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二颗纽扣 ...
-
季然离开前的最后一周,宁遥的抽屉里每天都会出现两份早餐。
“我妈怕你饿着”季然在纸条上写道,字迹匆忙“她说高三生需要充足营养”
宁遥小心地收藏起每一张纸条,将它们夹在那本《追风筝的人》英文原版里——就是他们第一次交谈时他正在读的那本书。
现在这本书不再只是文学经典,更是承载了他们所有秘密交流的宝库。
周五放学时,天空飘起了细雨。宁遥收拾好书包,发现季然已经不在教室了。
这很反常——通常季然都会等他一起走,即使只是远远地跟在后面。
“张毅,你知道季然去哪了吗?”他忍不住问张毅。
“他请假了”张毅压低声音“明天就要搬去上海,他要提前回家帮忙收拾东西”
宁遥的胸口一阵发紧,他知道离别在即,但没想到这么快。
明天是周六,他连最后一天在学校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了。
“哦对!他让我转交你这个”张毅从书包里掏出一个信封“还特别嘱咐要等你一个人的时候才能看,神神秘秘的”
宁遥接过信封,手指微微发抖。信封很薄,里面似乎只有一张纸。
他把它小心地放进书包最里层的口袋,然后冒雨跑回家,连图书馆都没去。
回到家,母亲正在批改作业。宁遥匆匆打了个招呼就钻进自己房间,锁上门,手指颤抖着拆开信封。
里面是一张便条纸,上面只有简短的一行字:
「今晚8点,如果你愿意来见我,在我家楼下等我。如果不来,我也完全理解。——J」
宁遥盯着这行字看了很久,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胸膛。
理智告诉他应该遵守约定,保持距离直到高考结束;但另一个声音——那个越来越响亮的声音——催促他抓住最后见面的机会。
雨越下越大,敲打在窗户上的声音像某种倒计时。
宁遥看了看表——六点半。还有一个半小时。
他打开衣柜,翻找着合适的衣服。穿什么好?要不要带伞?见了面说什么?无数问题在脑海中盘旋,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最终,他选了一件灰色毛衣——就是季然说过好看的那件。
七点四十五分,宁遥站在季然家楼下,浑身湿透。他最终还是忘了带伞,但奇怪的是,他并不在意。
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打湿了衣领,但他只是仰头望着季然家的窗户,那里亮着温暖的灯光。
突然,一个身影出现在窗口,然后迅速消失。几秒钟后,楼道门被推开,季然冲了出来,手里举着一把伞。
“你疯了?”季然快速把伞撑在宁遥头顶,另一只手拂去他脸上的雨水“这么大的雨也不带伞!”
宁遥只是看着他,没有说话。季然也湿了半边身子,显然出来得很匆忙。
他的头发乱糟糟的,穿着居家T恤和运动裤,脚上甚至只踩了一双拖鞋。
“快进来,我带你上去”季然拉住他的手“你这样会感冒的”
宁遥摇摇头:“你妈妈在家...”
“她去超市了,一时半会回不来的”季然见宁遥不动,轻轻捏了捏他的手指“哎呀,至少进来把头发擦干,你这样真的会感冒”宁遥最后还是妥协了,毛衣的上半部分已经淋湿了,要这样扒在身上还是很难受的。
季然的房间比宁遥想象中整洁。墙上贴着几张篮球海报,书桌上整齐地堆着复习资料和搬家用的纸箱。
床上摊开一个打开的行李箱,里面已经装了一部分衣物。
“坐这儿”季然指了指床,然后从衣柜里拿出一条毛巾“把头发擦干,我去给你找件干衣服”
宁遥坐在床边,用毛巾擦拭着湿漉漉的头发。
房间里有季然特有的气息——淡淡的柑橘香混合着书本的油墨味。
书桌上摆着一个相框,里面是季然和父母的合影。
照片中的季然父亲严肃挺拔,完全看不出酗酒的痕迹;季然站在父母中间,笑容灿烂得刺眼。
“给”季然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件灰色连帽衫“拿的我的衣服,可能有点大,你先换着”
宁遥接过衣服,手指不小心碰到季然的掌心,一股微小的电流从接触点蔓延开来
他迅速缩回手,耳尖发热“那个…我…我出去一下”季然连忙转身“你换好叫我”
门关上后,宁遥迅速脱掉湿透的毛衣,换上季然的连帽衫。
布料柔软舒适,带着淡淡的洗衣液香气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季然的气息
他忍不住把脸埋进衣领深吸一口气,然后立刻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好了”他轻声唤道。
季然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两杯热可可:“给,驱驱寒”
宁遥接过杯子,温热透过陶瓷传递到冰凉的手指上。
他们面对面坐着,一时无话。窗外的雨声填补了沉默,滴滴答答地敲打着玻璃。
“明天几点走?”宁遥终于开口。
“早上八点”季然盯着自己的杯子“我爸已经租好车了”
又是一阵沉默。宁遥的目光扫过房间里半空的纸箱和书架,那里曾经摆满季然的书,现在只剩下几本孤零零的教材。
“你会回来参加模拟考的,对吧?”宁遥问。
季然点点头:“嗯四月中旬会回来,但只有两天,可能没时间见面...”
