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永恒的音浪 ...


  •   金色大厅的穹顶下,祁寒的手指悬在琴键上方三厘米处。这个曾让他斩获无数国际大奖的舞台,此刻正被改造成一个巨大的声学实验室——观众席第一排坐着二十余位海洋生物学家,他们的录音设备对准舞台中央那架特殊的钢琴。这架施坦威钢琴的共鸣板上镶嵌着来自太平洋的深海贝壳,琴弦间缠绕着晒干的海藻纤维,最引人注目的是琴身侧面那道蜿蜒的疤痕,那是用"蓝鲸号"沉船残骸中的金属熔铸而成的装饰。

      "女士们先生们。"祁寒的声音通过三十六个隐藏扬声器传遍音乐厅,"这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音乐会。"

      大屏幕亮起,显示出一组经纬度坐标:南纬14°15',西经170°42'。熟悉海洋学的人立刻认出这是南太平洋的深海峡谷位置。镜头切换,齐洛穿着潜水服的身影出现在画面中,他正调试着一台改装过的声呐设备,设备外壳上清晰可见音符形状的喷绘。

      "过去六个月,我和齐博士进行了一项实验。"祁寒的手指轻轻抚过琴键,没有发出声音,"我们尝试将海洋声学与古典音乐融合,创造一种新的音乐语言。"

      观众席响起礼貌的掌声,但很快被一阵奇特的声响打断——那是座头鲸的歌声,通过隐藏在音乐厅各处的次声波扬声器传来,频率低到让人胸腔微微震颤。祁寒的手指终于落下,弹奏的却不是任何已知的钢琴曲,而是一段与鲸歌完美契合的即兴旋律。

      "这首作品没有乐谱。"祁寒边弹奏边解释,"它的第一部分来自去年救援'蓝鲸号'时,座头鲸群用来驱赶鲨鱼的52赫兹声波。"

      大屏幕上的画面切换到水下镜头。齐洛悬浮在深蓝色海水中,手中的设备正在发射声呐信号。奇妙的是,这些信号与祁寒的钢琴声形成了精确的对位。当钢琴进入华彩段落时,画面中的鱼群突然变换队形,仿佛在跟随无形的指挥。

      "第二部分。"祁寒的演奏变得激烈,"来自马里亚纳海沟的金属共振。"

      琴声突然带上了一种诡异的金属质感,那是沉船残骸在深海压力下发出的自然频率。祁寒的左手在低音区敲出一连串不和谐音,右手却在高音区奏出晶莹剔透的旋律——正如齐洛曾形容的"深海与海面的永恒对话"。

      演奏进行到第十五分钟时,音乐厅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观众们惊讶地发现,钢琴内部安装了生物荧光装置,此刻正发出柔和的蓝光。更令人震惊的是,祁寒站起身,走向舞台左侧的巨大水族箱——这个长三米、高两米的特制水箱在之前的宣传中一直被当作装饰品。

      "最后一部分。"祁寒脱下西装外套,露出里面的防水演出服,"需要两位创作者共同完成。"

      他跨进水族箱的瞬间,观众席爆发出惊呼。但更令人窒息的画面出现了——大屏幕上的齐洛也同时潜入水中,两人隔着半个地球的距离,却在完全同步的时间点开始了水下表演。祁寒的手指在特制的防水键盘上舞动,齐洛则操控着声呐设备,两人的动作通过量子通讯系统实现了毫秒级的同步。

      当钢琴声与鲸歌达到最高潮时,祁寒突然将整个上半身浸入水中。在水箱的放大效果下,观众们清晰地看见他张口唱出一段旋律——那是人类无法在水下正常发出的声音,却奇迹般地与鲸歌产生了和谐共鸣。与此同时,屏幕上的齐洛也做出相同动作,两人仿佛在进行某种神秘的水下仪式。

      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后,祁寒浮出水面,甩了甩湿漉漉的头发。音乐厅陷入诡异的寂静,直到一位白发苍苍的海洋学家突然起立鼓掌。紧接着,整个金色大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持续时间长达二十三分钟——打破了该场地百年来的返场纪录。

      演出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祁寒和远程连线的齐洛宣布了《音浪计划》的正式启动:一个将海洋保护与音乐教育结合的国际项目。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如此激进的艺术形式时,祁寒看向屏幕中的齐洛,给出了一个简单到令人意外的答案:

      "因为有人告诉我,真正的音乐不应该被关在琴房里。"

      ---

      滨海悬崖边的白色小屋前,新安装的三角钢琴正在夕阳下泛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这架钢琴的共鸣板用的是从"蓝鲸号"残骸中打捞的云杉木,音色带着海洋特有的辽阔感。祁寒调试着琴弦张力,不时抬头看向海湾——那里停泊着一艘重新漆成蓝白相间的考察船,船身上"Aeolian"的字样闪闪发光。

      "音准还是差一点。"祁寒对走来的齐洛说,"低音区有杂音。"

      齐洛将一杯蜂蜜水放在琴盖上,伸手按了几个和弦:"这是沉船木材的自然特性,就像..."他指了指自己锁骨下方的疤痕,"...伤痕会让声音更有层次。"

      祁寒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将那只布满老茧的手按在中央C键上:"弹点什么。"

      "你知道我只会——"

      "随便什么。"祁寒打断他,"你父亲教过你的那首。"

      齐洛的手指犹豫地落在琴键上,弹出一段生涩的旋律。那是他童年时趴在邻居家窗台下偷学的《致爱丽丝》,音符间满是错拍和停顿。但祁寒闭上眼睛,仿佛在听最伟大的演奏。

      "完美。"他轻声说,手指覆上齐洛的,带着他重新弹奏,"现在试试这样..."

