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程唯蹲下身,把企划书从门缝下一点点塞进去。纸页摩擦地面的沙沙声引来几个路过的学生好奇的目光。他冲他们笑笑,起身拍了拍膝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第五页有个技术问题需要你专业意见!”他对着紧闭的玻璃门喊道,“关于生物电传感器的应用!”
走廊尽头,张可妮从实验室探出头,冲他竖起大拇指。程唯回了个夸张的鞠躬,哼着歌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程唯像上班打卡一样准时出现在实验室外。每天带不同的食物和修改过的企划书。第四天是泰式炒河粉,第五天是青木瓜沙拉配糯米饭。企划书也从最初的五页扩充到十二页,加入了详细的预算表和风险评估。
邓寄始终没有回应,但程唯注意到,每天的饭盒都会在午休后空空如也地出现在实验室外的垃圾桶里。企划书则会在第二天被退回,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有些是技术修正,有些是尖锐的批评,偶尔还有一两个问号,表示对某些艺术概念的困惑。
第六天清晨,程唯顶着两个明显的黑眼圈来到实验室外。他昨晚通宵重做了企划书的视觉呈现部分,把枯燥的文字描述改成了彩色信息图。张可妮开门时吓了一跳。
“你看起来像被卡车碾过。”她直言不讳。
程唯揉了揉酸痛的肩膀:“值得的。”他递给她一个纸袋,“今天是椰香糯米糕和冰咖啡。邓寄的那份多加了糖。”
张可妮犹豫了一下:“其实……邓寄从不吃甜食。”
“什么?”程唯瞪大眼睛,“可前天我放的芒果糯米饭……”
“全进了实验室冰箱。他只在深夜做实验时喝黑咖啡。”张可妮压低声音,“不过你的企划书他每晚都会带回去研究。昨天我路过他办公桌,看到上面贴满了便利贴。”
程唯胸口涌起一股奇异的暖流。他低头看着手中精心准备的甜点,突然笑出声来。
“那今天这个我自己吃。”他撕开包装咬了一大口,“帮我告诉他,企划书最后有惊喜。”
所谓的“惊喜”,是程唯用荧光颜料画的一幅微型机械花素描。在正常光线下,它只是一朵普通的花;但在紫外灯下,花瓣会显现出复杂的电路图案,花蕊则变成了一组跳动的数据流。
当天下午,程唯正在画室修改毕业作品,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咖啡厅,18:00。dj。】
程唯盯着那个简洁的“dj”看了足足十秒,才反应过来是谁。他欢呼一声,把调色板扔进了水桶,溅起一片彩色的水花。
“发什么神经?”罗森涛从素描本上抬起头。
“他约我了!”程唯抓着手机转了个圈,“我就知道他会心动!”
罗森涛翻了个白眼:“约你干嘛?讨论斐波那契数列的美学价值?”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程唯已经脱掉沾满颜料的T恤,光着上身翻找衣柜,“借我你那件灰色衬衫,就那件看起来特别学术的。”
“你确定要打扮得像个书呆子去约会?”
“这不是约会!”程唯套上衬衫,扣子都扣错了,“这是……专业合作会谈。”
罗森涛哼了一声,扔给他一条领带:“至少别像个街头艺术家。那家伙一看就是强迫症晚期。”
程唯对着浴室镜子抓了抓头发,把平时乱翘的刘海梳得稍微服帖些。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摘掉了左耳的银色耳环,但留下了手腕上的彩色编织手绳,那是去年在清迈艺术节上买的,据说能带来灵感。
五点五十分,程唯提前到达工程学院旁边的“量子咖啡”。这是理工科学生常来的地方,墙上挂满了科学名人肖像和复杂的公式涂鸦。他选了角落的一张桌子,点了一杯拿铁和一杯黑咖啡,然后紧张地摆弄着企划书。
邓寄准时在六点整推门而入。他今天没穿白大褂,取而代之是一件深蓝色衬衫,袖口整齐地卷到手腕上方,露出骨节分明的手腕。程唯注意到他左手戴着一块老式的机械表,表面异常复杂,至少有六个小表盘。
“嗨!”程唯站起来挥手,差点打翻咖啡杯,“我给你点了黑咖,不加糖……”
邓寄在他对面坐下,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文件夹。程唯认出那是自己这些天塞进实验室的企划书,现在已经被装订成册,贴满了彩色标签。
“你的提案有三十七处技术错误。”邓寄开门见山,“从生物电传感器的有效距离到色彩频率转换算法。”他翻开第一页,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红色批注,“最严重的是这个互动模块……”
程唯眨了眨眼:“等等,你从头到尾都看了?”
邓寄皱眉,好像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当然。否则我不会在这里浪费时间。”
“那你是同意合作了?”程唯身体前倾,眼睛亮得惊人。
“我同意讨论可行性。”邓寄纠正道,“前提是你能理解这些基本技术原理。”他推过来几张手写笔记,“我从你的错误开始讲。”
接下来的两小时,程唯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也最兴奋的“艺术课”。邓寄用咖啡店的糖包演示色彩波长,用吸管和餐巾纸解释传感器原理,甚至用程唯的手绳编织了一个简易的电路模型。他的声音冷静而精确,每个词都像经过严格校准后才被允许出口。
“所以你的意思是……”程唯咬着笔帽,在笔记本上涂鸦,“我们可以用脑电波改变画作的颜色?”
“不。”邓寄摇头,“是生理电信号。心跳、肌电、皮肤电反应。更稳定,更易测量。”他指向程唯草图上的一处,“这里,你的情感可视化概念有问题。愤怒不只是红色,它有特定的频率……”
程唯突然抓住他的手腕:“等等!你能看到情感的颜色?”
邓寄僵住了。他的目光落在程唯的手指上,那里还沾着没洗干净的绿色颜料。程唯赶紧松开手,但问题已经问出口。
“我只是打个比方。”邓寄收回手,调整了一下眼镜,“从科学角度讲,情感确实有对应的生理信号特征,可以转化为……”
“不,我是说真的看到。”程唯不肯放过这个话题,“就像共感觉者那样?你看到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
咖啡厅的灯光在邓寄的镜片上反射出冷光,遮住了他的眼神。沉默持续了十几秒,程唯几乎以为对方要起身离开。
“你的企划书第11页。”邓寄突然说,“提到用艺术呈现不可见的数据景观。这个概念……”他停顿了一下,“有潜力。”
程唯意识到这是邓寄式的妥协——转移话题,但给出了实质性肯定。他决定不再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