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7、【414】愿将寿数奉献 ...

  •   这点子破事儿隔了一天胤禛全知道了,其实上下人等都能看出来,允禵一番做作,专为讨好皇帝而行,否则祝祷何必高声?只有胤禛本人觉得受用,特别是那句“请将己之寿数奉献兄长”,听安泰转述之时,胤禛良久叹息。

      类似言语允祥也说过,而且不止一次。“圣躬关系社稷,至为重大,凡臣工可以办理者,皆当竭诚宣力以代圣躬之劳。臣心实愿将己之年龄进献,以增益圣寿。”

      胤禛当时听了不悦,只当作颂圣浮词,认为允祥学坏了。等允祥病倒,胤禛开始给他“卸担子”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原来十三弟这么累,身上压的活儿这么多。

      允祥劳心劳力每多一分,朕的心力就节省一分,长年累月如此,可不就是进献自己寿数增益圣寿么?允禵矫情伪意,嘴里几乎没有实话,但允祥一片真心,实实在在说到做到了。

      胤禛暗自懊悔一阵,想着允祥这次病愈以后,那些分出去的担子干脆就不还他了,必得小心将养,严防复发才是。后来听完梵华楼上对答,胤禛吩咐安泰:“取些佛经旧卷赏给允禵,让他学些道理,省得这么丢人现眼的。”又命高无庸领着去。

      养心殿东配殿也是佛堂,安泰承旨下来,高无庸陪他一起拿了十几卷佛经,送至门口分散。安泰回到宁寿宫,向允禵传达圣上口谕,颁给赏赐。这口谕虽然不大好听,东西却实在。

      那都是胤禛素日参禅打坐的佛堂中供奉之物,胤禛自己也读过的,等闲人轻易还要不到呢。从来失意落魄之人,多从佛道途中寻求解脱、排遣愁苦,允禵一个笼中困兽,压抑得快要发疯,正好需用此物。他于香案前叩拜谢恩,接了御赐佛经早晚翻阅,借以打发时光。

      三月十九日是孝恭仁皇后生辰,赶上今年胤禛没去圆明园却在宫里,宁寿宫前院儿做了一场法事,也准许允禵出来随同行礼。傍晚时分阴云密布,一声惊雷乍响,大雨不期而至。僧道众人只好提前散了,胤禛没走,当晚留宿宁寿宫。

      外头雨声沙沙,树枝摇晃。苏培盛笑道:“皇上在钦安殿求雨,这雨果然就来,可见您老法力高强呢。”胤禛道:“少耍贫嘴。”歪在炕上吃了两颗桑葚,倒看不出高兴的意思。苏培盛又道:“求雨既灵,求怡亲王病愈一定也灵,皇上的面子,那满天神佛都得买账不是?”

      胤禛仍是淡淡的,“嗯”了一声说道:“允祥的病据说有起色,只是恢复得慢,好两天坏一天的。”

      苏培盛道:“奴才从前在乡下听过一句俗话,叫做‘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生了病的人没有一下子好的,都得慢慢儿治、慢慢儿养。可只要开始好转,那就是走路走对了道儿,早晚都能走到地方呐。”

      这几句话颇称心,胤禛点了点头:“嗯,宫里也是这样说法,跟你们乡下一样,可见是积年传下来的老话儿,必有道理。总归是朕心急……唉,允祥没完没了的要涞水县那块地,朕说让他搬去交辉园住吧,他嫌不吉利,朕说你病中要坟地更不吉利,他却不管了。这都是哪门子的理儿呢?”

      苏培盛心想:“我可不敢给你们评理。”弯腰赔笑不应口,打量着胤禛抱怨完了就算了。岂料胤禛不肯罢休,又问:“他这么一根筋的死犟,朕心里也含糊,依你说怎么好?”苏培盛跪地回奏:“奴才不敢言事,不敢违背了祖宗教训,还请皇上见谅。”

      胤禛道:“这又不是政务,家长里短儿的事情,你怎么不能说了?”

      实际上苏培盛整天跟在胤禛身边怎么可能完全不言事,到底什么是“言事”,国事家事如何分别,全凭皇上一张嘴。

      此刻问到头顶躲闪不得,苏培盛只好回答:“是。启奏皇上,依奴才愚见,不如就听怡亲王的算啦。好比家里孩子闹着吃梨,那就给他吃呗,非要喂橘子是何苦来呢?橘子再好再甜,人家不爱吃也是白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