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游走在抑郁症边缘 ...
-
忧郁着,迷茫着,大三暑假来临了。马锦超深知,如果考不上研究生的话,这将是他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了。他买了最便宜的火车票,为了节省打出租车的钱,乘坐最后一班公交车,提前四个多小时到了郑州火车站。深夜,终于登上了开往厦门的列车。
刚到厦门,马锦超一头扎进网吧里,连续待了四五天的时间,直到父母强行把他揪回了家。这个曾经满怀梦想的年轻人,如今却在学业和感情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痛苦和失落之中不能自拔。他躺在父母临时给他租赁的出租屋里,过去的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重复着。三本院校大学生的身份,让马锦超怀疑自己的能力,内心充满了挫败感。全心全意为张倩付出,现实却残酷地打破了他的幻想。他不明白为什么真心换不来真心,为什么自己的爱会被如此轻易地践踏。马锦超觉得自己宛若置身于黑暗的深渊,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法逃脱。
马锦超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与家人交流。不是没日没夜地呼呼大睡,就是一支接一支地抽着闷烟。房间里到处是烟头,生活完全黑白颠倒了。父母的关心和问候,在他看来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他感到更加烦躁和不安。他会因为琐事发脾气,甚至对家人口出恶语。然而,发完脾气后,马锦超又会陷入自责和懊悔。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地与人交往,即使是最要好的小学同学邀请马锦超出去玩,他也总是找借口推脱。家里来了客人,马锦超要么外出,要么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生怕别人看穿他的脆弱。走在街上,看到那些手牵手的情侣,马锦超的心中会涌起一阵刺痛。路过厦门大学门口,看到厦大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会感到无比自卑。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失败的人,仿佛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马锦超渴望摆脱这种困境,却又感到无能为力。每天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他在黑暗中摸索,却始终找不到那一丝希望的曙光。
马锦超精神萎靡不振,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母亲和妹妹多次试图与马锦超谈心,就连脾气急躁的父亲,都在耐心地鼓励他重新振作起来。马锦超总是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即使是亲戚们的问候,他也爱答不理。大家都觉得,马锦超变成了一个孤僻且难以接近的怪人。母亲常常暗自落泪,为儿子的前途感到忧虑。父亲则是频繁地喝酒,终日唉声叹气。
一天下午,马锦超独自在家,绝望让他彻底失去了理智。他来到厨房,用剪刀剪断了煤气罐上的塑料管,含在嘴里,然后又打开煤气阀。煤气瞬间喷涌而出,呛的他咳嗽不止。痛苦使他扔掉了塑料管,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整个房间变的雾气蒙蒙。马锦超蹲坐在地上,先是觉得头晕,浑身无力,接着又开始呕吐。渐渐地,他觉得没那么难受了,意识也越来越微弱。此时,整层楼都弥漫着煤气的味道。邻居们发现煤气是从马锦超家里泄漏出来的,不停地呼喊、敲门。马锦超听到呼喊声和敲门声,已经没有力气起身开门,想回复也发不出声音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房东听见动静,火速拿上钥匙打开了房门。邻居们看到躺在地上已不省人事的马锦超,第一时间将他送进了医院。他在医院住了五天,好在中毒不深且送医及时,并无大碍。
马锦超的妹妹,那时高中刚毕业。由于没考上大学,妹妹找了份超市收银员的工作。年近五旬的母亲,也找到了一份酒店帮厨的工作。妹妹第一个月拿到工资,什么也不舍得买,唯独给马锦超买了高档鞋子和衣服,足足花费了她三分之二的工资。穿上妹妹给买的一身行头,马锦超觉得更加惭愧了。无论自己多么失败,家人都不曾放弃他,一如既往地给予关爱。自己却不顾家人的感受,自甘堕落,动辄大发雷霆,还做出了轻生的举动。眼看父母已不再年轻,妹妹也早早地打工赚钱了。自己花着家人的血汗钱,做着各种荒唐事,实在不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表现。
鉴于马锦超的种种反常行为,父母怀疑马锦超患上了抑郁症。他们试图带马锦超去精神病医院做检查,遭到了马锦超的强烈反对。马锦超反复解释,自己只是因为学业和情感不顺利而心情不好,并没有任何的抑郁症症状。马锦超努力让父母相信自己,就像三年前解释他为何去读三本院校一样。奈何这一次,父母都不敢再相信他了。母亲请来了二舅,希望二舅能说动马锦超。二舅三天两头儿来给马锦超做思想工作,马锦超就是不愿意去精神病医院检查。马锦超理解抑郁症一词的含义,他知道一旦背负了抑郁症的名头,以后无论升学、就业,还是结婚,都会大受影响,这辈子都将无法摆脱抑郁症的阴影。再后来,一家人轮番上阵,围着马锦超劝说他。
二舅像哄小孩一样说:“最近我经常失眠,也想去医院拿点调节脑神经的药,你跟我一起去吧。如果有问题,让医生给你开点药,没问题的话咱也不担心了。要是有人问了,就说是去给我看病,对你没啥影响。”
就连妹妹也看似轻松地说:“你跟咱舅去吧,检查一下,如果没事,爸妈也放心了。就算有些小问题,吃点药就好了。咱不说,外人不会知道的。”
马锦超犹豫了半天,不情愿地回复了两个字:“好吧!”
