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0、九十 太子大婚 ...

  •   一场宫变,后续有诸多事要清算。此事之后,太子之位已然稳固,天家彻底放权,不再临朝听政,军国政事皆由太子决断,虽未行内禅大礼,但天家已如太上天家一般恩养于宫中,诸事不理。没了繁重国事纷扰,天家的身体反而有了些起色,太子还是一如既往恭谨勤勉,年节定省都未曾错漏,还着意叮嘱礼部,将三十六年的正旦朝会做得更加盛大。

      正旦那日,即墨允在赤霄院和许箐对坐喝茶。
      “你当真不去?”许箐问。
      即墨允摇头:“我不喜欢那种场合,天家和太子都准了我可以不参加。”
      “你近来成熟不少。”许箐叹道。
      即墨允:“我找到师兄了。”
      “嗯。”许箐并未感到意外。
      即墨允端着茶盏说道:“如今太子地位稳固,仲渊也逐渐有了喘息的机会,未来大抵不需要我们。阿清,我想跟师兄回去了。”
      “很好。”许箐说,“选个合适的机会,去同天家请辞吧。”
      即墨允轻声叹息:“我竟还抱着幻想,觉得你会挽留我。”
      “你都说了是幻想。”
      “罢了,”即墨允饮尽杯中茶,“就知道你会这样回答。日后等你脱了身,可以到玄墟山去找我,你神通广大,一定能找到的。”
      “好。”许箐举起茶盏与即墨允手中茶盏相碰,“以茶代酒,一言为定。”

      永业三十六年三月,皇太子纳妃,太子乘金辂亲迎。这一场盛大的婚礼冲淡了自太子入主东宫以来的动荡。
      大婚数日后,太子妃出现在了重熙殿中。
      “近来言公子替太子处理政务辛苦,这些糕点是妾身亲自做的,还望言公子赏脸。”太子妃如是说道。
      许箐受宠若惊,连忙起身回话:“太子妃抬爱,某受之有愧。”
      “言公子不必太过紧张,往日里如何与太子说话,便照样同我说话即可。”太子妃落座说道,“我听太子说言公子是个跳脱之人,好奇不已,便央着他让我来见见你。你既不耐烦那些规矩,自可以不守着,我不是那等死板教条之人。”
      “多谢太子妃。”
      “言公子请坐,我还有事要向言公子请教一二。”太子妃言毕,略一抬手,跟随而来的其余宫女便都退到殿外,只余两位贴身女使。

      “此处是东宫,你我身份有别,不便单独说话。墨竹和泽兰是自幼随我一同长大的,言公子可完全放心。”
      许箐入了座,道:“太子妃蕙质兰心,有话直说便是。”
      太子妃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太子近来在为端淑的婚事发愁,我尚在闺中时便与端淑相交,也算是手帕交了。如今端淑已十八,实在是拖不得了。”
      “太子考量的不只是端淑公主的婚事,更是北疆如今的军心所向。”许箐直白说道。
      太子妃颔首:“正是。昔年太宗之女与太宗之妹的两位驸马均出自郭氏一门,两位驸马并两位公主把持朝政,杀台谏,选奸佞,最终酿成宫变大祸。自那之后的驸马皆不再领实权,为的就是防止二郭乱政再现。如今端淑自己选定了许叔亭,而许叔亭并非世家出身,又手握兵权,太子需要权衡的有很多。”

      许箐在心中默默叹息,旋即说道:“抛开旁的那些羁绊思量,太子和太子妃是何心意?”
      太子妃道:“我们是想让端淑顺心的。她……之前韩家之事她已受了太多委屈,她若能自己选定驸马,日后总能过得舒心一些。而且许叔亭与太子亦有交往,太子很是看重他的人品脾性。”
      许箐想了想,说道:“既如此,便做吧。”
      “如何做?”太子妃问道。
      许箐:“这一次不必在意他们如何反对。去年谋逆一事之后,太子已稳了地位,如今该是立规矩的时候了。天家有天家的底线,太子也该有自己的底线。”
      太子妃思索片刻,道:“若是遭到极力反对,又该如何?”
      许箐反问:“当年言官为了发行国库券一事几乎血溅当场,最终又如何?”
      太子妃颔首:“我明白了。无论如何,我先代端淑多谢你。”
      “太子妃,”许箐道,“此事似乎并不难,太子虽为此发愁,但该不至于此。为何你要以此为借口前来与我叙话?”
      太子妃愣了愣,最终挪开视线,说道:“太子总说你慧眼独具,今日一见,确实如此。”
      “太子过奖了。”许箐道。

