后,他来到那株最老的"海洋之歌"前,许昭的一部分骨灰就安息在这里。
"我要去荷兰了。"江临轻声说,手指抚过玫瑰粗糙的茎干,"带着你的'晚星'。不知道那边有没有适合玫瑰生长的阳光...但我会尽力照顾好它们,就像你教我的那样。"
夜风拂过,一片花瓣飘落在他肩头。江临小心地捏起它,对着月光查看——是一片深紫色的花瓣,边缘已经微微卷曲,但叶脉依然清晰可见。他将花瓣夹进随身携带的护照夹层,就像带着一片不会褪色的记忆。
阿姆斯特丹的秋天比江临想象的更冷,但范德维尔教授的温室里永远保持着适宜玫瑰生长的温度。研究中心的花卉育种团队对"晚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专门划出一整个分区进行培育实验。江临的工作室就在温室旁边,透过落地窗可以直接看到那些蓝玫瑰在晨光中苏醒的样子。
荷兰的初雪落下时,第二代"晚星"成功适应了新环境,甚至比在故乡开得更加茂盛。江临的"玫瑰图谱"系列画作被制成限量版画,成为研究中心最受欢迎的纪念品。而最令人惊喜的是,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团队已经繁殖出上百株"晚星"幼苗,准备明年春天向全球几个主要植物园分发。
圣诞前夜,研究中心举办了小型庆祝会。范德维尔教授举杯致辞时,特别感谢了江临和许昭的贡献:"科学需要梦想家的眼光和艺术家的耐心,这正是'晚星'项目教会我们的。"
派对结束后,江临独自走在回公寓的雪路上。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结了薄冰,两岸的灯光在冰面上投下摇曳的倒影。他呵出一口白气,突然想起去年此时,许昭还活着,他们还在为第一朵蓝玫瑰的诞生而欣喜若狂。时间的流逝如此残酷又如此仁慈——它带走了最珍贵的人,却让那份珍贵的影响不断扩散。
手机震动起来,是许薇发来的消息:"第一批'晚星'种子今天发往肯尼亚!哥哥的玫瑰要开遍全世界了!"附件是一张照片——许薇站在玫瑰园的温室里,身边是打包好的种子盒,笑得灿烂。
江临将手机贴在心口,感受着那份远渡重洋的喜悦。雪花落在他的睫毛上,融化成细小的水珠,像是天空也在为这个时刻落泪。
春天来临时,"晚星"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各大园艺杂志上。《科学》期刊甚至用了一整期专题讨论蓝玫瑰基因稳定的突破性意义。江临的艺术记录被作为重要参考资料反复引用,他画笔下的玫瑰不再仅仅是科学插图,更被评论家称为"理性与感性的完美联姻"。
四月的一个晴朗午后,江临收到了来自日本京都植物园的包裹。里面是一叠照片——第一批海外培育的"晚星"开花了。不同于荷兰和原产地的花朵,这些在日本生长的蓝玫瑰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紫调,像是融入了京都傍晚的天空。随信附上的还有一小袋花瓣标本,园长久保田写道:"按照许昭先生的笔记,我们在营养液中加入了少量本地火山灰,结果出乎意料。或许这就是他常说的'地域性格'?"
江临将这些照片贴在工作室的墙上,旁边是他正在创作的新系列——《世界各地的"晚星"》。画布上的蓝玫瑰不再是单一的靛蓝色,而是随着不同地域的光线、水质和土壤呈现出微妙差异——荷兰的冷蓝,肯尼亚的艳蓝,日本的紫蓝...每一朵都是许昭梦想的延续,每一朵都带着那个爱笑的花艺师的影子。
五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江临回到了玫瑰园。一年过去,这里的变化不大——同样的鹅卵石小径,同样的下沉花园,同样的温室玻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唯一不同的是,入口处多了一块铜质铭牌,上面刻着:"许昭玫瑰园——'晚星'蓝玫瑰的诞生地"。
许薇已经长高了些,举止间多了几分许昭的沉稳。她带着江临参观新增的育种区,详细介绍着各项改进措施。走到温室最里端时,她突然停下脚步:"有件事一直没告诉你。"
她打开一个上锁的柜子,里面是几十个密封试管,每个都标着编号和日期。"哥哥留下的所有实验样本,"许薇轻声说,"从第一次失败的尝试到最后成功的'晚星'。我一直在想...要不要继续他的研究?"
