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章:厨房就是战场,开干! ...

  •   电脑屏幕上,“新食代”大赛那闪瞎眼的报名页早被苏晓晓抛到脑后。
      奖项?规则?天书一样,不看了!
      此刻的她,像匹脱缰的野马,嗅到了青草香,浑身是劲儿,全扑在更具体、更滚烫、更能搞出名堂的大事上!
      第十章那股被点燃的火,烧得她嗷嗷叫。经过第十一章的冷静分析和自我剖析,现在,全变成了钢铁般的行动力!
      她那小破厨房,接下来的几天,直接升级成了她的“神圣战场”兼“秘密实验室”。
      硝烟弥漫——主要是油烟。
      灵感四溅——偶尔夹带焦糊味儿。
      以前厨房随缘,泡面碗偶尔能过夜。现在?嘿,比模范兵营还整齐!
      灶台上,调料瓶们不再东倒西歪,而是按种类、按使用频率,甚至按苏晓晓独创的“强迫症晚期配色美学”,列队站好!像一排排等着将军检阅的精兵,随时准备为味蕾冲锋陷阵!
      水槽边?“隔夜的忧伤”?不存在的!所有锅碗瓢盆用完立刻洗净擦亮,在沥水架上闪着骄傲的光。
      她甚至专门跑楼下杂货铺,淘了个简约实用的小置物架。锅铲、汤勺、打蛋器,整整齐齐挂好,一眼望去,哟呵,竟有点专业后厨的范儿!
      这一切,都在无声宣告:老娘这次是认真的!玩命的那种!
      至于那张吃饭偶尔堆外卖盒的餐桌,现在彻底成了她的“作战指挥部”。
      上面摊着她那本快翻烂、写满五颜六色笔记和鬼画符的厚本子。全是她研究“食刻”用户喜好、大赛规则、历届获奖作品风格,总结出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旁边散着几张A4草稿纸,画满了菜品概念草图——有俯视图,标注着食材摆放和酱汁线条;有食材搭配的“思维导图”,各种食材箭头乱飞,看着风马牛不相及,细想又觉得“卧槽有点东西”!
      平板电脑支着,循环播放法式澄清高汤的教学视频。她时不时像被电击一样猛按暂停,在草稿纸上用鬼画符飞速记下灵感火花。
      苏晓晓咬着笔杆,死盯着本子扉页上加粗的红字,陷入沉思:
      “‘新食代’,‘新’是魂,是核心竞争力;‘食’是根,是所有花活儿的落脚点。缺一不可,不能本末倒置!”
      她打心底里瞧不上那些只追求视觉效果、形式大于内容、吃一口就让人大呼“退钱!”的所谓“分子料理行为艺术”。
      那不是她的菜!也违背了她对美食最朴素、最真挚的热爱。
      她想做的,是能真正打动人心,带着她个人印记、体温和故事的菜。吃完让人回味无穷,甚至因为某个味觉记忆会心一笑。
      惊艳,但不靠猎奇。
      创新,但根植传统。
      大方向定了,接下来就是挑选“弹药”——食材!必须苛刻!
      为了最新鲜的货,苏晓晓破天荒定了清晨五点半的闹钟。
      天蒙蒙亮,城市还在沉睡,她已经背着大购物袋,挤上头班公交,晃晃悠悠杀向全市最大、种类最全、最有烟火气的生鲜批发市场。
      清晨的市场,喧嚣嘈杂,却生机勃勃。
      她娇小的身影在琳琅满目的摊位间灵活穿梭,像只勤劳的小蜜蜂。
      弯腰看蔬菜色泽,叶片挺不挺,根上带不带土;小心翼翼拿起活蹦乱跳的河虾,感受掌心的生命力;凑近鼻子闻香料是干爽还是醇厚;伸出手指按鱼身,判断肉质弹不弹。
      遇到感兴趣的食材,她就虚心跟经验老道的摊主大爷大妈套近乎,问产地、问周期、问最佳赏味期,还顺便打探人家祖传的烹饪秘诀。
      那股对食材的虔诚和较真劲儿,活像个即将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在仔仔细细检阅自己的兵器粮草,绝不含糊!
      满载而归,回到那方寸厨房,真正的战斗才开始!
      她深吸一口气,决定从一道改良版家常菜入手——童年记忆里,外婆哼着江南小调为她做的菜。那味道,是她灵魂深处最柔软、最温暖的锚点。
      她想保留那份情感和温度,再用上自己所学,给它全新的呈现和更炸裂的味觉层次!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贼骨感。
      第一次尝试,她照本宣科,小心翼翼复制记忆。结果?
      “索然无味”四个大字直接糊脸!
      她尝了一口,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味道是熟悉,但像兑了水的果汁,寡淡平庸,毫无亮点,更别提比赛要求的“新意”和“冲击力”了。
      “唔…不行不行,太‘家常’了,简直白开水,上不了台面!”她泄气地把那盘“朴实无华”甚至有点“土”的菜推到一边,拿起本子“战后复盘”。
      “记忆里的美味,八成是情感滤镜加持。这火候、层次、风味…差远了!”她苦恼地咬着笔杆,飞快写下分析和改进方向,“也许,可以加点意想不到的鲜味?用菌菇高汤代替清水?或者在口感上搞点戏剧性对比?比如加点嘎嘣脆的玩意儿,中和主食材的软糯?”
