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无恙 ...
-
因为是熟人转让,赵国亮和许耀刚盘下录像厅的手续办得很顺利。紧接着就是紧锣密鼓的重新装修,换设备,刷墙壁,忙得两人脚不沾地。
就在这忙碌的期间,赵家又迎来了一件天大的喜事。
与第一次怀上赵安然不同,这一次,王秀梅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格外敏感,她心里隐隐有了预感。等赵国亮把录像厅装修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她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
“真的?我的闺女来得这么早?”
赵国亮激动得赶紧抱起王秀梅转圈,被王秀梅提醒后,才赶紧放下,小心翼翼地照顾怀孕状态的妻子。
“你怎么知道一定是女儿啊?”
王秀梅温柔的反问道,她其实内心没有对孩子有性别之分。
神明在上,王秀梅发誓,她内心真的是这样觉得。因为只要是她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是上天赐予的珍宝,都值得用全部的爱去呵护。
“直觉!男人的直觉!”赵国亮咧着嘴,一脸坚信不移,“你看咱家儿子,活脱脱一个小号的我,可我还想要个像你这样的,漂漂亮亮、温温柔柔的小闺女!有儿有女,凑个好字,那才叫圆满!”他描绘着心中的想法,脸上满是憧憬。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去医院确认的过程少了一些忐忑,多了份从容和稳重。检查结果一切正常,那个小小的生命正在安稳地生长。
家里的日子依旧忙碌而有序。赵兴强守着他的小烟摊,杨红翠操持着家里的农活,老两口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带活泼好动的孙子身上。王秀梅怀着身孕,一边照看服装店的生意,一边也格外注意身体。赵国亮就要辛苦一些,服装店的进货、卸货不能停,录像厅新开张的筹备也得忙,还得抽空陪着王秀梅定期去城里产检。
2007年的赵家,虽然每个人都在忙碌,但那份为未来打拼、迎接新生命的喜悦,让日子充满了踏实的奔头。
时间转眼到了2007年11月。在县医院的妇产科,依旧是当年接生赵安然的那位医生,赵家的第二个孩子,赵无恙,平安降生了。
产房外,赵家、王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赵国亮更是坐立不安,来回踱步,眼神紧紧盯着那扇紧闭的门。
门推开,护士抱着孩子出来:“王秀梅家属!王秀梅家属在吗?”
“在在在!我是!我是她丈夫!”赵国亮快步冲上前,“护士,我媳妇儿怎么样?她还好吗?”
护士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语气温和:“放心吧,母女平安!恭喜啊,生了个女儿,五斤一两,很健康。”
听到护士的母女平安,赵国亮的心终于稳定下来。他小心翼翼地接过襁褓,匆匆看了一眼襁褓里那个红扑扑、皱巴巴的小脸,随后他把孩子交给旁边人,便马上去看躺在床上的王秀梅,看着虚弱的她,赵国亮忍不住的流了眼泪。
王秀梅看着眼前流泪的丈夫,自己也止不住泪水,两人幸福地抱头哭泣。这一幕,让在场的医生们都在感慨真是一对幸福的夫妻。
刚出生的赵无恙,似乎天生就带着一股不同于哥哥的安静气质。虽然都是皱巴巴的,但就长得比哥哥要秀气,皮肤比哥哥出生时白净许多,眉眼间依稀能看出王秀梅的样子,当然这句话又是杨红翠说的。赵国亮表示除了两人皮肤颜色不一样,感觉都长一个样。
不过,隔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两个孩子确实不大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了?
赵安然刚出生时哭个不停,白天哭,晚上嚎,把初为父母的赵国亮和王秀梅折腾得不行,长大些后更是调皮好动,精力旺盛。而赵无恙则截然不同。除了饿了、困了或是尿布湿了不舒服时会哼哼唧唧几声,大部分时间都安安静静地躺着,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不哭不闹。被人抱起来逗弄,哪怕是陌生人,她也只是安静地看着,不抗拒也不哭叫。
隔壁的杨婶抱着小小的赵无恙,忍不住称奇:“哎哟,秀梅,你家这小闺女也太乖了!我活这么大岁数,带过那么多孩子,真没见过这么省心、这么安静的娃!”
