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盘店 ...
-
赵安然的出生虽然历经波折,但终究还是一个美好的结果。这个小家伙的到来,给赵家带来了无数欢乐和新的希望。
刚出生那会儿的赵安然,小脸皱巴巴、红彤彤的,像个小老头,实在看不出半点继承了父母颜值基因的样子。每当杨红翠抱着孙子,乐呵呵地逗弄着说“瞧这眉眼,跟亮娃小时候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时,赵国亮都忍不住感叹“隔代亲”滤镜实在太厚。
“你刚生下来的时候也这样,也不好看。等长大一点就好了,后面就张开了,你后面看看是不是跟你很像。”杨红翠信誓旦旦。
赵国亮瞅瞅儿子,显然不太相信自己小时候长这样。但是父爱的光环不停洗脑他,“儿子以后肯定长得像我。”
王秀梅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婆婆和丈夫围着孩子转,脸上带着温婉满足的笑意。在她眼里,孩子无论像谁,都是她的心头肉。只要他健康、平安、快乐地长大,就比什么都强。
时间如梭,转眼来到2007年的四月。
王秀梅抱着快一岁半的赵安然在店里。小孩子正是学走路和牙牙学语的年纪,精力旺盛得很,在店里爬来爬去。隔壁的王嬢嬢和李姐没事就爱过来逗逗孩子,顺便感叹时光飞逝。
“小时候黑黢黢的小团子,现在真长开了,现在越来越像亮娃了!”
“你这话说道,他的崽,能不跟他一样吗?长大肯定又是一个帅小伙儿!”
“不过,这皮肤没有遗传到秀梅,黑黢黢的,没有那么白净。”
“男孩子嘛,长那么白干嘛?”
“你不懂,现在的小姑娘们都喜欢白净的,跟我们老年人审美不一样了。”
“不过说真的,这孩子五官长得可真标致,眉毛眼睛像他爸,鼻子像他妈,专挑好的长。”
这样的话,王秀梅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她知道现在的老人专挑好听的话说。但这样的话谁不喜欢听了?不过老一辈的眼光果然毒辣,谁能想到当初那个皱巴巴、丑不拉几的小黑团,如今竟长得这般可爱招人喜欢?
不过,店里的生意却不像孩子成长那般顺遂。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往城里走,见识多了,眼光也挑剔起来。再加上其他街道,陆陆续续又开了三四家服装店,清泉乡本地人的选择也更多了,意味着竞争更大了,赵国亮这家老店的生意明显不如从前。
店里的财政大权赵国亮基本交给了王秀梅。这两年他们省吃俭用,盖新房欠下的债也还得七七八八了。虽然赵兴强和杨红翠总说剩下的债他们老两口来还,但王秀梅觉得作为子女不能让长辈那么劳累,手里一有余钱就主动还债。日子过得不算大富大贵,但也平稳踏实。小安然有全家人的疼爱,爷爷奶奶更是恨不得把好东西都捧到孙子面前。赵国亮偶尔进货周转需要点资金,老两口也是二话不说就掏钱支持。
这天晚上关了店门,一家人围坐在新房的客厅里吃晚饭。赵安然由杨红翠抱着喂饭。赵国亮吃着碗里的饭,含糊不清地,抛出一个想法:“爸,妈,秀梅,我想跟你们商量个事儿。我想……把镇上城哥开的那家录像厅给盘下来。”
“张城?张市明他儿子那个店?”比起张城,赵兴强显然更熟悉他父亲张市明。
“嗯,就是他。”赵国亮点头,“城哥前几天跟我聊了会儿,他在城里买了房,找了个城里的女朋友,快结婚了,以后肯定住城里。他不想两头跑,就想把镇上的录像厅转让掉。他跟我关系还不错,说我要接手的话,价钱上肯定给我优惠。”
“哟!张市明他儿子在城里买房了?”杨红翠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下意识地算起了账,语气里带着明显的羡慕,“那开录像厅这几年是真没少挣啊,看来是个来钱的生意!”