江临看着那些试管,突然明白了许薇的犹豫——继续研究意味着直面许昭每一次失败的痛苦,也意味着继承他那近乎偏执的执着。
"你想培育什么?"他问。
许薇的眼睛亮了起来:"真正的永生玫瑰——不是干燥花,而是能自然保持形态的鲜切花。哥哥的最后笔记里提到过这个设想..."
她翻开一本江临从未见过的笔记本,里面是许昭住院期间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草图。最后一页写着:"如果蓝玫瑰能实现一个愿望,我希望是让美好的事物不再消逝。不是通过魔法,而是科学——找到让细胞在最佳状态凝固的方法,就像按下暂停键..."
江临的指尖轻轻擦过那些字迹,墨水已经有些晕开,但许昭的笔迹依然清晰可辨。他突然想起那朵永不腐烂的"晚星"初花——那不是魔法,也不是奇迹,而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留给世界的礼物。
"我们一起。"江临说,"我有艺术观察的角度,你有科学训练的思维。就像..."
"就像你和哥哥那样。"许薇微笑,眼中闪烁着与许昭如出一辙的光芒。
夏季的玫瑰园游人如织,许多人专程来看"晚星"的诞生地。江临和许薇在温室旁辟出一个小型展览区,展示许昭的研究历程和江临的创作过程。最受欢迎的展品是那本被翻得有些旧的素描本——许昭画下的江临,和江临画下的许昭,两个视角交织出一段无需言语的爱情故事。
七月的一个闷热午后,当江临正在整理展览说明时,一位老太太带着孙女来到展区。小女孩被"晚星"的照片深深吸引,趴在玻璃柜前久久不愿离开。
"这朵花真漂亮,"她天真地问,"它能实现愿望吗?"
江临蹲下身,与小女孩平视:"你听说过这个传说?"
"奶奶说,真正的蓝玫瑰需要三个条件才能实现愿望。"小女孩认真地掰着手指数,"第一,培育者必须付出最珍贵的东西;第二,花朵要在满月时采摘;第三..."
"第三,愿望必须与所爱之人有关。"江临轻声接上,胸口突然一阵刺痛。
小女孩惊讶地睁大眼睛:"你怎么知道?"
江临望向展柜中许昭的照片——那个永远年轻的微笑,那双永远明亮的眼睛。"因为,"他柔声说,"曾经有人用这朵花许下过一个愿望。"
"实现了吗?"
江临没有立即回答。他想起那朵永不腐烂的蓝玫瑰,想起世界各地盛开的"晚星",想起许薇眼中重新燃起的热情,想起自己笔下那些越来越生动的玫瑰...许昭的愿望是什么?是蓝玫瑰的成功培育?是所爱之人的幸福?还是美好事物的永恒?
"你看,"江临指向温室里盛开的"晚星","有些愿望不需要魔法也能实现。只要你足够相信,足够坚持。"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拉着奶奶去买蓝玫瑰冰淇淋了。江临站在原地,突然感到一阵微风拂过脸颊,带着熟悉的玫瑰香气。他闭上眼睛,仿佛听到许昭在他耳边轻声说:"不完美的才是真实的。"
是的,玫瑰终将枯萎,也不再耀眼。但爱不会。有些花朵凋谢了,却比盛开时更加永恒。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欢迎大家收看呀~ 这几天要上学,所以不打算开新文了,不能给大家更新,很抱歉。 大家凑合看吧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