他跟二舅来到了仙岳医院,挂了专家号。经过一番交流后,又做了各种检查。医生仔细看完检查报告,肯定地说:“没有任何器质性精神病变!”
刹那间,马锦超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了。自己之所以郁闷、暴躁,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全是由自己的偏执造成的。倘若能放下心中的偏执,自己和家人都将不再被厄运所折磨。医生给出的结论,让马锦超和二舅都松了一口气,总算排除精神疾病了。
然而,医生又补充说:“面对各种挫折和压力,心态不好的人,如果不能自我调节,再没有外界因素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的话,后续有可能发展成器质性精神疾病。你现在的情况,有必要用药物干预。我给你开点药,按时吃,过段时间应该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马锦超十分惊讶,把目光转移到了二舅脸上。二舅依旧平和,“那就拿点药吧,先吃着试试看。”,他面向医生说道。
医生似乎还有些不放心,又跟马锦超确认:“给你开了药,能坚持每天按时吃吗?”
马锦超显得有点为难,他闭上眼睛,医生和二舅也都不说话了。大概半分钟后,马锦超睁开双眼,肯定地说:“能做到每天按时吃药!”
最后,医生给开了半个月的药。马锦超回家后,遵照医嘱,坚持按时吃药。
自放暑假以来,马锦超已经折腾一个月了。憔悴的他,决定去海边散散心。下午两点钟,在海边的沙滩上,一群身强力壮的民工挥汗如雨。他们扛着沙袋、钢管、音响等物件,正忙着搭建演唱会的舞台。民工们皮肤黝黑,身上满是沙尘,头发也被海风吹的凌乱不堪。即使烈日当空,他们却干劲十足,一些人还有说有笑。这是一群身心健康的人,马锦超被他们的乐观感染了。现场有个监工的人,工人们说那是老板。马锦超找到老板,递上了香烟,跟老板说自己想加入干活的队伍。老板接过香烟点上,猛吸一口,吐出一股烟雾,上下打量了一番马锦超,开口说道:“看你像是学生,我们这活儿可不轻松呀。工人干的都是临时工,哪里有活就去哪里,岛内岛外到处跑,一天也才七八十块钱。你能干的了吗?”
“你放心!别看我瘦,也有一把子力气。趁着暑假,想打工挣点生活费。别人能干的活儿,我也能干。”,马锦超这样回答。
老板一听,立即笑着说:“正缺人呢,要干现在就来吧。”
马锦超连忙说“好!”,甩开膀子就跟众人一起干起了活。那天,七八十斤的沙袋,他扛了五六十袋,压的肩膀生疼。二三十斤重的钢管架子,不知拿了多少次,双手磨的净是水泡。晚上回到家里,马锦超睡的安稳无比,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整个八月,马锦超都在跟那群工人兄弟一起干临时工。他们到码头上搬运货物,去酒店收拾餐桌,到工厂包装产品,去会展中心布置展馆,到公路上平整路面……一个月下来,马锦超还是那样精瘦,但是食量大增。他双臂变得青筋突爆,还长出了腹肌,俨然成了一个棒小伙。除了平时花销,马锦超净挣一千六百九十块钱,足足够他在学校里三个月的生活费。他手里攥着劳动成果,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正应了那句话——劳动使人快乐,劳动使人幸福!
仙岳医院医生给开的药,马锦超已吃完了半个月。也不知是药物的作用,还是劳动的神奇效果。所有的挫败、焦虑、懊悔、不甘以及烦忧,统统都烟消云散了。马锦超和妹妹,又像小时候一样,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古装剧。随着片尾曲响起: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马锦超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希望的曙光,刺破厄运累积的乌云,再次降临在了他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