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想不想听我的汇报 ...

  •   谢桥风将手掌按在会议桌的生物识别区,这时,深蓝色的项目徽标以投影的方式升腾而起——光影交织成人类与格林族握手的影像,下方浮现金属质感的星际通用语字符。
      他今天罕见地穿了学院制式西装,但领口那枚改装成斑海豹模样的领针还是暴露了其本性。
      谢桥风屈指叩了叩身前的讲台,几声清脆响让窃窃私语、满心期待的后排本科生瞬间噤了声。
      随后,研讨室内动态全息投影系统自动切换到有关项目介绍的内容。
      这间会议室还是这么花里胡哨的,不过他很中意。
      “我们的项目名称是——《星际文明协同发展计划:跨智慧体认知融合的阶段性成果》。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项目定位。”
      他的指尖虚空轻点,光幕便上浮现出国际宇联议会第24号决议的PDF格式文件以及会议的影像资料。
      “这是首个获得跨文明研究特别许可的教育类项目,目标是在五到八年内建立可持续的人类文明与格林社会认知协同体系。研究采用三阶段递进式设计:第一阶段着重理论建模与实验室验证,第二阶段开展苔光星实地田野研究,第三阶段完成理论体系优化与应用转化。目前已完成相关理论的基础模型构建,现在正在进行理论的拓扑完善,以便于适配即将进入跨文明教育效能的实证研究阶段……”
      谢桥风此时此刻就跟换了个人一样,一反往日的吊儿郎当,他似乎完全进入到学术状态,汇报游刃有余,内容熟稔于心。原本颇有微词的李连院长现在也镇定地听汇报内容,手中的笔在纸上(奋笔疾书) 。
      台下的本科生仿佛被按下静音键似的,空气净化系统的丝微嗡鸣也变得更为清晰,像是为这场汇报打着节拍。
      “综上简单来说就是,项目有一年半的理论拓展研究时间,接下来的研究则会进入到实地探讨以及理论落地。”
      杨导手下两个博士生的汇报风格完全不一样。
      夏铭严谨认真,汇报内容时一丝不苟,尽管自身能力以及对于项目的熟悉程度足够让他脱稿进行每一次汇报,但他还是会为自己准备类似于手卡作用的轻便式微型卡片显示屏,其内存卡中往往有着提前为每一次组会做好的各种应急预案,包括如何应对各种嘉宾无论是出于好奇还是刁难也好的突发提问。同项目组的每个人都知道他这个习惯,所以有他在的组会,人们总是会很放心。
      谢桥风的整体风格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格外灵活。虽然他很少来开组会,不过他只要一来总是会带来极具个人特色的行动,这让人猝不及防的行为模式有时会让杨导有些头痛。很奇怪的是,谢桥风从来没有捅过篓子,或许可以以此来说明他的这些行为是张弛有度的,但这也不妨碍夏铭要因为他多存一个G的方案文件。
      接下来,就是谢桥风的自由发挥时间。
      他再一次启动智能桌的生物识别版面,桌子的左上角弹出一只银灰色的触控笔,他拈起这支笔一按,在场所有人的手机都收到了一份文件。
      “其他的内容都没什么好讲的,我已经以文件形式发给大家了。毕竟我们是会使用工具的智慧生物,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具也应该跟着发展,当然是要采取最高效率的方式。”
      他还是没有忍住要揶揄一下新来的院长。
      “其实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我想能让我们的研究对于某些前瞻理论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俗话说的好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谢桥风将全息投影切换成翠绿色,这是李连院长代表作《生态学视角下自然共生教育理论》的封面色调。
      紧接着,光幕中央浮现出一棵立体的榕树模型,根系处赫然用金色标注着李连提出的“三维动态教育生态模型”——那是他十年前被学术界批为“理想主义空谈”的核心理论。
      李连哑然,望着这一幕不知说什么好。
      “我们项目组在模拟系统之中分别沿用了不少理论模型,在构建教育认知通道时,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他手指一划,榕树枝叶向上生长直到分裂成一条条神经的形态,神经之间的突触发出苔绿色的幽光。“当引入李院长提出的教育生态位重叠度概念后……”
      谢桥风放出几组数据与相对应的曲线,“通过对比虚拟模拟空间内格林族代际DNA切片变化以及行为差异,数据表明,采用三维动态模型后跨文明知识吸收效率得到了提升。”
      李连眼神闪动,之前一直紧紧盯着汇报人的他,现在却移开了目光。受到触动的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理论还有再次被重视的一天。他心里清楚,自己当年不是泛泛空谈。
      他的确曾经怀着一颗对学术崇尚的纯粹之心。
      但他对此时的汇报是猜忌的,他能感受到从谢桥风上台开始,场内至少有两道不善的目光时不时盯着他,他也能听出谢桥风之前的嘲弄正是冲着自己来。
      “但是提升的效率仅有8%,远低于李院长当年预测的20%-25%理想区间。”
      原来如此,这些人是在这埋伏着他,他心里知道这个理论正是他几年前被学术界雪藏的导火索。果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但他没什么可担心的,这么多年摸爬滚打能混到这个位置上,他也不是吃素的。
      从理论到理论的推导,只要逻辑线条正确,推到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这是社会科学的常识,何况这么多年信效度检测方法更新迭代了不知道多少次,数据有出入,那又如何?
