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9、北方的雪 ...

  •   北港的梅雨连下了十七日,将竹篱外的梅林泡得发胀。柳漠澜的房门从第三日起就没再开过,唯有那支江知烨送他的铁箫,总在午夜时分透过门缝飘出《秋风辞》的调子。箫声生了锈般滞涩,吹到“长风吹白茅”时总会戛然而止,像被人掐断了喉咙。

      方妙的床榻摆在堂屋西侧,纱帐终年垂着。安德鲁每日清晨会将熬好的参汤放在她枕边,傍晚再端走原封未动的碗盏。

      方妙总维持着侧卧的姿势,有时安德鲁会看见她睫毛在薄纱下轻颤,以为她醒了,凑近才发现她正咬着被角无声地发抖。

      “妙儿,喝点汤?”第二十日午后,安德鲁用银匙搅着参汤,试图舀起浮在表面的参片。

      隔壁房间的箫声突然尖锐起来,像刀刮过铁皮。安德鲁握着银匙的手顿了顿,听见柳漠澜咳了几声,接着是重物落地的声响。他起身想去敲门,又怕惊扰了里面的人——自从那日柳漠澜就再没说过一句话,送去的伤药都原封不动地堆在门口。

      顾夜白也总坐在东厢房的铜镜前,低声重复着同一句话:“哥,今天雨小了,你说北港的梅子能酿酒吗?”窗外的雨珠恰好砸在芭蕉叶上,他猛地回头,直到确认只是雨声,才又转回去对着镜子笑:“你肯定说要先晒足三天太阳,对吧?”

      院子里的白鸽坐在井沿上。他怀里抱着个布包,里面是顾时夜生前最喜欢的那套雕花木骰子。雨停的间隙,他会把骰子倒在膝盖上,用指尖逐个摩挲上面的兽纹——幺点刻着獬豸,六点刻着雄鹰。

      “白鸽,进屋吧。”安德鲁的声音从廊下传来。

      少年抬起头,眼里布满血丝,却只是摇摇头,重新将斗笠压得更低。

      堂屋里的方妙忽然发出梦呓般的呢喃。安德鲁快步走过去,见她指尖紧紧揪着被面,指节泛白。他轻轻掰开他的手,触到一片冰凉的湿意——她攥着的,是江知烨临死前掉在泥里的铜铃。

      “知烨...”方妙的声音细若游丝,眼泪终于从紧闭的眼角溢出,“别拽我...阿澜还在等...”

      安德鲁用帕子擦去她的泪,指腹触到她脸颊上未干的泪水——不知何时,她竟把脸转向了窗户,仿佛在梦里追逐着什么。

      隔壁的箫声不知何时停了。安德鲁走到柳漠澜的房门前,听见里面传来布料摩擦的声响。他推开门时,正看见柳漠澜将江知烨的獬豸刀系在腰间,刀鞘上还挂着半枚没刻完的木牌——那是柳漠澜准备送他的生辰礼,上面只刻了个“江”字。

      “你要去哪?”安德鲁的声音有些发紧。

      柳漠澜没回头,只是从墙上取下铁箫,塞进袖中。他的手腕比半月前细了一圈,银簪松松地绾着头发,几缕碎发垂在眼前,遮住了眼底的情绪。

      方妙的惊呼声从堂屋传来。安德鲁转身跑回去,看见她正坐在床沿,少女眼睛睁得很大,却没有焦点,只是望着窗外的梅林,喃喃地说:“下雪了...安德鲁,我们该去北方了...”

      北港的雨在第二十一日清晨停了。柳漠澜走出房门时,看见顾夜白正在院子里埋木骰子,每埋一枚,就对着土坑说句“哥,接住”。

      方妙依旧躺在床上,只是不再发抖了。安德鲁给她换药时,她忽然抓住自己的手,眼神清明了一瞬,指着窗外说:“你听,阿澜在吹箫。”

      柳漠澜的箫声确实从梅林深处传来。这次吹的不是《秋风辞》,而是首极轻快的调子,像春末的第一声雷。

      安德鲁扶着方妙走到廊下,看见柳漠澜站在梅树最高的枝桠上。

      顾夜白停下挖坑的动作,仰着头看他。白鸽掀开斗笠一角,眼里映着柳漠澜的影子。

      梅林深处传来“咔嚓”一声,是柳漠澜踩断了枯枝。安德鲁将方妙护在身后,听见柳漠澜的箫声突然拔高,像声尖锐的呼哨。

      “该走了。”柳漠澜走到顾夜白身边,弯腰捡起他埋在土里的骰子,“北方的雪,还等着我们去踩呢。”

      顾夜白看着他手里的骰子,突然笑了,“阿澜哥,你吹的调子真难听,比我哥差远了。”

      梅林的尽头,海面上浮起层薄薄的雾。箫声再次响起,这次混了海风的咸腥,倒像是江知烨生前最爱唱的那支军歌,粗砺又滚烫,直往人心里钻。

      方妙的指尖动了动,轻轻抓住安德鲁的衣袖。

      “掷个大点,咱们就去看雪。”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