“没关系”宁遥迅速说“高考后...”
“高考后见”季然重复道“那时我们有大把时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他们又陷入沉默。宁遥的视线落在床头的一本书上——《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聂鲁达的诗集。
“你喜欢诗?”宁遥有些意外。
季然挠挠头,难得地露出羞赧的表情:“其实...不太懂,但有些诗会让我想起你,所以就...多看看”
这个回答让宁遥胸口泛起一阵暖意。
宁遥放下杯子,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包裹:“给你的,临别礼物”
“给我的?”
宁遥点点头示意他拆开看看
季然惊讶地接过,小心拆开包装——是一本手工相册。
翻开第一页,是班级篮球赛后的合影,照片中的季然搂着宁遥的肩膀,两人都笑得灿烂。
往后翻,有读书分享会的照片,文艺汇演的剧照,甚至还有几张宁遥自己画的季然的速写——打篮球时的侧影,看书的侧脸,微笑时的样子。
“这些...”季然的声音有些哽咽“你什么时候...”
“一直都有”宁遥轻声说“只是从来没给你看过”
季然小心翼翼地翻到最后一页,那里贴着两张电影票根——是他们唯一一次“约会”,去年冬天看的《星际穿越》。
票根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无论相隔多少光年,总会再相遇。」
季然抬头,眼中闪烁着宁遥从未见过的光芒:“谢谢,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礼物!”
他从脖子上取下一条细银链,上面挂着一枚普通的纽扣:“这个...给你”
宁遥接过纽扣,困惑地看着他。
“我…校服的第二颗纽扣”季然解释道,耳尖泛红“我在网上看到的,分别时会把第二颗纽扣送给喜欢的人,因为它最靠近心脏...”
宁遥的心跳漏了一拍。他小心地捏着那枚小小的纽扣,感受着上面残留的体温。
“我...”他刚要开口,楼下突然传来开门声和季然母亲的呼唤。
“然然!妈妈回来了!……”
脚步声越来越近,宁遥慌乱地站起身,差点打翻热可可。
季然迅速把相册塞到枕头下,示意宁遥躲进衣柜。
但已经来不及了。门被推开,季然的母亲站在门口,手里拎着超市购物袋
“我买了你爱吃的速冻饺子,明天早上我们——”看到宁遥,她明显愣了一下。
“妈,这是宁遥”季然的声音异常平静“我同学,来给我送笔记的”
宁遥僵硬地点点头:“阿姨好”
季然的母亲
一个面容和善的中年女性
季妈妈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
宁遥穿着季然的衣服,头发还湿漉漉的;季然耳朵通红,表情紧张。
这个场景怎么看都不像是简单的“送笔记”。
“外面雨很大吧?”她最终说道,语气出奇地平静“宁遥,要不要留下来吃晚饭?我刚好买了饺子”
宁遥惊讶地抬头,对上季然母亲温和的目光。
那里没有质疑,没有厌恶,只有一种他读不懂的复杂情绪。
“谢谢阿姨,但我妈妈在家等我...”宁遥低声说。
“那带把伞回去吧”她放下购物袋,转身去玄关取伞“然然,送送你同学”
季然送宁遥到楼下。
雨已经小了很多,变成细密的雾状水珠。两人站在楼道口,谁都不愿先说再见。
“我...”季然开口,又停住了。
宁遥握紧手中的伞和那枚纽扣:“我知道”
他们相视一笑,所有的言语都显得多余。
宁遥撑开伞,走入雨中。走了几步,他忍不住回头——季然还站在原地,灯光从背后照过来,勾勒出他修长的轮廓。
.
