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窝头菩提 ...

  •   道光二十二年夏,镇江城郊。
      阿糠趴在焦黑的稻田里,怀中骨笛滚烫如烙铁。江面英舰“复仇女神号”的炮火犁过大地,硝烟里飘着烧糊的窝头香——那是清军海龄下令焚烧的十万民粮!
      “大人!西津渡还有三船粮没烧……”副将话音未落,海龄长刀已贯穿他胸膛:“本帅宁效长沙焦土策,决不资敌一粒米!”
      血溅在阿糠脸上,他看见副将怀中掉出半块霉窝头,上面刻着小字:
      “留给孩子”
      当夜,阿糠潜入粮船。
      舱内景象令他窒息——数百孩童被铁链锁在粮堆中,腕上烙着“药”字!
      “鸦片童兵……升级了。”艾米莉的声音从暗处传来。她掀开麻袋,露出成捆的罂粟杆与紫铜针管:“穆彰阿把他们炼成‘活人药囊’,专供英军止痛!”
      ---
      骨笛突射青光,裹着阿糠坠入历史残影:
      嘉庆元年,白莲教围攻长沙。
      守将焚烧粮仓时,黎澍的断臂正从祭坛血泊中抽出菩提苗。
      “接住!”少年程含章将窝头抛向火海,“民粮烧了,民心也要烧吗?”
      窝头触火刹那,竟化金芒轰穿城墙——
      轰隆!
      硝烟散处,城外饿殍手中皆托着发光窝头,汇聚成遮天巨掌拍向清军!
      “黎澍的菩提……是饿出来的。”艾米莉将铜针扎进童兵手臂抽血,“就像你笛子里的暖苗,非得把人逼到绝处才发芽。”
      ---
      英军医疗帐内,童兵血液被注入锡罐。
      军医举罐狂笑:“上帝啊!东方的活体鸦片比吗啡纯十倍!”
      罐壁忽然浮出血管状纹路——竟是程含章用判官血写的律法:
      “凡吸童血者,血沸而亡!”
      惨嚎声乍起!
      吸毒液的英军浑身毛孔喷血,帐内下起腥红热雨。
      阿糠趁机斩断童兵锁链:“快吃!”
      窝头渣撒落满地,孩子们却机械地捡起塞进枪管——他们早被训练成“人形武器”!
      ---
      海龄率残军退守北固山。
      炮火中山石崩裂,露出岩缝间一株焦黑的菩提树苗——正是长沙战役中黎澍所植!
      “烧!连树带山烧干净!”海龄的火把掷向树根。
      烈焰腾起刹那,阿糠怀中的骨笛突然飞出,扎根火海!
      笛孔喷出云南铜矿苗、景德镇血釉灯焰、澳门疍民骨片,裹着九百九十九盏窝头灯的光,尽数灌入焦树——
      喀啦!
      焦树裂开,树心竟裹着黎澍的断臂白骨!
      白骨握紧的拳头里,掉出程含章当年抛入长沙火海的半块窝头。
      “师父……”阿糠接住窝头泪如雨下,“您等这捧火,等了四十年吧?”
      ---
      窝头遇火不焚,反膨胀如巨鼓。
      阿糠以骨笛为槌,狠狠敲响窝头鼓!
      鼓声荡开时,镇江废墟里钻出无数绿芽——
      烧焦的稻根抽出翡翠穗;
      崩裂的城墙绽出龙胆花;
      英舰铁甲爬上铜矿藤……
      江面突然隆起巨丘,一尊由百万窝头垒成的巨灶破浪而出!灶眼吞吐碧焰,照得天地通明。
      “是万民灶!”艾米莉的蓝眼珠映满火光,“黎澍在菩提树里埋了火种……”
      灶台上浮现黎澍虚影,挥臂如刀劈向长江——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七,镇江饿殍诉:”
      “请夷舰入灶——为菜!”
      ---
      巨灶掀起滔天热浪,英舰如落叶卷入灶眼。
      钢铁在碧焰中熔成赤红汁液,浇入灶底凝成巨碑,碑文灼灼:
      “此地曾焚民粮十万”
      “今以夷舰为薪,熬粥暖世”
      海龄在热浪中癫狂冲锋:“本帅的焦土策成了!杀呀……”
      话音未落,灶台飘落一枚窝头状菩提果,正砸在他头盔上——
      噗!
      头盔凹陷处钻出嫩绿藤蔓,瞬间缠裹全身。
      “长沙粮……镇江苗……”海龄在藤茧中喃喃,“原来焦土里……真能发芽?”
      ---
      硝烟散尽,万民灶冷却如青铜鼎。
      阿糠攀至灶顶,见灶心盛满清亮白粥。数百童兵围坐灶边,捧着破碗吸溜米汤。
      “黎判官呢?”小枣舔着碗底问。
      艾米莉指向灶壁浮雕:
      黎澍与石锁共咬半块窝头;
      文森特兄妹验查米缸;
      老陶醉卧酒泉;
      塔娜的血渗入大地脉络……
      “都在。”阿糠掰碎最后窝头撒入粥锅,“从今往后——”
      “饿肚子的地方,就有判官席!”
      ---
      十年后,北固山菩提树已成林。
      树根缠着“镇江条约”石碑,碑文被苔藓吞没,唯剩一行凹痕:
      “赔款两千一百万窝头”
      洋商指着凹痕问翻译:“窝头是什么货币?”
      守林老人(阿糠)笑而不语,递来枚金黄菩提果。
      洋商咬破果皮,满口糯香——
      竟是蒸熟的窝窝头!
      “This is the real treaty……”(这才是真正的条约)洋商喃喃。
      长江涛声里,新童谣顺流而下:
      “窝头碑,菩提灶,饿殉坐上判官庙!”
      ---
      阿糠须发皆白时,见小枣的孙子在菩提树下授课。
      孩童奶声奶气读碑文:
      “凡判官席上——
      空碗必有饭,
      饿者皆为宾,
      举筷即公道!”
      江风吹落窝头状的菩提果,坠入孩子空碗。
      香气漫过百年血火,温柔如初。
      这人间最锋利的刃,
      > 原是众生捧出的饭碗。
      > 最暖的灶,
      不过是你省下那半口粮,
      焐热了我掌心的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