      踌躇片刻,太子妃说道:“我有一位表妹,今年十四,尚未议亲。”
      许箐并未感到意外,只淡然说道:“多谢太子妃美意,不过婚姻大事,需得父母同意。”
      “你……”
      “我并非无根漂萍,自然是有父母兄弟在世。”许箐说。
      太子妃道:“这倒是我欠考虑了,言公子莫怪。”
      “恕我多嘴,太子妃表妹这名头,足以让那小娘子觅得良婿,何苦委身于我这般布衣?”许箐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女子一生已是凄苦,婚姻一事,合该慎重才是。”
      “既然言公子无意,此事便不再提了。”太子妃道。
      许箐:“多谢太子妃体谅。”

      而后二人又礼貌客套一番,太子妃便起身告辞。许箐送太子妃出了重熙殿,待她走远后,张培才上前来,低声说:“方才即墨院首来过,见公子与太子妃在叙话,便先离开了,只留话说,让公子今日出宫时记得带些吃食回去。”
      “现在几时了?”许箐问道。
      张培回话:“已过了酉时。”
      许箐想了想,说:“我现在便出宫吧,你去同太子知会一声,若是有事,让他往赤霄院去寻我。不必套车,我自己出去便好。”
      张培应声往太子处去回话。

      待出了东宫,许箐骑马先去买了即墨允爱吃的饭菜,才折去赤霄院。
      “吃饭。”许箐将饭菜放到即墨允案前。
      即墨允轻轻耸了下鼻尖:“是醉琼楼的!果然还是你懂我!”
      “小狗鼻子!”许箐笑了笑,自去洗了手,才坐到桌前。
      “去东宫找我什么事?”许箐问。
      此时只有二人,自然也不再拘着,即墨允夹了一筷子菜,含糊说道:“师兄在北疆燕山军中,现在跟着许将军一起,他暂时离不开。”
      “所以呢?”
      “所以我大概要过段时间再走。”
      “跟我还绕圈子?”许箐问。
      即墨允撇了撇嘴,说:“查到了些事情,我觉得你需要知道。”
      “说吧。”
      “太子妃身边的两位贴身女使你应该见到了,其中一位叫泽兰的,本姓代。她原本有一兄长,在慈元殿当值,曾是伺候子隽饮食的内侍,后来中毒身亡。之后不久,天家便派人将泽兰送到沈家,沈家又暗中将她送至药仙谷学习医理。另一位名叫墨竹的女使看似普通,但实际上出身于栖霞史家旁支。栖霞史家的这一支恰是孝宗朝时出山相助的玄墟山后人,当年那位史姓前辈出山相助后,未再回归师门,便捏造了栖霞史家旁支的身份,一直传承至今。”
      许箐听完后说:“所以你是想告诉我,太子妃身边两位女使一人武功极佳,一人医术精绝?”
      “没错。”即墨允颔首,“而且这是沈家背着天家和太子安排的。”
      “那你怎么查到的?”许箐问。
      即墨允故作神秘:“我自有我的方法。”

      许箐没再纠缠这个问题,思索片刻,说道:“沈家……你派人去盯着些,沈家这些私隐既然能被你查到,日后自然能被天家和太子查到。韩氏一族能因宁妃一句话就衰落至此,沈家做了这些,又有如今皇后谋逆的先例,难保到时候太子不会疑心。”
      “我也是这么想的。”即墨允说,“自从我知道这些事之后,我就觉得应该看着点儿沈家。沈家应该不至于谋反,但我想不明白他们这样小心的原因。”
      许箐:“或许就只是担心太子妃的安危。国朝皇后少有嫡子,有武有医作保,宫中那些腌臜手段大部分伤不到太子妃。若是能保太子妃诞下嫡子,日后一旦太子登极,这嫡子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到时候沈家地位自然更加水涨船高。沈氏也是高门望族,能有如此筹谋计划,倒也不算太过分。还有什么?”
      “还有,师兄传信说,草原各部似乎有异动,那个札达兰的首领扎鲁是有些能耐的,上次被打跑之后不久就又重整手下骑兵,还学了我们的练兵方式,不知道你有没有办法应对一二。”
      许箐轻轻摇头:“此事用不着我,一切听许叔亭的就是了。”
      “这是为什么?”即墨允不解。

      还能为什么!因为那些兵法策略、实战技巧都已经交给三哥了啊。许箐笑了笑,说:“战场瞬息万变,如何应对,用何种方法,都要因时而动。就像你的剑法,对敌的时候靠的不是固有套路,而是通过训练那些套路而练出的反应和预判能力。”
      即墨允若有所思:“我大概明白了,即便在对阵之前计算得再好,也不可能完全算准,只能临场应对。”
      “没错。”许箐说道,“你如今真是长进了不少。”
      “长进又有什么用,师兄还不是回不来?!”即墨允嘟囔道。
      “日后寻个机会,让你去北疆一趟。”
      即墨允眼眸骤然明亮起来:“当真?!”
      “自然,我不会骗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首发于2022年。与《赤霄》为同系列作品,是后写的,但故事是前传。都是独立故事,随便先看哪个都行~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