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第32章 ...


  •   实验室内,墙体均采用15厘米厚的铅玻璃拼接而成,接缝处用硼硅酸盐胶体密封,形成一个完全透明的防辐射囚笼。

      无影灯将中央防爆台照得纤毫毕现,连悬浮的狐毛在力场中旋转时扬起的纳米级尘埃都清晰可辨。

      当研究员移动时,多层铅玻璃的折射会使他们的身影产生重影,仿佛有数个透明人影在墙体间同步穿梭。这种设计既能保证全方位观察,又可隔绝99.9%的α、β、γ辐射。

      虽然当前没人能确定是否需要防范“妖力”辐射。

      西侧墙体内嵌着铜丝编织的笼网,北墙隐藏着可随时降下的钛合金装甲板,就连看似普通的地板,防静电胶垫下也铺着青铜薄片。

      实验室中央的防爆台上,一枚锈迹斑斑的五铢钱被激光切割成粉。当青铜粉撒向悬浮的狐毛时,异变陡生——

      “嗤!”

      青烟腾起,狐毛表面的金色纹路如触电般蜷缩。光谱仪疯狂报警,显示毛发表面的硅基涂层正在崩解。

      徐教授激动地对助理道:“确认汉青铜有效!立即出报告,按这个分量产子弹头。”

      研究院的灯光已经亮了整整三夜。

      古籍修复室。

      历史学家正捧着泛黄的《宣炉小志》,手指小心地抚过页缘:“风磨铜色若榴皮,掺以暹罗铅锡,其烟可慑山魈……但这‘榴皮色’到底是氧化程度还是合金配比呢?”

      “《考工记》载:铜锡和合,久则色如榴皮。”一名研究员思索道,“我认为是表面氧化特征,‘榴皮色’就是铜锡铅合金在百年氧化后,形成的碱式碳酸铜包浆。”

      然而,有人却不这样认为:“《天工开物》手稿残页提到:每红铜六斤,加倭铅(锌)半斤,得榴皮色。”他看向那名研究员,“铸铜遗址出土的炉渣中,也检测到了异常的锌砷比例,这说明它是合金啊。”

      “这样吧,”历史学家道,“都试试,只要样本有效就行。”

      最终,当研究员将含锌8%的合金置于含硫量较高的氧化箱中,奇迹出现了——

      第49天,表面形成独特的“石榴籽”状氧化斑点。

      第82天,氧化层下析出锌砷结晶,呈现古籍记载的“朱砂渗金”纹理。

      第120天,狐毛接触样本时,金色纹路剧烈抽搐。

      这直接证明,“铜”必须同时满足特殊合金配方与特定氧化状态才有效。

      整个实验室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徐教授声音沙哑:“原来我们只是在验证古人早已掌握的真理啊……”

      电子显微镜下,锌砷结晶在氧化层下形成完美的分形结构,每一处枝杈都恰好能干扰狐毛的金色纹路。

      研究员的手微微颤抖:“这精度……现在纳米技术都做不到。”

      有人突然笑出声:“……所以,我们最后证明了老祖宗跳大神跳得对?”

      徐教授缓缓道:“我们这段时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接下来就等他们那边的试用了。”

      此时,已经7月份了。

      午后,阳光穿过蓊郁的树冠,在林间投下碎金般的光斑。

      空气闷热而潮湿,裹挟着松脂、腐殖土和野花蒸腾出的浓郁气息,吸进肺里仿佛能拧出水来。

      蝉鸣从四面八方涌来,声浪一阵高过一阵,与山涧的淙淙水声交织成盛夏的喧响。

      风簧赤脚坐在溪畔的青石上,墨绿的长发随意束起,几缕碎发黏在颈间,气生根已经扎进了溪水里,冰凉的触感让他微微眯起眼。

      “啊~真舒服~”风簧感叹着,忽然整个人往后一仰,身后倏地冒出嫩绿竹枝,恰到好处地托住他的脊背,织成一张天然凉榻。

      他满足地眯起眼,袖口滑落露出白皙手臂,一阵穿林风过,树叶簌簌飘落。

      陈默挽起裤脚站在溪水里,手指拨开溪畔潮湿的草丛。一丛丛水芹菜挤挤挨挨地生长着,茎秆透着暗红,叶片边缘的锯齿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这个季节的水芹菜最是鲜嫩,回去焯水凉拌,或者切碎了和腊肉一起炒,都是极好的。

      溪水漫过他的脚踝,几条小鱼从旁游过。陈默抬头抹了把汗,目光转向青石上躺着的青年:“现在回家吗?”