此时的赵安然还不到两岁,对“妹妹”这个概念还很模糊。作为家里的长子,他习惯了爷爷奶奶的宠爱,也习惯了在村里疯跑。现在妈妈更多时间要照顾那个只会吃奶睡觉的小不点,他也没什么“争宠”的意识。村里玩的地方也多,同龄的、稍大一点的孩子都是他的玩伴。很显然,对比一个不会动、不会说话的奶娃娃,他还是更喜欢跟能说话、能走路的。
王秀梅经常抱着小小的赵无恙,去村里挨家挨户喊儿子回家吃饭,结果十次有八次发现,赵安然已经泰然自若地坐在别人家的饭桌前,吃得满嘴流油,任你怎么喊,都舍不得离开板凳。王秀梅只能无奈地叹口气,抱着赵无恙回家。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个孩子都在悄然长大。待到赵无恙两岁多,能自己稳稳走路、咿呀学语时,四岁多的赵安然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有个“小尾巴”妹妹。只是这个小尾巴总是安安静静地跟在他后面。
赵安然四岁了,被送进了村里的小学学前班,有了更多同龄的小伙伴。他们玩过家家、捉迷藏、在田间地头追逐打闹、下河摸螃蟹,玩得热火朝天。而小小的赵无恙,则常常独自坐在旁边的大石头上或田埂边,安静地看着哥哥和他的朋友们嬉戏,像一幅静止的、乖巧的背景画。
“赵安然,你妹妹怎么不说话啊?她是不是还不会说话?”玩伴张俊抹着脸上的汗,天真地问。
“是啊,我喊她名字,她都不理我!”另一个孩子也跟着嚷嚷。
赵安然立马反驳:“谁说她不会说话?她会说话的。刚刚在家里她还跟我妈妈说了的,她会叫‘爸爸’、‘妈妈’、‘哥哥’,我奶说了,我妹妹只是文静、害羞的小姑娘,话比较少。”
“那你让她说句话试试看?”其他小朋友不相信。
赵安然为了给他们证实自己没有说谎,就跑过去摸着赵无恙的头,轻轻地说:“赵无恙,叫哥哥,叫一声哥哥给他们听听。”
一直安静看着他们的赵无恙,眨巴着大眼睛,似乎听懂了哥哥的话。她看着赵安然期待的眼神,小嘴微微张开,用细细软软的声音,清晰地叫了一声:“哥…哥…”
听到这一声“哥哥”,赵安然瞬间骄傲起来,扬起下巴,对着小伙伴们大声宣布:“听到没?!她叫我哥哥了!她会说话!我妹妹会说话!”
小伙伴们这才打消了疑虑,慢慢接纳了这个安静的小不点。他们允许赵无恙当他们的“小跟班”,允许她安静地坐在旁边看他们玩。无聊的时候,会指挥她:“无恙,去帮我把那个小树枝捡过来!”或者忍不住揉揉她软软的头发和肉嘟嘟的小脸蛋,把她当成一个可爱的、会动的洋娃娃。赵无恙总是很听话,默默地照做,不吵不闹。
不过,在赵无恙小小的世界里,她最喜欢听的,还是哥哥赵安然的指令。很多时候,她并不参与游戏,只是安静地坐在离哥哥最近的地方。
第一个敏锐察觉到赵无恙似乎过于安静、语言发育似乎有些缓慢的,是赵家目前最有见识的大姐——赵庭春。她现在已经不在乡里的卫生院上班了,通过努力考试,考到了城里县医院去了。可能是赵庭春也生育过孩子,加上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敏感,所以对赵安然的情况稍微敏感了一些。
一次家族酒席后,赵庭春找了个机会,委婉地对赵家人提出了自己的观察:“秀梅,我多句嘴啊。我记得安然两岁多的时候,那小嘴叭叭的,说话可利索了,跟我家那小子吵架都不带输的。可无恙现在都两岁多了吧?我看她说话还是几个字几个字地往外蹦,词汇量好像不太多,平时也特别安静,不怎么爱主动说话……这跟安然那时候可不太一样。孩子都是宝,小心点总没错。我建议啊,要不抽空带无恙去县医院看看?查查语言发育什么的,图个安心也好。”
王秀梅作为母亲,心里其实也隐隐有些感觉。女儿在家里能听懂大人的话,有基本需求也会表达,比如“饿了”、“要抱抱”、“要什么东西”之类的,但确实不像同龄孩子那样叽叽喳喳,表达的主动性都显得弱一些。赵庭春这一说,她心里那点担忧瞬间增加了不少。
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有。
王秀梅还是觉得,要带她去医院检查。
然而,赵家其他人,尤其是杨红翠,对此却不以为然。杨红翠说:“秀梅,你不要太担心了,小孩子说话有早有晚,正常得很!我娘家表哥那个孙女,快三岁了才多说点话,现在不也好好的,口齿伶俐得很!咱无恙除了话少点,别的哪点不正常?能吃能睡能玩,机灵着呢!我看啊,就是性子文静,随了你!”赵兴强也在一旁点头附和。
王秀梅听着婆婆笃定的话语,再看着女儿安静乖巧、并无异常的样子,心里那点刚升起的担忧又慢慢被压了下去。加上最近她实在太忙了,不仅服装店要打理,新开张的录像厅那边,赵国亮和许耀刚两个大男人在经营上难免有疏漏,她得时常过去看看账目、帮衬着点。家里家外,两个孩子,事情堆成了山。
“也许……真的是孩子性子比较文静吧?等忙过这阵子再说……”王秀梅这样安慰着自己。于是,带赵无恙去看医生的事情,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忙碌和家人的不以为意中,被悄无声息地搁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