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8、【雍怡】后世子孙 ...
-
弘历瞟了一眼自己五弟,心想:“皇父命你去拜十三叔为父,只是个说辞,又不是真正过继。你背地里叫两声儿便罢了,在皇父面前何必如此?两个阿玛混在一处缠杂不清,都分不出这个那个啦。”
只听“扑通”一声,允祥从椅子上起来,踉跄一步跪倒:“此事万万不可,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弘昼不等胤禛吩咐,赶忙起身搀扶允祥,但允祥把他推开了,继续对着胤禛说话:“启奏皇上,那不是什么‘中吉之地’,更非人臣可受之赐。皇上殊恩,臣弟感戴不尽,然则……非分之福恐埋将来之祸,却置后世子孙于何地?臣弟实实在在不敢领受,求圣主明鉴。”
历朝历代皆以忠孝立国,儿子的墓地往往选在父亲之侧,胤禛虽然不选景陵附近地域,但按照礼法,他的儿子还是应该依傍父亲。允祥倘若接了这块“中吉之地”,那么胤禛的儿子、下一代皇帝再选吉壤之时,自己碍不碍事?
就算不碍事,后头还有孙子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早晚都要碍事。允祥是皇帝宠臣也许不怕,可皇帝的后代还是皇帝,怡亲王却永远都是臣子,等着被问“僭越之罪”么?
这个道理不难明白,如果允祥单独面圣,他会说得透彻些,现在当着弘历、弘昼兄弟,自然含混许多,点到为止。殿中没有傻子,“后世子孙”四字一出,心下都是雪亮。
高其倬跪地奏道:“微臣愚昧无知,不敢与闻大事,请旨告退。”胤禛点点头道:“好,你这一趟差事办得不错,也是有功之臣。留在京中过年吧,朕得空儿赏你。”高其倬叩头谢恩,静悄悄退出去了。
弘历倒是犯难,此时接口劝告允祥,则有以储君自居之嫌疑,不接口呢,又似乎被允祥说中一般。弘昼心道:“谁将来继承大统,谁才是‘后世子孙’,旁支别系可凑不了这个热闹。我当着四哥接这话茬儿,岂非老寿星上吊?”扎着两手站在允祥身侧,无可奈何。
胤禛脸色青一阵白一阵,难看至极,殿内气氛凝滞,安静得教人害怕。
苏培盛缓步走到允祥另一侧身旁,单膝跪下伸手搀扶,笑道:“皇上早已赏了王爷‘御前免跪’的恩典,王爷怎地忘了?那两句‘中吉之地’的话嘛,嘿嘿,是皇上高兴,散朝后单跟两位皇子爷说的。只是心中有这个意思在,实际上并未下旨,何谈收回?其实依奴才愚见,皇上春秋鼎盛,王爷您更是正当盛年,这会子说身后事可太早了,急什么呢?地上又硬又凉的,您还是先起来坐着,仔细腿疼。”
这一段话缓缓说完,苏培盛使力去架允祥,弘昼在对侧帮手,允祥只好起身。胤禛道:“此事确乎不急,容后再议吧。你大老远回来,见过朕也就罢了,回家歇息几天,养养精神操持和惠的婚礼去吧。等你好些,咱们慢慢的闲聊不迟。”
允祥道:“是,谢皇上体恤。臣弟告退。”胤禛点点头,弘昼和苏培盛一起搀着允祥出去。弘历送出殿门口,很快返回胤禛面前。
“启奏皇阿玛,儿臣听说,自来人有什么疾病,都是‘三分治七分养’,不能全靠药石。十三叔显见憔悴,未必就是刘侍郎他们不尽心,兴许也有操劳过甚的缘故。”
胤禛叹一口气道:“嗯,这话有理。该找几个人来给他卸一卸担子才是。”弘历道:“可惜十三叔身上担得都是军国大事,儿臣和五弟不懂,想帮忙也帮不上。”胤禛道:“你十三叔身上的活儿当然要找能员干吏去分,轮不到你们。不过嘛……你们哥儿俩也大了,该出来学着办些事务。”
弘历道:“儿臣愿意学习,不知皇阿玛派我到哪里去?”
胤禛沉吟道:“把你派去六部办差,大有隐患。一则你年轻识浅,容易受人欺骗,二则有那等奸佞谄谀小人,趋奉皇子,日久必生事端。”
弘历略感失落,低低应了一声:“哦。”却听胤禛续道:“算啦,你还是跟着朕吧,雏鹰不跟老鹰,只怕一辈子不会振翅,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