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0、【胤禛×贾士芳】骤起骤落 ...
-
自此以后,贾士芳每日伴驾,烧符念咒,给胤禛按摩。胤禛一日好似一日,精气神儿明显恢复。两人相见多了,自然要聊几句闲话,玄学易理、游历风光等等,还挺投缘。胤禛和颜悦色,常以食品、内造物件儿馈赠。
皇帝的脸色就是风向标,贾士芳腾云骤起,众内臣皆称“贾神仙”,争相趋奉。
七月初七日清晨,宫门大开,车队浩浩荡荡开赴昌运宫。近午时分抵达,又是贾士芳搀扶胤禛下车,陪伴入内,文觉和尚反而跟在后头。诸多王公大臣见了,私底下议论纷纷。
此次月祭和明年周年祭,都按胤禛旨意行“大祭礼”,隆重繁复。三年以后仍需每年祭祀,行“常祭礼”。殊恩特典,后不为例。
胤祥于五月初四日薨逝,五月十六日出殡,至今两月有余。胤禛一直素服,今天才换。他刻意选在七夕前来,拿三虎桥当作鹊桥,取银河相会之意,聊以□□。奠酒举哀完毕,胤禛挥退众人,独自上前手抚胤祥棺椁,待要说几句悄悄话儿,却不知该说什么。
毕竟胤祥不会回答,冷冰冰的棺椁和活生生的人,差距太大了。
胤禛将声音放得极低,低到几乎在自言自语。
“我身上的毛病都好了,现在没事儿啦。三哥圈禁在永安亭,他能活多久算多久,反正我不放他,教他慢慢熬着,后悔去吧。家中诸事稳妥,弘晈和弘晓没闹过……”
刚开口时胤禛觉得难受,说了一会儿渐入佳境,把两个月内大小事务来回絮叨一遍。他方才插好的三根线香已经燃去大半,外面毒日头底下,众臣个个儿心焦。
胤禛又道:“去年七夕我写了一首诗给你,你还没应和呢!早晚别忘了,托个梦给我,咱俩一起推敲推敲。”掏出丝帕擦去泪痕,转身向外走出。
苏培盛和贾士芳两人站在门口,距离胤禛十几步远,见他转身,赶忙上前搀扶。苏培盛相陪落泪,贾士芳道:“皇上节哀,大恸于身不利。”
胤禛一面走,一面喃喃说道:“往后派人致祭,朕不来了,还是不来了……”
昌运宫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附近寺庙道观极多,早已收拾妥当,供皇帝和随行人员休憩之用。胤禛出来,众臣次第入内进香,当日天晚住了一宿,第二日驾幸圆明园。
贾士芳跟随胤禛入园,选了一处好地方居住。外臣听闻此人得宠,多有暗地交结,请客送礼之举。胤禛耳目广布,其实知道,但也不管。
可惜好景不长。
胤禛发觉贾士芳的按摩术只要一停,自己立刻不适。贾士芳外出交游,同京中王公大臣宴饮,胤禛在九洲清晏殿内团团转圈,急派人手召他回来。如此往复数次,胤禛恶念萌发。
健康操于他人之手,朕还做什么皇帝?
贾士芳不知道。胤禛这人城府颇深,倘若有心隐瞒,面儿上看不出什么。贾士芳游历半生,多见山野、少见人心,应付寻常人手到擒来,和朝堂中人一比,却是远远不如。
他想趁着皇上高兴多捞好处,先要一万两银子重修白云观,胤禛给了,再要名分封赏,攀比文觉和尚,欲当“国师”。
胤禛大怒,转眼间翻脸,命左右将他推出圆明园大宫门外斩首。贾门族中男子,年十六岁以上者皆斩,幼子妻女发遣为奴。
几个道童奉命去给贾士芳收尸,买一口薄皮棺材,胡乱埋了。一个叹道:“自古‘伴君如伴虎’,朝承恩、暮赐死,奈之若何?”另一个道:“不如早退,保全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