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血泪浇筑的基石 ...
-
机床的轰鸣终于化作了流水线上的节奏,第一批按照国内急需清单加工的、相对简易的机械零件-﹣齿轮、轴套、简易阀门﹣﹣开始稳定产出。虽然精度有限,产量不高,却是黑暗中的曙光。与此同时,在陈志远近乎不眠不休的奔波、砸下重金疏通以及利用旧日军中人脉的斡旋下,一条连接星洲码头与香港的秘密运输通道,终于在殖民官僚体系的缝隙中艰难地打通了!第一批满载着金玉商行"新生"零件的木箱,如同承载着希望的诺亚方舟,即将启航,驶向烽烟初散的祖国海岸。
就在这希望初绽的时刻,怀瑾将目光再次投向废墟中央那半截断裂的科林斯柱,投向那片她亲手勾勒的蓝图。是时候了!让"星火·金玉华侨抗战纪念馆",从梦想的图纸,落向这片浸透血泪的土地!
奠基的日子,选在了一个南洋特有的、暴雨初歇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混杂着泥土的腥气和海风的咸涩。金玉商行的废墟被简单地清理出一片空地。没有鲜花彩绸,没有高官显贵。到场的只有金玉商行幸存的伙计、工友及其家眷,有在集中营中侥幸活下来的老同盟会员,有在星洲沦陷期间坚持秘密抵抗的华侨志士的后人,还有陈志远联络到的、几位在本地德高望重的侨领。每个人的脸上,都刻着战争的伤痕,眼中却燃烧着对未来的期盼和对逝者的追思。
空地中央,挖好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基坑。基坑旁,摆放着一个朴实无华的石匣。石匣里,静静地躺着几样物品:
.几块烧得焦黑的、印着"金玉"字样的商行砖瓦碎片。
.一小卷用油布包裹的、林伯牺牲前最后发出的电文底稿(由"墨"先生辗转送来)。
·一本残破不堪、却密密麻麻记录着在抗战中牺牲的南洋华侨英烈姓名和事迹的册页(由幸存者们共同回忆整理)。
·以及,最为珍贵的﹣﹣那枚在战火纷飞中失而复得、刻着两道深痕的紫玉算珠。
怀瑾站在基坑前,素色的旗袍在雨后微凉的晨风中轻轻拂动。她没有长篇大论的演说。她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张面孔,那些沧桑的、悲戚的、却又无比坚毅的面孔。最终,她的视线落在那静静躺在石匣中的玉算珠上。
"各位乡亲,各位同胞,"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力量,"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是为了一座冰冷的建筑。我们是为了给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名字,一个安放魂灵的家园;是为了给那段血染的历史,一个永不磨灭的见证;更是为了给我们南洋华侨这颗赤子之心,一个世世代代回响的鸣钟!"
她弯下腰,双手无比郑重地捧起那个沉甸甸的石匣。冰冷的石质触感,却让她感到一种血脉相连的灼热。她一步步走向基坑,步伐沉稳而坚定。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聚焦在她手中的石匣上。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海风呜咽的声音。
就在怀瑾即将把石匣放入基坑的刹那﹣-"等等!"
一个尖锐、凄厉、饱含着无尽悲愤与痛楚的女声,撕裂了肃穆的空气!
人群被分开。一个衣衫破旧、头发花白、面容枯槁的老妇人,在一个十几岁、同样面黄肌瘦的女孩搀扶下,踉跄着冲到了基坑边缘!老妇人怀里,紧紧抱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包袱。她的眼睛红肿如桃,死死地盯着怀瑾手中的石匣,身体因巨大的悲痛而剧烈颤抖。
"沈东家.沈东家!"老妇人扑通一声跪倒在泥泞的地上,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让我家阿坤…也进去!让他…也进去啊!"她猛地解开怀中的蓝布包袱,里面赫然是一个小小的、简陋的、甚至有些歪斜的白木牌位!牌位上,用刀拙劣地刻着几个字:先夫陈坤之位。
"阿坤他…他不是什么大人物…他就是金玉商行码头的一个扛包苦力…"老妇人涕泪横流,粗糙的手指死死抠着牌位边缘,指关节泛白,"三年前…鬼子占了码头…逼他们扛军火…阿坤他…他性子倔…偷偷往弹药箱里灌了水…被鬼子活活...活活用刺刀挑死在码头上啊!"她泣不成声,身边的女孩也抱着她痛哭起来。
"他死的时候…手里…手里还死死攥着这个…"老妇人颤抖着,从怀里又摸出一样东西﹣﹣一枚早已锈迹斑斑、扭曲变形的铜制算盘珠!那是码头苦力们计算工钱时常用的计数珠子!"他说…他说…给鬼子扛货…昧良心…这珠子…脏了…"老妇人将锈蚀的算盘珠和牌位紧紧抱在胸前,仿佛抱着丈夫冰冷的残躯,哀嚎道,"沈东家!求您…求您让阿坤也进去吧!让他…让他能看着.咱们华人…再不用受这份罪啊!让他看看…他死的值不值啊!"
