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 24 章 ...
-
铁笼里的呜咽与掌心的温度
何欢接到电话时,正帮吴葭整理水灾捐款的后续凭证。
听筒里传来的声音带着哭腔,混着隐约的狗叫,像根细针戳在她心上:
“吴律师……何姑娘……你们能来救救那些狗吗?它们快被饿死了……”
她攥着手机跑去找吴葭,指尖都在抖:
“是城西的‘暖心救助站’,李阿姨说隔壁的兴盛养殖场,把十几只病弱的宠物狗关在铁笼里,不给吃的,还有几只已经受伤了!”
吴葭放下手中的凭证,想起水灾时见过的灾区动物救援画面,立刻拿起外套:“走,先去现场。
记住,先看事实,别先下判断。”
赶到救助站时,李阿姨正蹲在门口抹眼泪,身后的小院子里,十几只流浪狗围着她转,其中一只三条腿的小狗,断腿处还缠着旧纱布。
“你们看那边!”
李阿姨指着不远处的养殖场,铁栅栏后隐约能看到几个生锈的铁笼,
“我昨天去送饲料,听见里面有狗叫,扒着门缝一看,那些狗瘦得只剩骨头,笼子底下全是粪便,有只金毛的腿还被铁丝划出血了!”
何欢顺着方向看去,正好看见一个男人拿着水管往铁笼里冲,水流溅得狗们缩成一团。她瞬间红了眼,刚要冲过去,被吴葭拉住了。
“先别急,”
吴葭低声说,
“我们先去跟养殖场老板聊聊,说不定有别的原因。”
养殖场的铁门虚掩着,推开门就是一股刺鼻的异味。
老板周强正蹲在饲料堆前抽烟,烟灰掉在满是裂痕的账本上。
他抬头看见吴葭和何欢,眼神里满是警惕:
“你们是来闹事的?动物保护协会的人昨天刚来过,我都说了,我不是故意的!”
“我们是律师,想了解一下情况。”
吴葭递过名片,目光扫过旁边的欠薪单——上面写着“欠王师傅工资5800元”,还有几张饲料店的催款单。
何欢注意到角落里的铁笼,十几只狗挤在里面,有只泰迪正舔着受伤的爪子,看到人走近,怯生生地往后缩。
她鼻子一酸,却想起吴葭说的“先看事实”,强压着情绪问:
“周老板,这些狗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喂它们?”
周强掐灭烟,叹了口气:
“这些都是之前帮宠物店代养的,后来宠物店倒闭了,老板跑了,欠了我三万多代养费。
我这养殖场本来就赚得少,今年饲料涨价,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哪有钱喂这些狗?
我想送救助站,可李阿姨说要我先赔医药费,我哪赔得起啊!”
他指着一只瘸腿的金毛,
“那狗是之前被车撞的,我本来想带它去看病,可兽医说要两千块,我连饲料钱都欠着……”
何欢愣住了,她以为周强是故意虐待动物,却没料到他背后的窘迫。
这时,李阿姨也赶了过来,听到周强的话,脸色缓和了些:
“可你也不能把它们关着饿肚子啊!”
“我没饿它们!”
周强急了,从抽屉里翻出半袋狗粮,
“昨天刚买的,就是太少了,不够分……”
吴葭看着僵持的两人,又看了看铁笼里的狗,突然开口:
“李阿姨,周老板,其实我们不用非要走到起诉那一步。”
她转向周强,
“你这养殖场有场地,要是愿意转型做宠物寄养,李阿姨的救助站可以帮你介绍客户,还能提供基础的护理技术——
这样你有了收入,也能好好照顾这些狗。”
李阿姨愣了愣:
“我还能帮他?”
“当然,”
吴葭笑着说,
“救助站里的狗越来越多,你也快照顾不过来了。
要是周老板能转型,这些狗不仅有了稳定的住处,以后再有流浪狗,也能暂时寄养在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何欢眼睛一亮,立刻补充:
“我可以帮您查宠物寄养的资质要求,还能联系之前水灾时认识的公益组织,帮您申请一点启动资金!”
周强看着铁笼里的狗,又看了看手里的欠薪单,眼眶红了:
“真……真能这样?我之前还怕你们要告我,让我赔一大笔钱……”
“法律不是为了让谁输得彻底,是为了帮大家找到出路。”
吴葭说,
“这些狗需要的不是一场官司,是一个能吃饱、不受冻的地方——你和李阿姨,其实目标是一样的。”
接下来的半个月,何欢成了养殖场和救助站之间的“纽带”。
她帮周强跑工商局办寄养资质,陪他去兽医站学习宠物护理;
李阿姨则带着救助站的志愿者,来帮养殖场打扫铁笼,给狗们洗澡、治病。
有天傍晚,何欢刚帮周强贴好“兴盛宠物寄养”的新招牌,就看见之前那只瘸腿的金毛,正跟着周强的儿子在院子里跑。
小男孩手里拿着狗粮,一边喂一边说:
“妈妈说了,以后我们要好好照顾它们,就像照顾朋友一样。”
周强站在旁边,正给一只泰迪梳毛,动作笨拙却轻柔。
他看到何欢,不好意思地笑了:
“多亏了你和吴律师,现在已经有三家客户要把狗寄养在这了,下个月就能把欠员工的工资还上。”
李阿姨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刚熬好的狗罐头:
“之前是我太急了,没问清情况就指责你,对不起啊。”
“是我不对,”
周强挠挠头,
“以后咱们一起把这些狗照顾好。”
何欢掏出手机,给吴葭发了张照片——
照片里,金毛趴在小男孩脚边,泰迪在吃罐头,周强和李阿姨正一起整理狗窝,夕阳落在他们身上,暖得像一层光。
很快收到吴葭的回复:
“记住这种感觉——法律能让我们守住底线,但人心的和解,才能让底线之上,长出真正的温暖。”
何欢把这句话记在笔记本上,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狗爪印。
她抬头看着院子里的景象,突然明白,原来所谓的“维权”,不只是帮弱者讨回公道,更是帮原本对立的人,找到一条能一起走下去的路——
就像这些曾经在铁笼里呜咽的狗,如今终于能在掌心的温度里,安稳地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