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其实妮妮们几姐妹都不太喜欢大华,大华心眼小爱计较,还爱挑拨离间,真不是个东西,偏偏妮妮妈看不清。
妮妮的大姐和小姐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就是因为大华自己没有上学,觉得爸爸偏心,在妈妈面前搬弄是非,为了家里安宁,两个姐姐前一天还兴奋的讨论做什么书包,第二天就主动提出不上学了。
不过这也不全是大华的原因,当时他们这里还在搞计划经济,根本没有来钱的门路,哪怕学费便宜,可要供所有的孩子上学也不是个容易的事。两个姐姐选择在家里帮忙,也有减轻父母负担的意思。
大姐最懂事,不想父母为难,对大华基本上都是忍让居多。二姐是个小炮仗,和大华总是针尖对麦芒,大华从来吵不赢她,但是他不要脸会哭会对着童妈妈告状,最后算是各有输赢吧!妮妮,她直接无视大华,就当家里没这个人。
至于妮妮二哥,他大多数时间都在上学,而且他也是儿子,明显的比大华优秀多了,大华不敢惹这个弟弟。
妮妮家本来有四个小房间,原来大华和二哥一间,父母一间,妮妮自己一间,大姐和小姐一间,不过后来大华给人当了上门女婿,大姐也嫁人后,二哥要结婚的时候,把相连的两个小房间中间的墙打通,重新粉刷后做了婚房。
现在妮妮和童妈妈一间房,童爸爸一间房,童妈妈过不去大华给人做上门女婿的那道坎,不愿意和童爸爸住在一起。
二哥和二嫂七九年冬天结婚,第二年生了一个姑娘,现在已经三岁多了,不用人一直看着,他们俩打算生二胎。要生二胎,薇薇继续和他们一起住就不合适了,所以想让微微和童妈妈一起住,这样一来妮妮就没有地方住了,这才放出了给她说亲的风声。
妮妮也不傻,知道住不下只是一个借口,二嫂就是看她一直在家里不自在,想把她打发出门。童妈妈更看重儿子,也不敢得罪媳妇,也是支持妮妮嫁的。童爸爸到是不想妮妮急着出嫁,但也是希望她能慢慢挑选一个合适的人,而且他说的话也没有人会听。
妮妮其实不是很想嫁人,突然到一个新家庭和一大群陌生人住在一起,哪哪都不习惯。而且不是每个婆婆都和她妈一样好说话,婆媳问题,妯娌问题,想想都烦人。
她私下找大队长问过了,看能不能自己申请一块宅基地,她打算的是先想办法建个小屋子搬出去住,之后再把她爸爸接过去,他们俩单独住,谁的气都不用受了。可惜大队长不同意,说是队里没有给女的划宅基地的先例。
妮妮把能想的办法都想过了,好像目前只有嫁人这一条路对大家都好,不然闹到最后,付出代价的肯定是她的傻爸爸。
妮妮每周五下工后都会摘一些新鲜的蔬菜给她二哥送过去,有时候还会送一些粮食,肉蛋之类的,说就是二哥一家觉得这些都是自己家里种的,自家养的,反正也没花钱的。
妮妮本人是不太想送的,她二哥又不是没有工资,难道不会自己买?奈何童妈妈坚持,她总担心儿子在外面吃不好,还担心儿子是乡下来的,会被镇上的人歧视欺负,多送点还能让他给同事分一分做一做人情。
妮真心觉得她妈想的有点多,镇上的又怎么了?最初还不是从农村来的。再说了,都是靠劳动吃饭,谁还能比谁高贵不成?可妮妮拗不过她妈,只能服从。
哦,还有一点,二嫂的大姐和大姐夫一家和二哥是同事,他们都住在棉纺厂的职工宿舍,他们家的菜蛋也要妮妮家供的。童妈妈信了二哥一家的鬼话,觉得他们是厂里的老人,能帮二哥拉关系跑门路。最少,最少能帮二哥在厂里不受欺负。
这个话妮妮是坚决不信的,妮妮爸爸也不支持,人家两口子自己要是真有本事能不先给自己跑门路升个官?可他一开口,妮妮妈只会条件反射的唱反调,怕是更坏事。
大华给人当了上门女婿后,家里相当于只有二哥一个儿子了,他的利益高于一切。童妈妈没读过书,又关心则乱,她一旦打定主意,如果妮妮不按她的意思办,她一定会拿妮妮爸出气,妮妮孝顺,只能妥协。
按妮妮的想法,她二哥就是个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周围人都传他孝顺,妮妮还真没感觉出来。他们两口子不但不能帮衬家里,反而每次回家都是连吃带拿的,就算不回去,童妈妈也会让妮妮送过来,到底是谁孝顺谁?
