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信息溯源行动 ...


  •   (8:30 AM | 南京南站出站口)

      林森夏拖着行李箱走出车站,初夏的阳光倾泻而下。她眯起眼睛,看到陈冬阳站在不远处,举着两杯冰饮。他今天穿了件浅蓝色衬衫,没打领带,整个人看起来年轻了许多。

      "准时。"他递过饮料,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滴落在两人之间的地面上,"酒店订好了,离档案馆很近。"

      林森夏接过饮料,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背,立刻缩了回来:"谢谢。"她注意到杯身上的标签写着"少冰",正是她平时喝饮料的习惯。

      (10:00 AM |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

      档案馆内冷气十足。林森夏裹紧外套,专注地翻阅着一本民国时期的《妇女杂志》。陈冬阳坐在对面,正在比对几份手稿的笔迹。

      "你看这里。"他突然压低声音,递过一张泛黄的纸页,"1923年的读者来信,讨论的居然和我们发现的班昭批注有关。"

      林森夏凑近查看,发丝垂落在纸页上。陈冬阳轻轻将她的头发拨到耳后,手指在触到耳廓时像被烫到般缩回。

      "抱、抱歉。"
      "没事。"林森夏耳根发热,假装专注阅读,"这位读者提出了和我们类似的猜想..."

      (12:30 PM | 档案馆附近小餐馆)

      餐馆里人声鼎沸。林森夏小口喝着鸭血粉丝汤,手机屏幕上是闺蜜群的消息轰炸:
      "你们住一个酒店?"
      "小心男人装绅士!"
      "记得用阻门器!"

      她烦躁地锁屏,抬头发现陈冬阳正看着自己:"怎么了?"
      "没什么。"她搅拌着碗里的粉丝,"就是...突然觉得网上的声音好吵。"

      陈冬阳会意地点头,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我整理了些资料。"翻开内页,上面工整地记录着各种线索,还贴了彩色便签分类。

      林森夏突然想起"黑石阁"上那个言辞粗鲁的"北岸观察者",很难和眼前这个细心做笔记的男人联系起来。

      (2:15 PM | 档案馆特藏室)

      "找到了!"林森夏突然压低声音惊呼,指着一行几乎褪色的批注,"1935年的学者已经发现这个版本差异,但当时被压下来了。"

      陈冬阳立刻凑过来,两人的肩膀轻轻相碰。他身上的气息干净清爽,带着淡淡的墨水味:"这里写着'因时局不宜,暂不发表'..."

      "又是'不宜'。"林森夏苦笑,"一百年了,还是同样的借口。"

      陈冬阳的手突然覆上她的:"但现在不一样了。"他的掌心温暖干燥,"我们有互联网。"

      (4:30 PM | 秦淮河畔)

      结束查阅后,两人沿着秦淮河散步。夕阳将河水染成金色,游船缓缓驶过。

      "为什么要当公务员?"林森夏突然问,"你明明更喜欢研究历史。"

      陈冬阳踢了一颗小石子:"父母之命。我爸说搞文史养不活自己。"他顿了顿,"不过现在觉得,体制内也能做些实事。"

      林森夏的手机震动起来,是母亲发来的消息:"你爸出院了,还是不肯见你。"

      她正要回复,陈冬阳轻轻按住她的手:"看那边。"

      河对岸,一对老夫妻正互相搀扶着散步,老先生弯腰为老伴系鞋带。

      (7:00 PM | 酒店餐厅)

      晚餐时,林森夏发现陈冬阳把手机调成了勿扰模式。她犹豫了一下,也关掉了"蔷薇社"的通知。

      "明天去中山陵吗?"陈冬阳切着牛排,"听说那里有个很棒的文献展。"
      "好啊。"林森夏抿了口红酒,"不过...我们不是来旅游的。"
      "研究也需要休息。"他微笑,"何况,实地考察也是研究的一部分。"

      餐厅灯光下,他的金丝眼镜反射着柔和的光,完全不像网上那个言辞犀利的键盘侠。

      (9:30 PM | 各自房间)

      林森夏泡在浴缸里,手机放在远处充电。这是她半年来第一次没在睡前刷"蔷薇社"。

      浴室外,电视正播放着他们的报道:"...林森夏和陈冬阳的研究引发学界广泛讨论..."

      她擦干手,点开和陈冬阳的聊天窗口。最后一条消息是他发来的明日行程安排,附带一句:"晚安,明天见。"

      犹豫片刻,她回复:"晚安,谢谢今天的发现。"想了想,又加了个猫咪表情包。

      对方秒回一个同系列的狗狗表情。

      (11:00 PM | 网络空间)

      随着他们的南京之行被网友偶遇拍照,两大平台再次掀起讨论:

      "蔷薇社"热帖:
      《学术搭档还是情侣?深度起底林陈关系》
      热评:
      "肯定是工作关系"(理性派,15.2k赞)
      "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警惕党,13.8k赞)

      "黑石阁"热帖:
      《装什么正经,早看出他俩有一腿》
      热评:
      "这女的配不上陈科长"(酸葡萄,14.3k赞)
      "又是炒作吧"(怀疑论,12.9k赞)

      但令人意外的是,一条中立话题正在悄然上升:#信息溯源行动#,发起人正是"林间萤"和"北岸观察者"的联合账号。置顶帖是一份操作指南:《如何追踪信息源头》。

      信息画像
      南京之行数据:
      查阅档案:37份
      发现新线索:8处
      网络讨论量:
      正面:42%
      负面:35%
      中立:23%(首次突破20%)
      明日预测推送:
      《如何辨别一手资料》
      《批判性思维训练法》

      ---

      核心发现
      历史研究新线索:

      1. 民国时期同类发现:
      - 1935年学者李明远已发现批注差异
      - 因"时局不宜"未发表
      - 相关资料被分散隐藏

      2. 当代意义:
      - 证明性别观念反复被讨论
      - 历史真相具有延续性
      - 信息管控模式相似

      公众反应变化:

      "蔷薇社"用户:
      - 开始讨论研究方法(占比上升至28%)
      - 极端言论占比下降15%

      "黑石阁"用户:
      - 技术讨论帖增加(占比31%)
      - 人身攻击减少20%

      当事人行为转变:

      林森夏:
      - 日均社交使用降至1.2小时
      - 开始整理学术笔记

      陈冬阳:
      - 退出3个极端讨论群
      - 建立史料研究小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