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6、Chapter 46 ...
-
谢酉一行人来到了场地正中间那个舞台的前方。
舞台有四面,四面均可观看,在最大限度分散观众的同时又能保证观演效果。
由于还没到表演时间,舞台上仍是一片漆黑,只依稀能看到四片长纱幔一样的装饰物从舞台的四角一路往上汇聚到舞台的正中央,顶上的空调风一送,纱幔便轻轻扬起、翩然欲飞。
受某几部国产知名影视作品的影响,谢酉确实从这几片纱幔中感受到了一些神秘的东方力量,这不禁让他对接下来的表演多了几分期待与好奇。
人群向舞台边汇聚,谢酉五人原本站成一排,彼此的间距也有些大,为了方便交流,同时给其他观众腾出点位置,他们改变了站位,变成了谢酉和萧碧站在前面,宋飞羽、贺唳和于千漠站在谢酉和萧碧后面的队形。
队形摆好以后,五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时不时往舞台上看一眼,只等表演正式开始。
突然间,场内的灯光全部熄灭了。
人群中传出惊呼声,不等这惊呼声扩散开来,就有一束光猛然亮起,吸引了全部人的注意力,止住了那些未出口的惊呼声。
这束光打在了舞台的正中央,照在了突然出现在那里的一名表演者身上。
那是一位成年男性,根据身形和样貌来看,应该是亚裔,此时他正端正地跪在舞台中央的红色软垫上,想来是熄灯的时候从舞台下方直升上来的。他全身上下近乎赤裸,仅穿着一条白色三角内裤。
人们的视线在他身上审视、逡巡之时,另一束光亮起,人们看到,在离这名表演者不到一米远的地方,还站着另一位亚裔男性。
后出现的这位男性脚边摆放着一些工具,在台下的观众眼里,只看到了一堆绳子。
看来这人是绳师了,谢酉猜测,而跪着的那位,应该就是绳模了。
琴声响起,婉转悠扬。
绳师从地上捡起一串红色麻绳,解开后,开始绕着绳模动作。打在绳师身上的那束追光也随着绳师的脚步不断移动。
绳模的双手背在身后,两条小臂水平放置,被麻绳以单柱缚的方式绑在了一起。接着,这根绳子在绳模的肩以下、胸部以上、两臂外侧绕了两圈。
绕绳的时候绳师并非站在原地,而是随着绳子的走向环绕着绳模行进。他也不是在机械地完成一个动作,而是随着音乐的起伏、节律来调整动作、迈出步伐,既像是在跳舞,又像是在表演一门高深的功夫。
绳子以“8字扣”的方式在绳模的背后固定,然后穿过腋下,把肩上的两股绳往下扣,两边都扣完以后,绳子又在绳模的胸部以下、两臂外侧绕了两圈,同样把这两股绳往下扣,最后将绳在背后打结、固定、做装饰。
这一连串的动作,在绳师手下,显得格外顺畅、丝滑。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动作简单易学,而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勤奋练习。
一个段落的工作完成,绳师退到离绳模一米外的地方,观察绳模的状态,以及这些绳子在绳模身上的呈现效果。
灯光的白、绳子的红、绳模的麦色皮肤,三种颜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刺激着人们的感官。
纱幔飘飘,不经意间在绳模身上留下几道浮光掠影,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朦胧感。而那纱幔的颜色,正是十分浓烈的红。
萧声来和,凄凉哀婉。
绳师再次捡起一根红绳子,走向绳模。
这根绳子没用在绳模的身体上,而是紧紧地固定在绳模背后那串牢固的绳柱上。接着,绳师把这根绳子往上拉,观众这才注意到舞台上方有个不太起眼的金属环。金属环在一根一指粗的钢筋的末端,因为是建筑标准用环,所以非常牢固,完全可以承受一个成年男性的身体重量。
绳子穿过圆环,往斜下方拉,绳模离开软垫,身体逐渐被吊了起来,但又不是完全被吊起,而是可以用脚尖站立的程度。
其实在吊环出现之时,懂行的人就已经能猜到这是要做吊缚表演——绳缚领域内难度极高的一种类型。
可谢酉是外行。
所以他看不出门道,只能看个热闹。
从他的角度来看,这场表演赏心悦目,光是看就给人一种很厉害的感觉,至于绳师具体使用了哪些技法、那些看起来好像很随意地绑在绳模身上的绳子有什么讲究、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这些他统统都不知道。
于是他进行场内求助。
他转过头轻声询问身后的三个人:“你们有谁能帮忙做个现场解说吗?”