说来说去周围的人之所以有二哥孝顺的印象,是因为二哥心里确实想孝顺,嘴上也孝顺。他以前每次放假回来也尽量帮家里干点活,还会带点点心零食什么的回来,看着特别体面。
他自己其实挺节省的,刚上班还没结婚的时候,也会补贴家里,好名声就是那时传出来了。但结婚后就不行了,妮妮的新嫂子干啥啥不行,花钱第一名。
嫂子长的不错,听说从小就爱化妆打扮,妮妮二哥的工资多半都用在这上面了。他们几姐妹一年上头都不见得会买一件新衣裳,二嫂是每个月都要买的,不买就心里不舒服。她自然是穿不了那么多了,不喜欢的,到了年底收拾收拾送给二哥同事的媳妇们。
在这个刚解决温饱的年代,他们乡下还是过着补丁打补丁的生活,哪怕是镇上的人也不会拒绝这样的衣裳。二嫂这个作风,自己是出了风头,营造出了一个大方的名声,可靠的是家里姐妹的牺牲,妮妮三姐妹都看不惯她。
大姐为了家庭和睦通常忍一忍就过去了,小姐和妮妮忍让功夫不到家,忍不住就带出来了,可小姐已经嫁人了,二嫂拿她没办法,剩下的妮妮就特别碍眼了。
妮妮二哥是个耳根子软的,哪怕知道媳妇的行为不对,可媳妇吹吹枕头风哄个几句就妥协了。说到底也是有点自私和要面子,媳妇开心了自己的生活更好过,媳妇虽然花钱厉害,但是传出去会显得自己大方有本事。总之,据说他自己也过的紧巴巴的,反哺家庭是不可能的,反而需要父母时不时的帮衬。
别人的感情生活,妮妮不想做评价,她只是觉得二哥既然养自己的小家都够呛,以后估计也没有余力给爸妈养老,所谓“养儿防老”在他们家还真不保险,真不如靠几个姑娘。
说来妮妮和永文也是这样认识的,她每周五都要去镇上看她二哥,永文在镇上读高中,周五下午放学后他都是自己走回家的。镇上离他们村有点远,要走一两个小时,妮妮来给她哥送粮食的时候碰到过几次,就顺路带了他几回,一来二去的两人就熟识了。
妮妮之所以愿意带永文一程,也是因为早就听过他的名字,心里有点同情他。妮妮不是爱管闲事性子,要是个陌生人,她肯定就不会多此一举了。
韩家的事,哦,永文姓韩,就像唱大戏一样,经常成为村里舆论八卦的焦点,妮妮虽然不爱和人说这些东家长西家短的事,但架不住她小姐特别热衷,整个大队的事就没有什么事是她小姐不知道的,连带着妮妮也跟着听了一耳朵。
韩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是韩母一共生了八个孩子,在他们这一带绝对算是高产了。永文的大哥叫韩永荣,在他之后又陆续生了三个姐姐,依次是大姐韩永春,二姐韩永夏,三姐韩永秋,之后又生了二哥韩永华,三哥韩永富,四哥韩永贵,再之后是永文。
永文大哥73年就结婚了,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他是长子,全家资源都要无条件向他倾斜,他自然也就养成一副“大家长”的做派。这里的“大家长”并不是说愿意照顾弟妹,而是喜欢摆架子说教,希望弟妹能无条件的服从自己。不过家里除了大姐永春和二哥永华,没人把他当一回事。
大姐永春人比较老实孝顺,是个慢性子,干什么都比别人慢一步。她十八岁就嫁人了,实在是家里人多,资源分配又从来不公平,努力也过不上好日子,不如早点出嫁。不过她嫁的男人看着人高马大的,也姓马,偏偏人特别懒,还喜欢告状,两人一闹点矛盾,他就跑到韩家来告状,一个大男人还哭的娘们唧唧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永春怎么他了呢!不过他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他们家的地特别多,不愁家里没粮食吃。
当初分地的时候,是根据家里的人口来的,那个时候大姐夫家四世同堂,所以分到的田地特别多,等大姐嫁过去的时候,长辈都已经相继离世了,只剩一个公公,除了男人烦人了一点,日子还算不错。
二姐永夏小时候被大哥永荣带着的时候摔断了一只腿,家里穷,没能得到及时得到治疗,后来留下了终身残疾。她对娘家的感情很复杂,既恨老大带孩子时粗心大意,却又不得不和娘家保持关系,因为只有有娘家撑腰的女人在婆家才不会受欺负。
三姐永秋平常不声不响的看着最文静,其实最现实,哪个兄弟姐妹有最有价值,她就和谁交好。二姐和三姐内里都很强势,嫁的都是老实巴交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