      后续无论传出怎样的对他不利的消息,那都会成为“不实消息”。对于早就不从事科研工作的他来说,无足轻重。
      退一万步,虚拟空间模拟技术作为刚兴起的技术并没有被全球认可,他们敢说自己的研究一点问题也没有吗?杨泉手下的俩博士生也就这点嘴皮子功夫了,还妄想用这种事情来压自己,很可笑。
      杨泉在台下听得后背直冒汗,他料想到谢桥风可能是想为自己出口气。可却感觉到自己的学生可能会因为这种挑衅在未来被新院长刁难甚至等会儿就会下不来台。杨泉觉得自己平时还是太过骄纵谢桥风了,不然也不会在今天眼睁睁看着自己学生跳入危险的境地却没有办法。他突然想到以假意批评学生的方法,把这个事情变成师门内部由于治学态度而产生的冲突,他刚准备开口,身旁最让他放心的学生夏铭示意他看手机。
      原来是夏铭发了条信息:师兄说他有把握,请老师保重身体,少上火。
      “但是,这个理论仍是目前导入模拟空间中适配度最高,效果最好的。我想,是模拟过程出了什么问题?”
      这句话话锋一转,猝不及防的转折让目光暗沉的李连一时之间有迷惑的感觉。
      “这是我们研究的最新进展,模拟过程虽然十分有限,但还是希望能够请院长帮我们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李连担心这是一个巨坑,但如果真的能看出他们研究有什么问题,兴许还能治他们一个学术不端。
      汇报人用手指在全息屏上划出一条平缓的曲线,系统随后就将加密数据包单独投送到李连的个人移动终端:“这部分敏感数据不便公开,恳请院长亲自过目。”
      李连内心冷笑一声,摸出老式眼镜,这是他刻意保留的旧时代学者做派。当最终竖直停留8%左右的认知效率曲线被放大百倍后,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有没有其他理论建模之后的数据拟合曲线?”
      随后又有一个数据包被投送过来。
      对比之下,原先的曲线显出诡异的规律:数值到达8%以前,曲线都会完美地呈递增趋势,而且增幅是越来越大的。
      “你们没发现这里的问题?”李连的钢笔尖戳向手中屏幕的某处,随即招手示意谢桥风过来看。谢桥风也立即移步到院长身边。
      “其他所有有效理论的数值曲线都是增幅逐渐下降,但整体数值呈现递增趋势,只有用我的理论才能保证增幅不断增加,至于为什么只达到8%……这其中肯定有别的缘故。要知道,其他理论引入之后根本不会接近于8%,它们差远了。究竟是何种原因,我暂时也无法清晰指出,建议你们之后着重研究这个8%的问题,当然,如果有更适配的理论那是最好,不过根据我的经验而言其他理论未必能避免这个8%的极限值其背后的根本缘由。”
      谢桥风一副原来如此的样子,当然了,他装的。
      “真是受教了,我们只关注了数据的最终状态……原是这方面的疏忽……”他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种终于解开谜底的,像中学孩子来办公室问老师这题怎么做最终获得最优解的激动与满足。
      杨泉再也忍不住了,站起身来打圆场。
      “嗨,我这俩孩子都是正正经经学人文社科的,对于量化相关的内容还是不太敏感,如有冒犯还望院长海涵,这俩孩子都是好孩子,平时好学着呢,也没什么坏心眼。”
      整个会议室里最没有心眼的人,恐怕就是他们的杨导师了,谢桥风听了这番“救场”的话,只觉得自己的导师天真得可爱,也不知道他是怎么一步步当上学院系主任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被人情世故、勾心斗角所打倒,还是保持着原来清清洁洁的样子,其实也很难能可贵了。
      其实接下来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要看这个新院长做不做人。
      人文领域的学者相当一部分都是对于量化研究不甚擅长,在场的几个本科生,甚至对于一些数据、量表模型一无所知。所以在他们看来前辈们讨论目前做的研究简直就是神仙打架,靠他们自己能挑些差错什么的,更是想都不要想。
      如果新院长接下来大谈特谈,大批特批杨泉项目组在最终成果分析时的披露,其实显得很小家子气,对他自己是没有好处的。
      所以只需要看李连左脑右脑互搏的结果,情绪和理智,哪个能占上风。
      聪明人有聪明人的做派,蠢人有蠢人的作风。
      但足够真诚的人,不计较那么多选择。
      在安静的会议场中,只听见新院长长叹一口气。
      “唉……”
      没有人料到这样的反应。
      “后生可畏啊,后生可畏,杨主任,你教出来的学生很好。现在搞研究的更愿意关注当下最时兴最热门的理论,超过五年甚至超过三年前的理论,就被认为是过时了。你们的数据模型中至少有近二十年以内的理论,数据捕捉与整合也做得很详细,没有感觉到‘文科’两个字对你们有所限制。”
      杨泉还没有反应过来。
      “格林文明是一个崭新的文明,我一直向学界提出一些建议,那就是以前在我们自己的社会中进行过的各种调查都在进行过适配度的检验之后,在那个文明中也进行一次,但我总觉得现在的研究太冒进,太急于求成,太想要新东西。这样不好。”
      院长难得欣慰地笑了起来:“但你带出来的孩子,是好孩子。”
      “哪有哪有,都是他们平时刻苦努力,还感谢各位领导们的帮助……”
      李连站起来,和杨泉握了握手。
      “我知道我的理论也不一定就是好的,但我当年确实是花了很多心思在这个上面……现在我已经不搞研究了,如果你们项目组之后还决定要用到三维动态教育生态模型可以随时来找我。”
      院长走向两个博士生,拍了拍他们的肩膀。
      “未来可期。”
      之后就是一些客套的感谢以及出于礼仪的致意,院长知道这次组会已经差不多了,留在这儿这些学生恐怕也不自在,就说自己还有些事情要办表示有些抱歉随后便提前离开了。
      他走出门之后,研讨室爆发出掌声与欢呼声。他听在耳中,却也喜在心间。这些学生们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敢想敢做,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模样。
      现代的研究,恐怕还是急需这些年轻的力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