      青年睫毛轻颤,眼睑掀开的刹那,瞳孔里仿佛有竹海翻涌,那是一种极清透的绿。阳光穿过林隙落进他眼里,在眸底折出细碎的光斑,像是竹节里未干的晨露在闪烁。

      “唔……”风簧喉间溢出一声含混的鼻音,他下意识抬手遮光,坐起身,“回呀。”待适应光线后,那双眼睛彻底清明起来,眼尾微微上挑,在睫羽投下的阴影里,隐约可见几道竹叶状的纹路。

      陈默凝视眼前人片刻,随即提着一篮子野菜和野山莓,与他一起往回走。

      “陈默,老大!”金小钱蹲在院角,听见动静立即转头。

      “嗯,现在还热,别给它浇水。”陈默不放心地嘱咐道。

      “好的。”金小钱点头。

      院角的小竹笋长势极慢,4个月过去了,个头只比当初多了寸许,但它褪去了部分外壳,露出的笋尖像是玉雕出来的。

      清冽竹香扑面而来,风簧走过来,和金小钱一起蹲着仔细观察它。

      陈默将洗好的野山莓端了过来,放在一旁:“我先去做饭。”

      “嗯~”风簧看了他一眼,然后又将视线移向小竹笋。

      陈默挽起袖口,手腕一翻,新采的松茸便顺着刀锋滑成透光的薄片,断面凝着晨露般的汁水。

      糙米早已淘净,在砂锅里吸饱了山泉水,咕嘟咕嘟地涨着。他铺开松茸片,菌肉触到滚烫的米粒时蜷缩起来,溢出松木混着奶油的奇异香气。

      腊肉切丁,往锅里一撒,琥珀色的油脂立刻晕开,把每粒米都染得油亮。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铁锅烧得泛蓝,山茶油滑进去的瞬间,陈默把打散的土鸡蛋倒了进去,加入水芹菜,快炒三两下便起锅,嫩绿的菜叶缠着蛋花,松茸的浓香和水芹的清气在空气中交织。

      然而,山脚下,一辆普通的军用物资车已经到了村口。

      车身没有任何标识,只有挡泥板上沾着几道干涸的泥浆,像是刻意抹去了来时的踪迹。

      四个持95式步枪的士兵率先跳下车厢,枪口自然下垂,但食指始终贴着扳机护圈。他们以标准警戒队形散开,目光冰冷地扫视周边。

      村里几个看热闹的孩子被大人拽回屋里,木门接连发出“咿呀”的闭合声。

      领队的上尉下车后朝付臻行礼:“付少校。”

      篷布掀开的瞬间,一股带着铜腥味的寒意漫出来。

      搬运的士兵戴着防静电手套,三个铅灰色金属箱被依次卸下,每个都配有双重生物识别锁。

      付臻不紧不慢地走向来人,作战靴踏过的地方,惊起细微浮尘。

      上尉从防磁箱中取出验证设备,周围的士兵立即围成人形墙警戒。

      “虹膜波纹比对,请注视红色光点。”

      当红光扫过付臻双眸后,设备无异常。付臻随即将左手五指按在触觉认证板表面,纳米级探针同时采集指纹、汗腺分布与皮下毛细血管图案。

      上尉又道:“请出示量子密钥卡认证。”

      付臻将卡片插入箱体侧面的军用级接口,三色指示灯开始交替闪烁。最终,绿色指示灯稳定显示。

      “验证通过。”电子音响起的同时,箱体内部传来齿轮转动的闷响。

      箱盖掀开的瞬间,一股淡淡的铜腥味扑面而来。

      付臻眼睛微眯,脑海中浮现“王厉”站在雾里时,皮肤下浮现的火红绒毛……

      “这就是研究院四个月的成果?”他沉声问道。箱内整齐排列着三排子弹,黄铜弹壳在灯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与普通弹药不同,这些子弹表面刻满了细密的纹路,像是某种符文。

      那上尉答道:“是的,付少校。”

      铜含量92.3%,铅4.5%,锡3.2%,还掺了点别的东西……

      付臻看着随箱附带的说明文件,道:“这些纹路是根据《酉阳杂俎》里记载的‘五铢钱’复刻的?”

      “是。”上尉应声,“子弹的氧化层厚度也有一定的范围。”

      付臻把子弹放回原位,掀开第二层。这里放着六把匕首,刀刃呈现出不寻常的青灰色。

      最底层是三枚手雷模样的装置,但外壳明显是某种铜合金。

      付臻合上箱盖,他的副官上前接过。

      暮色中,普通的军用物资车,如来时般缓缓驶离了王家村。

      付臻指尖轻叩,燃起一支烟。青白烟雾袅袅升腾,遮住了他面无表情的脸。

      记忆中“王厉”那漫不经心的模样突然浮现在眼前,他心头莫名涌起一阵烦闷,狠狠碾灭了烟头。

      集队后,付臻的声音在临时训练场里格外清脆:“明天开始特训。”

      他亲自监督每个队员熟悉新武器,铜子弹的后坐力比常规弹药大15%,弹道也略有不同,匕首的使用更需要技巧。

      第七天傍晚,付臻召集了八人小队做最后简报。

      投影仪的光打在帐篷帆布上,显示出雾吞山的3D地形图,队员们的面孔在蓝光中显得格外严肃。

      付臻沉声道:“记住,铜武器或许有效,但不是无敌的,进山后一起以安全为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新人写文,笔力不足,感谢支持!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