      接下来的几天,小厨房天天上演“苏晓晓的味蕾极限大挑战”和“厨房灾难片(偶尔客串)”的交响曲。
      为了调试酱汁的酸甜苦咸鲜黄金平衡点,操作台上一溜儿摆开七八个小酱汁碟,颜色质地各有千秋。她屏息凝神,像化学家对待试剂,用小银勺挨个儿虔诚品尝。然后闭眼,眉头时而舒展时而拧成麻花,感受那千分之一的细微差别在舌尖绽放、碰撞、消散,捕捉那完美的瞬间。
      “不行,这个甜味太冲了,像个熊孩子,抢戏!”
      “嗯…这个酸度刚好,开胃,有记忆点,但…回味怎么有点涩?香料问题还是火候?”
      有时,一个看似简单却极考验功力的步骤,能让她反复失败到崩溃。
      比如,为了让初赛作品里的海鲜外壳金黄酥脆到极致、内里却鲜嫩多汁到爆浆,她试了N种油温、N种时间组合,三种不同裹粉配方(从玉米淀粉到土豆淀粉,再到异想天开的啤酒泡打粉面糊)。
      结果,灶台边堆起一小堆焦黑如炭、形态各异、散发着浓烈失败气息的“实验遗体”。那些可怜的虾,不是糊了发苦,就是外壳软趴趴像泄了气的皮球。
      她会烦躁地把沾满面糊的厨具“哐当”一声扔进水槽,双手插进油腻的头发里,像只困兽发出低吼和深深的叹息。
      但这足以让普通人打退堂鼓的沮丧,在她身上通常持续不了十分钟。
      她骨子里那股小太阳属性和乐天派精神,总能很快把她从泥沼里拽出来,拍拍灰,重新注入战斗力。
      她会深吸几口厨房里混杂着油烟和食材香气的空气,走到窗边伸个大懒腰,看看天上的云,或者干脆点开和林薇的微信,发一串哭到变形的表情包,外加一句哭腔求救:“薇薇!救命啊!我快被这群破虾逼疯了!为什么它们就是不肯变脆!为什么![抓狂][抓狂][捶地大哭]”
      然后,收到林薇几句夹枪带棒、毒舌与鼓励齐飞的“林氏定制鸡汤”(例如:“哟,苏大厨这是滑铁卢了?要不要本时尚兼美食界(自封)顾问,给你推荐个防油烟又能提升米其林气质的头巾?再附赠‘失败乃成功之母,但一直失败就是智商有问题’小课堂?别放弃啊我的宝,不然我上哪儿蹭好吃的去?”),她便又像个瞬间满电的机器人,擦干眼角(可能根本没有)的泪,重新振作。
      “苏晓晓!你行的!你可是要做美食界女王的女人(目前自封)!不就炸几次破虾嘛!多大点事!张扬那种人间奇葩你都甩了,还怕这点技术难题?!”
      她会对着反光的锅盖或冰箱门上自己狼狈但眼神倔强的倒影,挥舞着沾面粉的小拳头,进行一番中二又热血、羞耻度爆表但贼有效的打气。然后重新系上印着小柴犬图案、沾着油污的围裙,眼神坚定得像要上刑场,再次回到她的“战场”。
      她会像个最严谨的科学家,耐心回顾每次失败的步骤,在脑海里慢镜头复盘,分析每个可能导致失败的变量——油温不够?食材水分没处理干净?裹粉厚度不对?
      然后调整策略,改变参数,深吸一口气,再次全神贯注投入新一轮的未知尝试。
      昏黄灯光下,她高度专注的眼神亮得像在燃烧,额角汗珠滑落也浑然不觉,那双在食材、调料、厨具间灵巧翻飞快出残影的手,构成了一幅充满力量与专注的美丽画卷。
      终于,又一次,在她快要怀疑人生、准备把“酥炸XX”从备选名单永久划掉的绝望尝试之后,当她屏住呼吸,带着听天由命的忐忑,小心翼翼将那块刚出锅、色泽金黄完美、散发着灵魂战栗般香气的“作品”送入口中时——
      “咔嚓——”
      一声清脆悦耳、如同天籁的声响,在齿间轰然爆开!紧接着,内里饱满鲜嫩的汁水如小喷泉般在口腔中激情迸发!
      她的眼睛,在那一瞬间,像被投入无数星辰的夜空,骤然亮了起来!瞳孔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狂喜与如释重负的巨大光芒!
      “对!对了!就是这个!这个口感!这个味道!成了!我终于成功了!!”
      她几乎要原地起飞,脸上绽放出久违的、发自灵魂深处的灿烂笑容,明媚得能驱散所有阴霾!
      那种经历无数失败和自我怀疑后,终于靠坚持和智慧攻克难关、尝到胜利果实的巨大喜悦和满足感,像火山熔岩般的暖流,瞬间冲刷了连日来积压的所有疲惫、沮丧和不安!
      她双手捧着那块完美的“小艺术品”,像捧着刚出生的心血宝贝般珍视骄傲。
      虽然厨房此刻一片狼藉——操作台上残留着面粉酱汁,水槽里堆着锅碗瓢盆小山——但她的心里,却被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踏实感填得满满当当。
      仿佛拥有了全世界!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