悲怆的哭诉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人群陷入一片死寂,只有压抑的啜泣声此起彼伏。无数相似的苦难记忆,被这血泪的控诉唤醒。这不是一个孤例,这是千千万万普通南洋华侨在日寇铁蹄下悲惨命运的缩影!
怀瑾捧着石匣的手,剧烈地颤抖起来。冰冷的石匣仿佛变得有千钧重。她看着那简陋的牌位,看着那枚锈蚀的算盘珠,看着老妇人绝望而期盼的眼神,一股巨大的、混合着悲悯、愤怒和责任的洪流,瞬间冲垮了她所有的防线。泪水,毫无征兆地夺眶而出,滚烫地滑过她的脸颊,滴落在冰冷的石匣上。
她没有说话。她只是缓缓地、无比郑重地弯下腰,单膝跪在泥泞中,跪在老妇人和那小小的牌位面前。她腾出一只手,轻轻拂去牌位上的泥土,然后,无比小心地将那枚代表着码头苦力陈坤不屈灵魂的、锈蚀的铜算盘珠,轻轻放入了石匣之中,让它与那枚温润的紫玉算珠并排躺在了一起。
一玉一铜,一贵一贱,却在此刻,共同闪耀着人性最不屈、最高贵的光芒!
怀瑾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老妇人,声音哽咽却无比清晰:"阿婶…阿坤兄弟,还有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无名英魂…都该在这里!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她站起身,双手将石匣高高捧起,转向所有人群,泪水未干,眼神却已燃烧起焚尽一切黑暗的烈焰:
"今日,我们埋下的,不只是几块砖瓦,几页血书!我们埋下的,是我南洋华侨的铮铮铁骨!是浸透血泪的不屈之魂!是照亮未来的﹣﹣不灭星火!"
她不再犹豫,双手稳稳地、如同托举着整个民族的希望与重量,将那个承载着无数血泪与英魂的石匣,庄重地、深深地,安放进了基坑的底部。"填土!"怀瑾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穿透云霄的力量!
阿海、张师傅、陈志远…所有在场的男人,甚至包括那些半大的孩子,都红着眼眶,默默地、却用尽全身力气,将一锹锹饱含着血泪记忆和新生希望的泥土,倾覆而下,覆盖在那神圣的石匣之上。泥土落在石匣上,发出沉闷而庄严的声响,如同历史沉重的叹息,又如同未来坚定的脚步声。
暴雨毫无征兆地再次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噼啪砸落,瞬间将所有人浇透。雨水冲刷着泥土,冲刷着泪水,冲刷着废墟的污秽,也仿佛在冲刷着无尽的悲伤与屈辱!
怀瑾站在滂沱大雨中,浑身湿透,单薄的身影却挺立如松。她摊开手掌,那枚一直紧贴着她肌肤的、刻着两道深痕的紫玉算珠(另一枚已随石匣埋入基石),静静地躺在掌心。冰冷的雨水疯狂地冲刷着温润的玉珠,也冲刷着她掌心的纹路。
突然!
一道撕裂苍穹的惨白闪电,如同巨神的利剑,狠狠劈开昏暗的天幕!紧随而至的,是一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击碎大地的霹雳炸响!就在这天地为之变色的电闪雷鸣间,怀瑾的瞳孔骤然收缩!
雨水冰冷,玉珠滚烫。那第三道痕,是苦难的终结?是涅槃的宣告?还是...一个崭新时代,在雷霆与血火中,被命运之手,刻下的、不可阻挡的序章?
怀瑾猛地合拢手掌,将那颗承载着三世印记的玉算珠,连同那天地惊雷的伟力,紧紧攥在掌心!冰冷的玉珠紧贴着滚烫的肌肤,仿佛一颗在暴雨狂雷中淬炼而出的、即将引燃燎原之火的不灭火种!
金玉之鸣,已在雷霆中奏响。星火之光,终将燎原!