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定亲 ...

  •   2005年,正月初五,年味还未散去。

      赵国亮穿着一身崭新的休闲西装,带着家人,提着精心准备的礼物——腊肉、好烟、好酒、茶叶、水果等,踏上了前往王坪村的路。

      王秀梅家也早已打扫得干干净净。王大富和张红英穿着最好的衣服,脸上堆满了笑容,准备好了饭菜。王秀梅也穿上新衣服帮着妈妈在厨房忙碌着,只有秀山在一旁悠然自得。

      王秀梅谈恋爱这两年,经常带着赵国亮去找过经常在外打架的王秀山。因此,他对赵国亮“熟悉”得很,一看赵国亮的眼神就没从他姐身上下来过,他就知道这“姐夫”跑不了。

      饭桌上,两家人气氛和乐融融。王大富和赵兴强推杯换盏,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和镇上的变化。杨红翠和张红英则拉着家常,不时夸赞对方的孩子懂事。赵小英、赵智民和王秀山三个人则在一旁忙着干饭。

      赵国亮这一年来在王家下的功夫,此刻都化作了无形的加分项。他经常帮王大富老两口在集市上卖过菜,会骑摩托车送过他们回家,给秀山送衣服,玩游戏,给零花钱,礼数周全,态度诚恳。王家人对这个未来女婿,是打心眼里满意。

      就这样,在这顿和气满满的吃饭中,两家人完成定亲礼仪。赵家也是给了当时村里较大的彩礼,一万二。这个彩礼在2005年的清泉乡是一个非常高的金额,给足了诚意。

      因此,王家对这门亲事很满意,无论是赵家家境、赵家父母,还是赵国亮的相貌、为人处事,没有任何挑剔之处。

      为什么选择在初五这一天定亲了?

      因为在这一天,王秀梅满十八岁了,她成年了。

      对于此时的王秀梅来说,十八岁结婚,在清泉乡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她和村里的许多女孩一样,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能考上高中继续读书的凤毛麟角。大多数村里女孩的出路无非两条:要么听从父母安排相亲、早早结婚生子;要么背上行囊外出打工,但在外打工的人往往在外面漂泊几年后,最终还是会回到老家,完成嫁人生子的轨迹。

      选择这样的路对王秀梅是常见的。而且,她比村里许多女孩幸运得多——她的婚姻,是自己做主的,是自己的选择,没有父母的强加干涉,嫁的更是自己真心喜欢的人。这足以让同龄的姐妹羡慕不已。

      唯一的小小波澜,来自她在市里商场的领导杨丽。当她得知王秀梅要辞职结婚,杨丽专门找她谈了一次话。杨丽非常欣赏王秀梅,认为王秀梅不仅有姣好的外貌,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销售技巧和真诚待人的品质。在商场短短一年半的时间,王秀梅就赢得了很多顾客的信任和同事的认可,如果她不辞职结婚。杨丽正准备重点培养她,甚至考虑两年后提拔她做店长。

      “秀梅,你确定现在就结婚吗?”
      “你真的要辞职吗?”
      “你不再认真考虑考虑?”
      “你还那么年轻,才十八岁!你再上班两年,积累一些经验,工作会有更好的发展,眼界在拓宽一些,人生也许会不一样。”
      ......

      杨丽语气里满是惋惜。

      杨丽语重心长的话语,在王秀梅平静的心湖里投下了一颗石子,泛起了一丝涟漪。但也仅仅是一丝涟漪而已。从小生长在大山深处,接受着最传统的农村教育,短暂的两年城市打工经历,虽然让她看到了一些外面的世界,却并未能让她深刻理解“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真正含义。

      在她现有的认知里,工作,无论是卖衣服还是别的,终究都只是“打工”,是为了谋生。既然嫁了人,有了依靠,回归家庭似乎是更“理所当然”的选择。这也是家里甚至当时农村传统思想带给她的认知。

      但是年少的她不懂,虽然都是打工,都是谋生,但是工作与工作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至于赵国亮,即将年满二十岁的他,对“结婚年龄”更是毫无概念。他觉得,只要两人感情到了,想在一起生活,结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年轻气盛,对未来充满盲目的乐观,觉得只要有感情在,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操办婚礼、准备彩礼这些繁琐事,自有父母去张罗。他信奉的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只需跟着自己的心意走就好。

      这场婚姻,是他们为懵懂却炽热的爱情,作出的最勇敢也最本能的选择。未来的风雨坎坷,柴米油盐,此刻都被新年的喜庆和定亲的甜蜜所遮蔽。他们像所有初涉爱河的年轻人一样,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通向幸福,此刻的誓言便是永恒。

      至少在这一刻,爱情是纯粹而美好的,足以照亮他们眼中那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