宋飞羽耸肩,贺唳摇头,于千漠既不摇头也没点头。
就在谢酉以为这个期望要落空之时,于千漠跟贺唳换了个位置,站到中间,不带感情地说道:“讲解得不够专业,你们将就着听吧。”
一道轻柔的男声在五人间响起,既像是讲故事那样娓娓道来,又像是歌者在浅吟低唱。
“关于绳缚,大家首先需要知道的是,不论是出于技术目的还是情感目的,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安全、安全、安全!
这种由捆绑犯人演化而来的艺术,在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中,早已和它最初的用途背道而驰,捆缚时绳手应尽量让被缚者感到舒适。比如,这场表演中,最开始的那个单柱缚,绳模手臂的摆放方式、落绳的位置、绳与手臂间留出的一段空隙等,都是出于这种考虑。
如果你们仔细观察了绳子的落点和走向,就会发现这些绳子都避开了表皮神经和血管、无骨头保护的内脏部位以及关节处,如脖颈、腋下、臂上的尺神经和桡神经、腕骨、肘骨、膝骨、踝骨等,即使有绳绕过,也会多绕几圈以减轻压力,而且不会让它们作为承重部位。
吊缚的危险之处,正是在吊起的过程中,人体的多个部位均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对神经和血管造成压迫的概率也会更大,由此对绳师的技术要求也就更高。比如绳模胸、臂上的那几圈绳子,既不能太紧,又不能太松,太紧会造成不适,太松易使绳滑脱。
绳子基本都在绳模的背后交错、勾连、固定,一是为了美观,二是方便将绳模从背后吊起。”
讲解的这会儿工夫,绳师已经将吊起绳模的那根绳子牢牢固定在了吊环上,并把绳尾编织在了主绳上。
绳师退后几步,隔着一段距离观察绳模。
绳模的身上已经开始泛起点点珠光,那是汗水在灯光的映照下的效果。
绳师又捡起一根红绳,走到绳模身侧对绳模耳语了几句,然后蹲下身子,在绳模的左小腿上做了个单柱缚,随后将这条左腿向后吊在吊环上。
“绳手需持续观察被缚者的状态,及时和被缚者沟通、确认被缚者的感受,以便在被缚者感到不适时及时调整、中断、乃至终止这一活动。活动一旦开始,若非终止,绳手不可离开被缚者身边,将被缚者置于危险的境地中。
如果你们看得再仔细点儿,可能会发现,绳师的那堆工具里,除了红麻绳,还有一把不起眼的医用小剪刀。这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绳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剪断绳子,将被缚者从危险的境地中解救出来。毕竟,一旦压迫到神经,被缚者的生命就要以秒来计算了。
如果还要深究的话,连绳手使用的绳子都是一门学问。材质、长度、股数……都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有默认的规格和标准。有些绳手会亲自处理自己的绳子,以日式绳缚使用的麻绳为例,需要经过煮沸、拉直、烧毛、上油蜡等数道工序,才能得到一条绳缚用绳。而本场表演中使用的红色麻绳,还要多一道染色工序。”
绳模的左腿被高高吊起,上身半俯向地面,右脚掂起,脚尖才堪堪触及舞台地面。
这完全是个“门户大开”的姿势。前胸、后臀、腿间,所有的敏感点都无遮无挡地暴露出来,呈现出一种任人欺凌的姿态。只要在这些敏感点上施加些许刺激,就会将这场表演引入另一个层级。
豆大的汗珠从绳模的下巴上滴落下来,好像滴在了在场所有观众的心上,“滴答”、“滴答”地扰乱着人们的心绪。
“吊缚中还有很多更难的姿势,从表演的角度来说,可能要更加夺人眼球,但这场表演,却能让人从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中感受到两位表演者间的情感流动。
究竟什么是好的表演?精湛的技术?充沛的情感?亦或是别的?
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于我而言,绳缚这种很私人的活动,精湛的技术确实可以锦上添花,但过程中绳手和被缚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才是重中之重。
人,永远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