杨红翠每次都能抓住话里的精髓。
王秀梅听着公婆语气里的心动和羡慕,心里却隐隐升起一丝不安。倒不是怀疑张城的人品,而是觉得生意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张城人脉广,年纪比国亮大,更成熟稳重,社会经验更丰富,他能把店开起来挣到钱,不代表赵国亮接手就能干好。
她想起之前在市里商场打工时,店长杨丽说过的话:一个位置好的旺铺突然转让,背后多少有点原因。就算这个铺子本身没问题,但不同的人经营,结果也可能天差地别。在杨丽之前也有好几个店长离职,就是干得不好,直到杨丽接手才转亏为盈。
而且,盘下那个录像厅可不是小数目。服装店挣的钱基本都用来还债了,家里现在拿不出这笔钱。如果要盘店,那钱肯定又得老两口出。作为儿媳妇,她实在开不了这个口。索性她也不发表意见,把赵安然抱过来喂他吃饭。
“那么店我去看过一次,地方不小,里面东西也多。盘下来……怕是要不少钱吧?你一个人,恐怕有点吃力?”显然,赵兴强还是考虑到了资金的问题。
“我知道。”赵国亮早有准备,“我自己确实有点难。所以我打算和别人合伙。”
“合伙?跟谁?”杨红翠追问。
“许耀刚,你们还记得吧?他是我高中同学,我结婚的时候他还来了。就是长得黑黑的,留着寸头那个男的。”赵国亮描述着,“他是隔壁许家村的,他之前在上海打工,攒了点钱,现在想回来找个事做,不想再出去了。我跟他谈过,资金我们一人出一半,挣了钱也五五分成。”
“许耀刚?是不是……上次秀山那事儿,你找他临时借的钱?”杨红翠的记忆力很好,立刻把人对上了号。
“对,就是他!”赵国亮点头,“他虽然不是我们这儿的人,但我们这边好多人都认识他,他有个姨就嫁在我们村口那边。”
赵国亮继续介绍着。平心而论,在他心里,从高中到现在最铁、最实在的兄弟还是吴孟霖。但吴孟霖为人实在,也不想干这个生意,现在专心在饭店当大厨。许耀刚不同,他天生就是块交际的料,跟谁都能称兄道弟,路子野,消息也灵通。之前喝酒时聊起盘店的事,许耀刚主动提出合伙,赵国亮当时也是犹豫的。毕竟许耀刚爱玩,呼朋唤友,打牌喝酒样样在行,开销也大,不是个省心的人。
但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除了资金不够,还有王秀山那件事。当时他找到许耀刚,人家二话没说,立刻拿钱,还跟着他四处奔走,忙前忙后。这份情谊和办事能力,让赵国亮对许耀刚有了改观。
最后,在赵国亮的分析下,赵兴强和杨红翠决定盘下这个录像厅。虽然心里仍有疑虑,但也没有反对。一来这个钱不是她出,她也看得出两个长辈还是挺想干这个事情;二来,目前这个录像厅确实是这个乡镇上唯一的一家,稀缺性摆在那里,只要经营得当,未必没有钱途。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赵国亮很快和许耀刚签了协议,盘下了张城的录像厅。
年仅22岁的他,一下子成了村里的风云人物。开服装店、盖新房、生儿子、现在又盘下了镇上唯一的录像厅!这在当地村民眼中,能同时拥有两个铺子,不管投资多少、赚不赚钱,那绝对就是“有本事”、“挣大钱”的象征。
街坊邻里见了赵兴强和杨红翠,没有不夸他们儿子有出息的。老两口嘴里谦逊地应着“哪里哪里”、“都是孩子自己瞎折腾”,可那眼角眉梢藏不住的笑意和挺直的腰杆,无不透露着内心的骄傲和满足。
在熟人社会气息浓厚的农村,脸面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老话说得好:一个孩子在外受人尊敬,靠的是父母的本事;而父母在乡里受人尊敬,靠的就是孩子的本事。
此时的赵国亮,无疑就是那个能让父母脸上有光、腰杆挺直的“有本事”的孩子。
赵家,一时风光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