周六早晨,宁遥醒得很早。
窗外,雨已经停了,但天空依然阴沉。他看了看表——七点半。季然一家应该已经在准备出发了。
他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想象着三百公里外的S市是什么样子。
季然会住什么样的房子?会转学吗?会...认识新的人吗?
这个念头像一根刺,扎在心头最柔软的地方。
宁遥翻身起床,强迫自己开始复习。但那些公式和定理在眼前晃动,就是进不了脑子。
周六中午宁遥吃完早饭,母亲叫他去丢下垃圾,打开门发现门口放着一个包裹。
“这是什么?”宁遥拿起那个用牛皮纸仔细包好的小盒子看了看“没有署名?”
但上面画着“J.N.”,宁遥的心跳加速,这是他跟季然的符号。
将包裹拿了回来,小心地拆开——是一本手工装订的小册子,封面用蓝色布料包裹,上面烫着金色的星星图案。
翻开扉页,上面是季然工整的字迹:
「给宁遥:
有些话我说不出口,但这些诗替我说了。
等我回来。——J」
宁遥一页页翻过,发现每一页都抄录了一首诗,有些还配有简单的手绘插图。
季然挑选的诗出奇地贴合他们的经历——有描写初遇的悸动,有描述并肩看星空的宁静,还有讲述离别的痛苦与重逢的期待。
最后一页是一首宁遥从未读过的诗,季然在标题处写着《给N.Y.》——宁遥名字的首字母。
这首诗没有署名,可能是季然自己写的,字迹比前面更加用力,仿佛倾注了全部情感:
「如果距离是考验,
我愿做那只南飞的雁,
穿越三百里云雾,
只为在你窗前盘旋。
如果时间是利剑,
我愿做那块磨刀的石,
承受每一次打磨,
只为不让你伤分毫。
等我,
就像春天等待南风,
就像夜空等待星辰,
就像我等待每一次,
与你的不期而遇。」
宁遥的视线模糊了。
他翻回扉页,又读了一遍那句“等我回来”,突然做了一个冲动的决定。
他抓起手机,拨通了那个从未打过却早已牢记于心的号码。电话响了很久,就在宁遥准备挂断时,对面接了起来。
“...宁遥?”季然的声音有些失真,背景音嘈杂,似乎在路上。
“我收到你的礼物了”宁遥直接说,声音比他预想的要颤抖“那首诗...是你写的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嗯,写得不是很好”
“不,写的很好”宁遥握紧手机“我很喜欢”
又是一阵沉默,只有电波传递着彼此轻微的呼吸声。
“我们到高速路口了”季然最终说,声音低沉“信号可能会变差...”
“季然”宁遥打断他,心跳如雷“我昨晚忘了告诉你一件事”
“什么?”
“我..."宁遥深吸一口气“我也会等你,无论多远,多久”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抽气声,然后是季然沙哑的回应:“我知道”
通话结束后,宁遥坐在床边,久久不动。
母亲敲门进来,看到他手中的诗集,眼神复杂。
“季然送的?”她轻声问。
宁遥点点头,把诗集紧紧抱在胸前,仿佛这样就能留住那份温度。
“他是个好孩子”母亲出乎意料地说
宁遥惊讶地抬头,这是母亲第一次主动夸季然。
“妈...”
“先好好学习”母亲打断他,语气却并不严厉“高考后...再做决定”
母亲离开后,宁遥翻开诗集最后一页,又读了一遍那首诗。
窗外的阳光终于突破云层,洒在纸页上,照亮那些字迹,也照亮了他心中某个黑暗的角落。
三百公里很远,但并非不可跨越。四个月很长,但终将过去。
而现在,至少他们有了一个约定——高考结束那天,在天台相见。
宁遥小心地把诗集放进抽屉,和那些纸条、纽扣、电影票根放在一起。
这些小小的物件,就像散落的拼图,拼凑出一段他从未预料到却无比珍贵的感情。
而此刻,三百公里外的高速公路上,季然正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手中紧握着手机,嘴角挂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