      两人的手在琴键上交错,生涩的《致爱丽丝》渐渐变成一首全新的曲子。海风将乐谱一页页掀起,露出扉页上的手写标题:《永恒的音浪》。

      ---

      婚礼在初遇的悬崖边举行。没有媒体,没有闪光灯,只有几只被齐洛救过的海豚在不远处跃出水面充当"花童"。祁寒穿着白色亚麻衬衫,袖口绣着小小的五线谱纹样;齐洛的西装内衬印满了海洋生物图案,领带是罕见的深蓝色——用祁寒第一次演出时戴过的领带重新染色而成。

      当祁寒将戒指套进齐洛手指时,发现那枚铂金指环内侧刻着一行小字:"To A.Z. 永远的高音谱号"。

      "抄袭。"齐洛笑着展示自己准备的戒指,内圈是:"To Q.H. 我的休止符"。

      他们相拥着跌入海浪时,祁寒听见齐洛在耳边哼起那段熟悉的旋律——七年前在暴雨中的悬崖边救下他时哼过的调子。现在他终于知道,那是齐洛父亲生前最爱的船歌,也是他们命运交缠的第一个音符。

      潮水退去又涌来,将两个紧贴的身影一次次推向岸边。在某个瞬间,祁寒恍惚看见年轻时的齐洛站在浪花里,灰眼睛里盛着整个海洋的星光;而齐洛则看见初遇时的祁寒,黑色大衣被风吹成破碎的羽翼。

      但此刻,他们只是普通的新婚伴侣,浑身湿透却笑个不停,手指交缠着在沙滩上写下新的乐谱。远处,那架特制钢琴正在自动演奏《永恒的音浪》的终章,琴声与潮汐完美同步。

      ---

      一年后的国际环保峰会上,《音浪计划》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祁寒和齐洛站在领奖台上,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最新成果:太平洋某处的珊瑚礁区,水下扬声器播放着特定频率的音乐,鱼群数量比半年前增加了三倍。

      "这不是我们的功劳。"齐洛将奖杯举过头顶,"是海洋自己找到了平衡。"

      祁寒补充道:"我们只是提供了另一种沟通方式。"

      记者们争相提问,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小女孩——海洋公益课的学生,她怯生生地问:"祁老师,您还会开独奏会吗?"

      祁寒蹲下身与她平视:"当然,不过现在我的每场演出都会有特别嘉宾。"他指向观众席最后一排,齐洛正偷偷用节目单折纸飞机。

      当天的晚宴上,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代表找到祁寒,递上一份烫金请柬:"明年音乐季的开幕演出,希望您能带着那架'海洋钢琴'来。"

      祁寒正要回答,手机震动起来。是齐洛发来的照片——他在宴会厅外的喷泉池里发现了一只迷路的小海龟。配文只有一行字:"救援行动中,需要钢琴家声波支援。"

      祁寒向乐团代表致歉离席时,对方了然地笑了:"看来我们得在合同里加上'允许携带海洋生物学家'的条款。"

      ---

      夜深了,滨海小屋的露台上,祁寒和齐洛并排躺在吊床里。远处海面上,《音浪计划》的第一批水下扬声器正在工作,将鲸歌与钢琴曲送往深海。齐洛昏昏欲睡地数着祁寒的睫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

      "那天在金色大厅,你水下唱的是什么?观众都以为那是即兴发挥。"

      祁寒翻身将他搂得更紧:"是《搁浅的共鸣》的旋律,只不过..."他的嘴唇贴上齐洛的耳垂,"...用了你教我的鲸类发声方式。"

      "骗子。"齐洛笑着咬他下巴,"那根本是人类发不出的频率。"

      "所以我才要整个人浸在水里。"祁寒理直气壮,"声带震动配合水流,理论上——"

      他的解释被一个吻打断。齐洛的指尖划过钢琴家敏感的喉结,那里有新添的小纹身:一个精致的音符,与他在锁骨下方的纹身组成完整的乐句。

      潮声渐响,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投在钢琴漆面上,与贝壳和海藻的影子交融,宛如一首永不完结的乐章。在人类听不到的频率里,深海扬声器正将这一切传递到大洋彼岸——那里有等待救援的珊瑚礁,搁浅的鲸群,以及无数个尚未被讲述的故事。

      而这就是开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